会计职业道德概念的界定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加强我国会计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内 容 摘 要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是否称职的标准。对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开展诚信教育、依法处理造假行为、加强会计职业学习、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力等相应的整治对策。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整治对策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的界定
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会计职业特征的、用来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意识形态范畴其影响因素很多,如民族文化、传统习俗、价值标准等。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会计运行的全部领域和过程。如同其他职业道德,其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所有会计从业者在其会计岗位都必须恪守准则、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自身承担的全部任务。会计职业道德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与《会计法》等相关的强制性规范不同,它主要是依靠从业者甚至全体国民信念、习俗、传统、教育和素质等力量来维系的,是依靠会计职业界自律以及社会广泛的舆论监督来实现的。同时为了保证伦理道德得到充分的重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很多被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被写进了法律,使得会计职业道德又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再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诋毁竞争对手的不道德手段列为非法等等。但是,法律所规范的通常只能是诸如盗窃、欺诈等部分不道德行为,而更多的社会道德标准并不能全部在法律条款中体现,例如正直、诚信、关注他人等,这些标准未能写入法规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不重要,而是这些标准更加隐蔽、难以衡量。一般认为,会计伦理道德作为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一般道德标准,具有以下特征:
1、会计伦理道德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渐、自发形成的,是会计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延续性和社会性,是会计行为的公德,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自律和他律相统一。会计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是对他律的内化,它构成从业者的理念和独特的品格。从业者在行为时本能的遵守,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并要求自律为主、他律为辅,二者共同构成会计道德的基本内涵。3、职业性、专业性相结合。会计伦理道德是对会计职业的规范。会计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会计学本身属应用技术科学,具有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因此会计道德规范必然要体现技术的层面,会计方法的选择、政策和程序的选择都应符合道德要求。4、会计道德整合性。会计职业道德的构成项目相辅相成、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共同构成道德准则体系。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它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已严重干扰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笔者就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整治对策作一肤浅论述。
二、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明显。
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转移国有资产、偷漏税、粉饰业绩等。
2、追求私利,会计职务犯罪时有发生。
少数会计人员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化公为私,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
3、会计人员执业环境差,会计监督弱化。
少数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会计工作,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作用。致使会计工作中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
4、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内部审计因自身先天不足,独立性差,只能按照单位领导人的意志进行审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难以保证客观公正、真实可靠。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误的故意造假行为,却不予指出,并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失真的审计报告。
三、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分析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才能有的放矢,采取切实措施。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随之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分工不同,经济组织形式以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原来单一的利益关系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会计领域与其它领域一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困惑,会计人员在追求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有所抬头,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注册会计师为了争夺会计市场上的经济利益,不惜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2、受会计人员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影响。
有的会计人员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爱岗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按照新准则处理业务,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因此,他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很难保证其真实可靠。
3、从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受聘于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若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就可能面临被辞退下岗,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现象。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部分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这种情况虽也表现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上的欠缺,但主要是因为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水平所造成的,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另外,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不佳,表现在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4、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虽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但与我国学历教育与后续教育不够极有关系。我们的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几近空白,从业后亦未引起有关部门、单位的重视,会计人员很少参加过会计职业道德培训。
5、对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
有的地方会计证年检工作流于形式,对所属区域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培训工作只是收费而已,失去了会计证年检的监督检查作用。职业道德自律组织不健全,会计职业团体只注重学术研究,忽视了行业自律建设。会计职业纪律松驰,惩治违法行为不力,对职业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没有树立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典范,使会计人员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好坏一个样,甚至嘲笑坚持准则、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
四、加强我国会计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遏制会计造假现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整治。
1、开展诚信教育,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开展诚信教育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举措,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就是要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要改善社会信用危机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1)加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彻贯穿于整个学历教育之中,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2)加强在职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他们不断加强思想改造,加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懂得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它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有何重要影响;(3)搞好典型示范引导教育,使会计人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自觉按照“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要求规范会计行为,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2、依法治假,防止和遏制会计造假现象。
依法治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会计法》为防假、治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需进一步加大《会计法》宣传力度,使单位负责人切实履行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会计人员必须承担依法理财的职责,让他们认识到不履行《会计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不履行或违反《会计法》的人员或单位,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支持会计人员搞好会计工作,依法理财,防止和遏制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
3、会计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会计人员要想准确处理经济业务,防止出现因技术上差错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就必须与时俱进,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时刻关注会计理论改革,认真学习新理论、新准则、新政策以及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4、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力。
加大监管力度包括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完善行业自律监管、不断健全和积极借助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社会监督。加强行业自律监管是改善行业面貌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中注协”应结合实际把变更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作为监管突破口,予以重点关注;积极实行业务报备制度和谈话提醒制度,提高监管主动性和风险的事前防范水平等。财政部门应继续积极支持协会开展这方面的自律监管工作。同时应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年检工作,对不称职或违法会计人员进行处罚,切实把好会计证年检关。
参 考 文
1、《财务与会计》
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3、〈会计职业道德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