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的起源
二、传统会计的作用与记录方式
三、会计电算化的兴起与发展
四、会计点算化相较于传统会计的优点
五、对未来的会计电算化的一些看法。
内 容 摘 要
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商业竞争中,各企业对于财务数据所能提供的内容的准确以及及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如果管理层不能及时的得到与经营相关财务数据并作出反应,则将在风云变幻莫测的商业战场中一败涂地。对于传承了千年的手工财务处理方法,在这个时代越来越显得效率低下。于是,依托现代信息科技,会计电算化软件应运而生,以高效率,高准确度,逐渐普及。传统手工处理方法最终将会被电算化软件取代,而会计的电算化取代传统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后又将如何发展…
一、会计的起源
会计起源于生产实践。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管理经济的需要产生了会计。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变化,逐步完善起来。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有物质资料的生产,任何生产活动的同时必然要有一定的劳动耗费。如果生产的成果不够抵补生产的耗费,生产就无法按照原来的规模维持下去。只有每次生产的成果抵补生产耗费之后有剩余,再生产才能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因此,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初期阶段,即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非常关心生产活动中的劳动耗费和取得的劳动成果,就知道把生产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开始是单凭头脑记忆,后来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刻木记事”、“结绳记事”。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的泥板、埃及的刻石,都是最原始的经济计算和记录活动,也可以说是会计的雏形。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规模很小,劳动分工粗,会计的计算和记录活动也很简单,因此仅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期等记载下来”。
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发展,剩余产品出现了,劳动过程中需要计量和记录的内容多起来,生产者忙于生产工作,无暇兼顾会计工作。于是,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马克思在对印度古代历史的研究中发现,原始社会末期在印度古老的共同体里,农业上已经有了记账员,主要是记录共同体内共同劳动的过程和结果,是为整个氏族公社利益服务的。据我国历史记载,早在3000多年以前西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会计”一词。《周礼·天官》篇中指出“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岁会”则是一年成事之文书,相当于年报。在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奴隶主收支日益频繁,因而西周王朝还设立了专门管理钱粮赋税的官员—“司会”,掌管王朝全部会计账簿,定期对周王朝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月计”、“岁会”,进行会计监督,考核王朝大小官吏管理地方的情况和他们经手的财务收支。会计出现了,逐渐有了“官厅会计”和“民间会计”之分,“官厅会计”得到了较好发展,并具有一定规模。
自春秋战国到秦代,用竹简木牍刻写的“籍书”或“簿书”已出现,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出入事项,“籍书”或“簿书”的专业化应用,至西汉时代取得了显著进展。西汉时代,会计记录与统计记录开始有了一定的区别,部分属于统计核算的内容从会计核算内容中分离出来。同时,把记录会计事项的简册称为“簿”或“簿书”或“计簿”,而把记录统计事项的简册称为“籍”。
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人们越加关心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求用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创造出尽量多的物质财富。为了综合核算,计算盈亏,商品生产者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实物计量单位统一起来,计算各种财产物资的占用和耗费,并同劳动成果进行比较,对比投入产出情况。这样,仅对实物数量记录和计算就不行了,必须利用货币形式(观念上的货币)来统一计量经济活动中可以量度的方面。在人类社会的会计发展史中,由以实物量度为主要计量单位,进展到以货币量度为主要计量单位,这是古代会计向近代会计转变的开始,也是会计区别于统计和其他核算而具有自己特点的重要标志。
二、传统会计的作用与记录方式
早期的会计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对财产物资的收支活动进行实物数量的记录和计算,与统计和其他核算是混在一起的,属于古代会计时期。由于当时造纸技术还未出现,所以数据一般都是记录在厚重的竹简或其他物体上,这也给存放以及查找数据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从会计产生到19世纪中期,在漫长的岁月里,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一直是记账、算账,反映过去的财务收支事项,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会计单纯地看作是一种经济记录工具,会计作用仅限于对企业资产记录和保管,防止贪污盗窃等,会计处于“簿记”阶段。此时的会计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仍然只是作为一种记录手段,不过在记录方式上已发展出了复式记账制度,这是会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另外,由于造纸技术的出现及完善,使得以往的会计数据在保存上得到了很好保护,而且更加易于查找。
到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前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生产规模随着市场的开拓不断扩大,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企业面临竞争,经营稍有考虑不周,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事后记账、算账,更重要的是利用簿记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按照产品归集费用、计算每种产品的成本和每种产品销售盈亏,并利用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进而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决策,会计的作用已不单纯是保护财产安全,而是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簿记”转化为真正的“会计”。此时,会计已由“记录”转变到了“管理”,而且内部核算划分也越发精细,由于会计数据量的扩大,面对大量的须归集、计算、分析的数据,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以往只需一个人完成工作这时需要很多个会计人员协同完成。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人工成本必然提高。而且当会计人员出现不足时,还可能出现会计资料不能及时提供给经营者的情况。另外,虽然这时的会计资料存放方法已经完善,不过面对大量数据,要查询以往的会计资料也变的更加的困难。
三、会计电算化的兴起与发展
19世纪30年代末,第一台计算机“ABC”被研发。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进入会计行业,电算化会计(EDP accounting)早先多数是单项式的电算化会计处理,如工资计算和发放,存货管理、应收与应付帐款的处理、总帐处理等,逐渐扩展至整个会计系统的电算化处理。 至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系统的电算化。
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财政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给予560万元资金的大力资助下,从前民主德国进口一台EC-1040计算机,开始会计电算化试点,应用范围仅限于工资核算。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的表示。后经过1931年至1988年自发发展阶段、1989年到1996年的稳步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的发展创新阶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逐渐普及。
四、会计点算化相较于传统会计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手工账务来说,会计电算化优势在于:
第一,实现会计电算化能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只要求对原始凭证进行人工的审核和录入,其余的记账、分类、汇总、报表编制等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均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从而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第二,实现会计电算化能提高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减少手工会计经常出现的抄写、计算差错。计算机程序的严密性和计算的精确性,为会计数据的符合逻辑性和正确性提供了保证。
第三,实现会计电算化能提高会计数据的时效性,及时为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会计电算化一方面可以提高会计报表编制效率,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提供;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会计处理周期,例如,一批凭证录入后,马上就可以完成科目汇总工作,一个月的最后一张凭证一经录入并登账后,立即就可以打印出会计报表。由于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化,企业甚至可以把会计结算周期缩短为旬、周、日,并且可将会计信息迅速传递给使用者。
第四,实现会计电算化能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促进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改革。计量不准、数据不实、收支虚假等是长期困扰会计界的问题。这除了人为的因素外,手工记录系统的不严密是原因之一。应用计算机后,由于录入数据的规范化,处理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纠错能力强,使得这些现象在技术层面上得到控制。而且使用计算机后,会计科目的设置将可以更加明确、明细,计算会更加准确,对各项收入和费用的预算管理和控制将更加方便,从而使会计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第五,实现会计电算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新经济时代,离开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无疑于失去了耳目,将寸步难行。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除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外,还必须依靠高效准确的会计信息系统。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适应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它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六,实现会计电算化能使会计信息资料存放占用的地方更少,携带更加方便。传统的会计资料都是以纸质为媒介记录跟存放的,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空间存放,而且还要防霉防潮,遇到要搬迁或查找资料时显得很没效率,应用计算机后,无论多少的会计资料内容都可以通过一个计算机文件存放到U盘等移动设备里,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的存放空间,还便于携带,而且查找某项业务资料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搜索系统很快速并且准确的查询到。
五、对未来的会计电算化的一些看法。
20世纪末开始,人类已经由电子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会计系统,如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内部的使用,缩小了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沟通距离。财务状况的变动也能更好的反应企业内部运作的情况,给管理层提供更及时准确的生产经营状况,EDI(电子数据内部交换技术)和Internet的应用,使信息采集的成本大大降低,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会计信息系统都能够及时收集并加工成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生成更加及时,具有时效性。而会计电算化能更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使会计信息向外传递更及时、更充分,让投资人及时地掌握信息。会计信息网络化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可以大大减轻原来合并报表的复杂性,提高了会计报表的及时性,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对所有原始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工、提炼、分析,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利用价值,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社会在进步,信息化社会给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使会计信息更快捷的传达到经营者跟投资者将是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开放的网络技术,防密工作也将成为会计电算化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会计发展史》,(苏)索科洛夫著,陈亚民等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版
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