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基层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成因分析
三、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内 容 摘 要
在现行人民银行基层会计国库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业务运行及新业务拓展的问题和缺陷。因此,逐步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进一步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和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和重要内容、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银行总会计的央行会计,长期以来,以其制度严密、核算准确、反映真实而在社会上享有较高信誉。但随着央行职能的转化,中央银行的会计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对会计的内部管理及业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会计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及自身管理工作中的缺陷给素有“三铁”之称的央行会计打了折扣。因此,分析中央银行基层会计国库管理中的缺陷和探讨今后央行会计工作发展的思路,既是保障中央银行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防范经营风险、促进银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
基层央行会计管理中的问题初探
在现行人民银行基层会计国库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业务运行及新业务拓展的问题和缺陷。因此,逐步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进一步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和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和重要内容、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银行总会计的央行会计,长期以来,以其制度严密、核算准确、反映真实而在社会上享有较高信誉。但随着央行职能的转化,中央银行的会计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对会计的内部管理及业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会计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及自身管理工作中的缺陷给素有“三铁”之称的央行会计打了折扣。因此,分析中央银行基层会计国库管理中的缺陷和探讨今后央行会计工作发展的思路,既是保障中央银行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防范经营风险、促进银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基层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是加强金融管理、依法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银行全部业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年来,会计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内控制度、严肃结算纪律、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及职能的进一步强化,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业务发展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管理不严,部分人员存在“重业务轻制度”的陈旧观念,认为业务部门应侧重办理业务,制度建设是管理部门的责任,致使具有内部制约作用的基本制度未能健全完善,并在实际工作中未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二是会计监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会计业务的事前监督及事中监督不到位,无论是对日常业务的事后监督,还是会计主管的业务检查监督往往都在业务发生之后,差错和风险即使及时发现也已成事实;三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对会计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学习不够,会计分析能力和业务处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在国库管理及日常业务中,随着人民银行职能转化后经理国库职能的进一步强化,国库业务的不断拓展,基层国库临柜人员严重不足,一人多岗情况较为普遍,如因业务人员外出学习或出差,要在制度许可范围内合理调度现有人员确保业务正常运转,则显得力不从心。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人民银行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需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基层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成因分析
(一)内控制度落实的环境影响着会计内控制度落实的成效。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环境包括很多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单位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会计信息的使用程度及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基层行对会计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软化,表现为部分行常常抽调会计人员搞支行里中心工作,使一些会计人员不能正常从事会计业务;把会计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到其他部门,使会计部门经常成为基础知识的培训基地。(二) 央行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今的央行会计监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水平,忽视了会计监督的真正职能,甚至以为会计监督的职能就是“内控健全、账平表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大多属“记账型”人才,真正从事过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却很少。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导致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相互脱节、两个相容岗位缺乏相互制约,以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三) 会计、国库部门之间的业务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协调加强。在会计业务管理协调方面,如因部门之间要求不一,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漏洞和重复操作。作为最基层的中央银行,县支行会计国库部门既是金融政策的传播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者,在业务及管理上接受多部门的指导,由于受各自职能及工作的需要,对工作要求也自成体系,未形成统一要求,致使基层业务部门无所适从。如,在登记簿设置上,按要求设置的登记簿就达70余种之多,但部分内容相同的完全可以合并,在避免重复登记的同时,又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从事金融服务和结算监管,可有效的促进整个会计管理和监管更好的发展。
三、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一)培养会计国库工作人员对会计国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会计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会计核算质量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且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会计工作,从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在会计国库的工作中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二是中央银行会计工作范围要逐步延伸拓宽,切实发挥会计的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作用。
(二)规范会计行为,引入内审机制,加强对会计国库工作的外部管理。银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持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为确保会计核算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必须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入手,引入独立审计机制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根据会计的核算原理及其对内审工作的影响,基层内审部门应在审计方式、审计过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应变措施,适应这一形势。1、扩大内审权限。审计权限是完成审计任务的保证,要通过采用授权审计、委托审计或涉权审计等方法,相对扩大基层内审人员的审计权限,只要审计涉及的范畴,审计人员都有权查证。2、跟踪审计过程。基层内审部门应采取跟踪审计的手段,监督会计核算操作的全过程,及时查证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通过配发内审专用检查证,方便内审人员随时随地开展现场审计。3、监督“事后监督”。会计事后监督是当日会计核算业务完成后的第一道防线,在会计管理中的位置尤为重要。通过开展事后监督专项审计,发挥“再监督”职能,促使事后监督切实履行职责,真正起到风险防范作用。4、实行集中审计。尝试采用“集中审计”的做法,一是将县支行的内审人员全部集中到市中心支行,集中进行审计。二是采取分散联动的方法,在核算中心和各个网点之间同时开展审计事项。
(三)提高会计国库队伍的综合素质。 会计国库部门要努力塑造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既能搞会计核算,又能开展监管、调研、分析的复合型队伍。首先,要提高会计国库人员思想素质,转变会计国库人员思想观念。树立监管意识,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会计国库监管工作,确保资金的安全。其次,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会计国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会计国库人员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一要勤奋学习,善于钻研,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尽量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央行国库职能相适应。二要重视并培养国库人员的操作能力。会计国库人员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反复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国库专业技能素质。国库部门要加强对核算系统、同城清算、计算机等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培训。三要有开拓意识,针对自身业务特点和辖区实际情况,以崭新的思路分析、研究和解决会计国库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创造性的工作目标和实施建议。再次,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会计国库人员“道德风险”。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定期对会计国库要害岗位人员进行工作考核,至少每2年轮换一次岗位,每年对会计国库要害岗位人员执行强制休假。
参 考 文 献:
刘蓉编著:《税收筹划实务与案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李天民编著:《管理会计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罗绍德主编:《成本会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二版。
吕先锫主编:《审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二版。
王心平编著;《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运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版。
翟文莹编著:《成本系统工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版。
贺南轩编著:《成本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