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现状
二、目前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举措的探讨
内 容 摘 要
加强医院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是医院适应新医改增强竞争力,提高社会效益的需要,也是顺利进行新医改的需要。卫生服务领域成本核算与分析方法借鉴企业成本测算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但从实践来看,医疗机构并没有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统一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体系。以奖金及个人分配为最终目的的“科室成本核算”一直被认为就是医院成本核算,而且这种核算方法还由于各医疗单位对“成本”内容上的认识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采取的核算模式也各不相同。此外,对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的分摊也需要改进。本文剖析了目前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就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探讨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探讨
加强医院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是医院适应新医改增强竞争力,提高社会效益的需要,也是顺利进行新医改的需要。我结合在西南财大所学到知识剖析了目前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就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进行如下探讨:
一、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现状
随着管理科学的逐渐兴起,卫生服务领域成本核算与分析方法借鉴企业成本测算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但从实践来看,医疗机构并没有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统一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体系。以奖金及个人分配为最终目的的“科室成本核算”一直被认为就是医院成本核算,而且这种核算方法还由于各医疗单位对“成本”内容上的认识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采取的核算模式也各不相同。科室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奖金分配。医院现行的奖金分配多采用科室收入减去支出后按结余的一定比例计提奖金进行分配。在这种前提下,可能出现收入的重复计量,支出范围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固定资产折旧的人为调整等问题。而且在收入与支出的计量时,大多采用各核算单位和相关职能科室报送的资料,极少量的数据来自于会计核算系统,这在准确性上也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二、目前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成本核算部门本应设在医院的财务部门,但是由于体制原因,现行的做法是医院单独成立经济核算办公室,,承担全院成本核算的任务,财务部门仅充当配角,没有充分发挥主要作用,这是一个误区,使得财务资源无法共享,互相扯皮,工作不能有效开展,造成机构设置重复和人员浪费。其实核算办公室仅做一般计算、核算奖金和工资分配等简单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其成本核算职能。
(二)现在财务报表中的结余无法反映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关系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编制的收入支出总表是采用单步式,就是将当期的全部收入加在一起,减去费用计算求出当期收益。在这种核算方式下,收支总表分为“收入、支出、收支结余”三部分。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其他支出等,收支结余就是二者的差额。单步式收支总表没有区分费用、支出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不能客观反映当期的医疗收支结余、药品收支结余及其他收支结余。尤其是在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较大的基层医院,不利于药品费用的核算。
(三)管理费用分配不合理
管理费用是医院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医院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作为间接费用是按照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这种分配方式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性。目前医院的管理费用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间接费用,即无法确定规属于那个部门的费用,但又必须摊入成本的那部分;二 是期间费用,即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医院诊疗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目前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都是按照间接费用进行分配,不利于正确计算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期间间接费用的分配。应当选择与该费用关系最密切的指标作为分配标准,尽量分配结果接近实际成本。
(四)核算方案不科学,无法调动职工积极性
医院业务科室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往往单纯以经营效益来衡量经营业绩,没有科学的考核方法,只靠经验,成本核算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工资奖金分配也很难做到公平合理,造成只重视经营效益,不全面核算成本,最终形成高投入高收入的科室奖金高,低投入低收入的科室奖金低或没有奖金,影响部分科室职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患者利益,使医患关系矛盾加深
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时,科室为了降低和减少成本,不引进新技术,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和创新,将全部成本转嫁于患者,有的甚至偷工减料,损害患者利益,违背了成本核算的宗旨。
(六)计算机管理系统缺乏统一规划,没有统一可行的成本核算软件。
成本核算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靠手工操作很难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但目前尚无与财务核算相配套的成本核算软件,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低下。
三、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举措的探讨
(一)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引入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理念,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会计体系基础上设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医院成本核算需要设立医院成本、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账户,同时设立相应的明细账簿、建立完整、系统的成本核算平台。
(二)正确处理成本核算与财务核算的关系,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
成本核算应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由成本会计负责,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而专业的成本核算队伍是搞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医院要把提高医院成本核算队伍的整体业务素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多渠道引进人才,全方位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切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注意控制病人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1、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加强药品采购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医疗卫生行业是特殊的行业,药品的费用是构成医疗费用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基层卫生院,药品费的比重更是高达70%以上,所以,应增加药品采购过程中的透明度,加大监督力度,切实降低成本,杜绝类似央视曝光的《1300%的利润 是谁在推高药价》的情况发生。
2、强化现金管理,及时分析现金流量动态。在成本管理中应及时掌握医院现金流量信息,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特别是在许多条件较差的乡镇卫生院与大型医院相比,冲其量也就是一个小药店。所以,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尤为重要。
3、加快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降低人力成本。在基层卫生院成本构成中人员经费占50%左右,因此,加快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减少人员经费支出是降低医院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展开竞争,择优聘用上岗;(2)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3)完善工资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做好间接费用分摊,实行全成本核算
目前管理费用的摊销是按费用对象的工作人员数量分摊。这种摊销办法不能反映费用对象的真实成本。如设备价格高、资金占用量大、操作人员少的科室,各种分摊费用相对就低,但其收费定价比劳动密集的护理科室高得多。对此,分摊办法在考虑工作人员数量的同时,必须同时考虑:(1)费用对象所占用资产的资金量;(2)费用对象的业务收入;(3)费用分摊是否有直接关系。合理分配间接费用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医院设备利用率的提高;(2)有利于促进劳动密集的科室提高其工作积极性;(3)科室成本的真实性得到了充分体现;(4)对按成本核算进行分配效益工资的医院多因素分配间接费用更合理。
(五)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现在医院仅以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收入分配标准,这样的分配方案只能进一步加深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医生仅自身利益出发而增加患者负担。要改善这样的收入分配机制,在考虑经济收入的同时要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看患者的让可度即患者的数量和医药费的质量,进而吸引更多的患者,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总之,在经营的过程中要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
(六) 加快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
医院要适应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尽快开发、使用医疗机构专业软件,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收集、存储、传输、汇总,分析及时、准确、便捷、共享和可靠,提高成本核算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
(七)有条件的县,可以尝试将全县的卫生院统一起来采用“公司式”的管理方式,统一核算。这样第一可以减少管理人员,降低管理成本;第二可以更好地配置资源,不论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还是物流、资金流都更加灵活。
(八)在成本核算中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1、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节约成本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2、正确处理好医院内部利益分配与患者利益的关系,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减少浪费,减轻患者医药费用,不能单纯追求医院利益而增加患者负担。
综上所述,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院只有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合理对管理费用进行分摊,以培养造就专业核算人员为基础,以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为抓手,以推行全成本核算为重点,努力加快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网络化、标准化统一建设,使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转变服务观念,切实落实新医改的“基本药物”、“零差价”等政策,改进“科室成本核算”的方法,合理分摊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方案,切实加强医疗成本核算,进而调动全体医院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让病人享受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参 考 文 献:
1、唐红兵,《试论医院成本管理》,《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卢继青,杜文娟,《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4期
3、王素珍,《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5年第21期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1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