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
二、现金流量表的估算
三、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内容摘要
现金流量表我国于1999年开始编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企业财务报表,反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对企业当期的经营、投资、筹资活动进行计量,反映整个会计期间现金累收累支数,是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的重要补充。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变化,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因素的发展和未来现金流量,进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再投资能力。因此,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正确分析研究,对银行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金流量表有关问题的研究
现金流量表我国于1999年开始编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企业财务报表,反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对企业当期的经营、投资、筹资活动进行计量,反映整个会计期间现金累收累支数,是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的重要补充。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变化,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因素的发展和未来现金流量,进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再投资能力。因此,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正确分析研究,对银行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
现金流量表是一张十分重要的会计报表。它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专门用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财务报表。它不同于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余额。在流动资产中除了包括无须变现的货币资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短期投资外,还包括了容易发生坏账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以及无法变现的待摊费用。因此,流动资产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但是企业债务大多需要用现金来偿付,职工工资、股东红利、经营管理费用大多要用现金来开支,即使是企业的对内对外投资也大都需要现金支付。如果企业流动资产中的存货比例过高且含有许多滞销商品,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中坏账很多且长期不能收回,那么即便在以营运资金为基础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上反映出的营运资金很多,真正能为企业周转使用的也不多。一旦企业债务到期或者有了较理想的投资机会,需要使用现金,但因应收账款和存货无法变现,而又无法筹到新的资金,企业就会发生债务危机或坐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以致威胁到它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就是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缺陷。而现金流量表却可以弥补上述不足,这是因为:第一,现金的概念十分明确 ,就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随时支取的银行存款和现金等价物(通常指在三个月内到期或即可转换为现金的投资)。它们可以直接被企业用来偿还债务或支付一切所需的开支,因而现金流量表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第二,现金流量表提供了一定时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的资料,揭示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和企业净收益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收益的质量,有助于解释有的企业有盈利却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工资、股利和偿付债务,有的企业没有盈利却有足够的资金偿付债务,以至于进行对外投资等等;第三,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基础,突出了现金的重要性,提供了企业现金的生产能力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合理估计和预测企业未来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评价企业未来的财务弹性,也就是说,通过现金留量表提供的有关资料,报表使用者能了解企业在财务困难时将通过何种途径筹集资金,能筹集到多少资金,能应付多大程度的困难和危机等等。正因为现金流量表具有上述优点,能弥补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不足,因而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成为企业的第三张基本财务报表,已成为世界潮流。
现金流量表的估算
作为从事信贷工作的银行工作人员来讲,所面对的企业不仅有财务制度健全、核算连续而正规的大中型企业,能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借以分析其偿债能力,做出信贷决策;还有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业,仅能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这就要求银行信贷人员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估算企业的现金流量,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借以分析其偿债能力,做出信贷决策。
计提折旧额的估算
计算公式:
当年计提折旧额=年末累计折旧额-年初累计折旧额+当期减少固定资产已提折旧额-当期增加固定资产已年折旧额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净值入帐,增加固定资产已提折旧额为0。
2、当期无形资产摊销额的估算
计算公式:
无形资产摊销额=无形资产年初值-无形资产年末值+本期新增列形资产原值-本期减少无形资产摊销后剩余额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估算
计算公式:(适用税率为17%为X1、适用税率为13%为X2)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X1*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7%)+X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3%)+(1-X1-X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其他业务利润+应收账款净额(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初)+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营业外收入*20%-当期坏账核销额+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
4、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估算
计算公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当年计提折旧额+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期初-期末)+预提费用(期末-期初)+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存货(期初-期末)+应收账款净额(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初)+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应付账款(期末-期初)+应付票据(期末-期初)+应付福利费(期末-期初)+应付工资(期末-期初)+未交税金(期末-期初)+其他应付款(期末-期初)+其他应交款(期末-期初)+预付账款(期初-期末)-(营业外收入-营业外出)*80%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营业外收入、支出有20%属于经营活动,有80%不属于经营活动,在估算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量时应当减去。
当期偿还利息的估算
计算公式:
偿还利息支付的现金=财务费用+(期初货币资金+期末货币资金)/2*0.36%。
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1)、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该比率代表企业能够承担的最大付息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只要该比率大于企业债务平均利息率,企业就能按期付息,借新还旧,维持债务规模。
(2)、现金流动负债比=期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该比率一般在0.5至1之间属于正常,流动负债的还款日期不一致,可以保证流动负债的到期偿还。
分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存在的问题
(1)、分析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是否正常。在一般情况下,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财务费用+本期折旧+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计算结果如为负数,则表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在扣除再投资资金后不能抵补有关支出。
(2)、分析现金购销比率是否正常。现金购销比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到的现金。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应接近商品销售成本率,如果该比率不正常,则说明产品滞压,经营业务萎缩。
(3)、分析营业现金回笼是否正常。营业现金回笼率=本期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100%。正常情况下,该比率应在100%,低于95%,则说明销售不正常,如低于90%,则说明可能存在较严重的虚盈实亏现象。
分析企业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各项税金的现金)/各项支付的费用。该比率如小于1,则说明企业经营资金日益减少,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经营萎缩、收入减小、资产负债率过高,利息支出过大,投产失控,支出膨胀等。
分析企业的再投资能力
(1)、企业自有资金来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吸收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投资收回的现金-分配股利或利润支付的现金-支付利息付出的现金;
(2)、借入资金来源=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借款收到的现金;
(3)、借入资金来源比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借入资金)*100%;
(4)自有投资资金来源比率=自有投资资金/投资活动资金流出。企业自有投资资金来源在50%以上比较安全。
参 考 文 献
1、文硕,《审计发展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2、"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国有股减持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3、陈武朝 郑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审计研究》200年第1期
4、李利明,《当银行成为企业》,《经济观察报》2002年2月25日
5、同2
6、黄玲仁,《浅谈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发展趋势》,《商业研究》200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