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关于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二)关于谨慎选择结算方式的问题
(三)关于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的问题及方法
(四)关于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及方法
(五)关于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及办法
三、几点思考
(一)如何更有效的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
(二)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来监督应收账款
(三)如何找到一套有效的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占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的方法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监督
内 容 摘 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正确运用赊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出发,从加强企业信用政策、选择结算方式、明确应账款管理部门责任、建立可行的对账制度及风险程度分析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应收账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应该如何有效的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如何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来监督应收账款、如何的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而形成这种债权的主要原因是赊销。从企业自身原因分析,赊销主要两个方面的动机:一是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二是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一、应收账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于自身的需要或客观的原因,往往采取赊销的办法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因此,应收账款发生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的实现,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太大,又不能及时收回,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将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从近年来我国企业总的情况来看,应收账款虽然逐年减少,但由于市场经济萎缩,应收账收回艰难,其数额仍然是比较大的。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货款回笼取决于结算方式,也取决于应收账款的治理,企业若放松治理,一味片面追求销售额,其资金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正常的再生产活动。其次,它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由于加强了管理,应收账款收回及时,企业无须因资金不足而大量贷款,从而减少了利息的支出,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我们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关于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应收账款赊销效果的好坏,依靠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调查表明,真正的赊销风险不在于客户而在企业内部。只有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才能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假如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者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处于并保持优势地位,保持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假如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2)企业自身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争取客户,扩大赊销;反之,应选择较高的标准以降低违约的风险程度。(3)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定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五个因素: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简称5C系统。
2、信用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做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1)信用期限。是指答应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销售毛利。但是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2)折扣期限。是指客户享受现金折扣优惠的付款期限。该期限的确定主要视折扣的损失是否小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而定。(3)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决定企业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主要取决于提供现金折扣后的收益是否大于现金折扣成本。 3、收账政策。 企业假如采用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投资,减少坏账损失,但会增加收账成本。假如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减少收账费用,但却会增加应收账款投资,增加坏账损失,这样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回收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使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还应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和讨债方法。一般要先给客户一封有礼貌的通知信函,进一步可通过电话催收,如再无效,企业的收账员可直接与客户面谈,若证实客户确实碰到暂时困难,经过努力可以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客户度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的应收账款。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设法进行拖欠,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以维护企业利益。
(二)关于谨慎选择结算方式的问题
在充分调查了客户的资信情况后,接下来便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它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款项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于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较好的客户,企业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而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信度较差的客户,企业则应该选择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决不能只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 (三)关于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的问题及方法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自己管。但是这样做存在治理漏洞,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销售人员的行为应该由谁来监督呢?因此,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治理并不妥当。一种观点认为该由企业财会人员来治理。会计人员纵然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具体客户情况并不了解,简单归由会计人员来治理也并不合适。事实上应收账款的治理,是现代企业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程信用治理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内部组织治理中就应该有这样一个专门研究营销策略、研究客户资信的机构来治理应收账款,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治理制度。
(四)关于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及方法
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2、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本单位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对不上的现象。这主要是对账工作脱节所致。销售部门往往只管将产品销售出去,而不管款项是否能收回,认为收款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因为应收账款都很大,牵扯的单位也很多,加之平时财务人员的记账、编报表等工作本来就已经很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与客户对账,而一般对账工作均是债权单位主动实施。这样一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就陷于停顿状态,使得客户有借口说往来账目不清楚拒绝付款或拖延付款,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从销售业务的第一笔起就应由销售人员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将收款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营销人员可以按其治理的单位对产品发出、发票开具及货款的回笼进行序时登记,并定期与客户对账,由对方确认,从而为及时清收应收账款打好基础。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将销售与货款回笼同销售者的业绩结合起来考察,使他们意识到不但要使产品销售出去,更要使货款能及时回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五)关于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及办法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此笔者借用存货治理中的ABC分类治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本文将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进行重点治理。另一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保证,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治理。还有一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这类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治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分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B类。 从上述分类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治理人员应把更多业精力放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治理,尽可能的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三、最后就本人在学习中的理解谈几点思考:
(一)如何更有效的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
一般销售业务要严格按照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销售、收回资金这样一个业务流程来操作。赊销监控主要发生在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记录销售和收回资金流程。
(二)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来监督应收账款
内部审计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二是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我国内部审计大部分还停留在经营效益审计等方面,而对于企业内控制度设计、遵守,揭示企业员工舞弊、贪污等工作进行得远远不够。内部审计对应收账款审计主要应在销货和收款流程,在销货流程应核查销售业务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按月寄出对账单等方面。在收款流程主要应检查收款记录的合理性、核对应收账款、分析账款账龄、向债务人发函等方面。
(三)如何找到一套有效的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占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的方法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 总之,企业必须正视目前面临的情况,加强清欠工作,减少应收账款损失,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从而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轨。
参 考 文 献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财务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年1月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治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张文峰,《应收账款回收的策略》,财会通讯社,2007年4月 谢宏宇,《市场经济下应收账款的管理》,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