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在努力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的同时,为了盘活存货,扩大市场占有率,不得不采用信用交易的手段。因此,应收帐款早已成为企业核算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时的主要核算帐户,但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一是会减慢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二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收不回来的坏账。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应收账款的评价和分析,尽量减少那些因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造成的损失。
目录
浅谈企业应收帐款的评价方法2
一、应收账款评价方法的讨论2
1、评价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2
2、将应收账款的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作比较3
3、应收账款的账龄越老化,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3
4、关注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发生额3
5、评价应收账款周转率4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实例分析4
1、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情况4
2、将应收账款的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作比较5
3、应收账款的账龄老化问题值得关注6
4、提取坏账的方法与坏账准备提取比例6
5、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交易额情况7
6、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及分析7
三、启示8
浅谈企业应收帐款的评价方法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主要包括企业出售产品、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一般来说,企业销售商品时,宁愿提供现金折扣以收回销售现款,而不愿意采用赊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大部分企业不得不为对方提供商业信用,以赊销的形式来销售商品,并产生应收账款。但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一是会减慢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二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收不回来的坏账。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应收账款的评价和分析,尽量减少那些因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银行在给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仅仅注重贷款企业的资产规模、赢利能力、资产流动性、抵押物变现能力等,往往忽视了对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评估,恰恰应收帐款的核算方式不同,能够轻易起到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等目的。所以,本文介绍的企业应收帐款的评价方法,正是企业和银行从业人员最需掌握的评价方法。应收账款的技术评价方法比较多,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五种方法。
一、应收账款评价方法的讨论
1、评价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这种方法可以衡量企业的销售质量,并且还可以进一步评价出企业的盈利质量。如某企业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为30%,即说明该企业每销售1元的产品,就有0.30元是赊销得来的;如果该比重达到50%左右,那么说明该公司约有一半的账面利润是靠赊销而来的,这就从会计的角度说明企业的产品是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哪一个阶段,这也可以说明该企业的盈利质量是比较差的。而影响企业应收账款大小的因素一般有:1.同行业竞争。每一个企业为了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扩大企业的商品销售,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不得不以某一优惠的条件来吸引顾客。而赊销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作为销货者来说,为了招揽顾客,扩大销售量,愿意为购货者提供商业信用。所以企业间的竞争愈激烈,赊
销使用得愈广泛,销货单位提供的信用就越多,占用在应收账款方
面的资产就越大。2.销售规模。企业应收账款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销售规模。而企业每天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越多,占用在流动资产周转各阶段的资产也就越大,因为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周转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也就毫不例外地会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而增加。3.企业的信用政策。企业的信用政策主要是指企业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当企业提供信用期限较长、折扣率较低时,企业应收账款方面占用的资产数额就会增加,销售量增多;反之,企业提供的信用期限较短、折扣率较高占用在应收账款的资产数额就会减少,但销量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情况、产品质量、季节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应收账款的占用量。
2、将应收账款的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作比较
应收账款的增幅直接体现了企业赊销行为的增量情况。由于当前企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跨国公司的竞争国内化,行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故企业为了增大账面利润,不惜采取大幅赊销的方式,应收账款余额伴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也就成了预料中的事。但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过大,并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不仅会使企业的账款回收难度加大,而且会使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现金流。具体评价时只要将应收账款的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作比较就可以直观的得出结论。
3、应收账款的账龄越老化,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应视为坏账,应当折算为现值来计量,故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理应视为不良资产予以冲销。如果国内企业也按这一标准严格执行,那么将会有一部分应收账款转作当期费用,企业的利润总额也将会做进一步缩减。所以,衡量企业是否亏损的标准不能单纯的考察其账面利润,如果企业维持表面上的账面利润,但却隐藏着大量的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则这家企业依然有可能是亏损企业。
4、关注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发生额
对于关联交易披露,我国会计制度除了对上市公司有要求外,一般企业则没有此项义务,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早于1983年公布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45号》中就规定了在关联交易情况下的特殊会计处理。因此,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制度松懈得多,透明度不高。金融业之所以要注意关联方交易是因为:(1)在关联方交易中可能包含了不公允的价格和条件,影响到商业银行向企业融资时获取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2)企业管理当局也可能蓄意安排关联方交易以“粉饰”会计报表。
某些关联方交易是很明显的。比如,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或公司和其主管单位之间的交易等。有些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核算上采用备抵法提取坏账,并且把应收账款的账龄大部门都控制在一年以内。似乎没有什么可质疑的。但其应收账款中却包含了大量的关联交易。如果发现这些关联交易中所涉及的商品(产品)销售价格与市场的实际价格误差太大,则可以认定这是一种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操纵利润的行为。例如,从关联交易方低价购入原材料;或者高价销售商品(产品)给关联交易方;或者两种方式兼而有之,那么这家企业则明显虚增了利润。
5、评价应收账款周转率
对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的评价,可通过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来进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率。它可以测定企业某特定期间收回赊销账款的能力和速度。其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周转率二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在上式中,分子应是赊销收入净额,即商品销售收入扣除现销收人、销售折让与折扣后的余额。因为应收账款是由于赊销而引起的,分母中的平均应收账款是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和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一年内收回的账款次数越多,意味着平均收回账款的时间越短,应收账款收回的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实例分析
我们在某市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中选择了1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样本企业进行调查,这些企业中的大、中、小企业并存;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并存;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并存,但样本企业中未选入民营企业。样本企业涉及的行业为:电气制造、电子通讯、医药、化工、机械设备、烟草、造船、有色金属。我们对这些企业自2001年起至2002年末的应收账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从以下6个方面分别表述。
1、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情况
据统计,样本企业2001年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值为21.1%。即企业每销售1元的产品,就有约0.21元是靠赊销来的,其中最大值为50%,最小值为3.73%。按所有制形式看,国有企业并不逊于外资企业。按行业来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是医药行业,平均值为36.52%;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小的是有色金属行业,即3.73%。
2002年企业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情况略有改善。样本企业2002年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值为19.52%,其中最大值为56%,最小值为1.69%。按所有制形式看,国有企业此比重出现增长,其中最大值为56%系一家国有联营企业;外资企业此比重明显下降,其中最小值为1.69%即一家外资企业。按行业来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是电子通讯行业,其平均值为35.56%;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小的是烟草行业,占2.06%。上述统计结果表明,有色金属、烟草行业的盈利质量比较高,而该市的电子通讯行业、医药行业的盈利质量相对而言比较差,约有略高于1/3的账面利润是靠赊销而来的。
2、将应收账款的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作比较
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的增长会带来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反之则可能带来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查看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主要是为了防备企业不惜通过大幅赊销来增大账面利润,此时应收账款的大幅增长会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我们所选择的样本企业并没有出现通过大幅赊销来增大账面利润的做法,各企业采取了比较有效的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并且做到在清收应收账款的同时尽可能保持主营业务收入的继续增长。
按汇总平均值看,2001年样本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幅为-10.97%,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7%,2002年成绩也还可以,样本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幅为-5.66%,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93%。按行业来看,电气制造行业与烟草行业情况最好,电气制造行业2001年应收账款增幅为6.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4%,2002年该行业应收账款增幅为-39%,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21.5%;紧随其后的是烟草行业,2001年应收账款增幅为-29.33%,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10.29%,2002年该行业应收账款增幅为-42.06%,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12.17%。但是,化工行业近两年却出现随着应收账款的减少,主营业务收入也随之递减。该行业2001年应收账款减少49.04%,主营业务收入减少2.12%;2002年应收账款减少85.91%,主营业务收入减少5.3%。
3、应收账款的账龄老化问题值得关注
统计数据表明,按汇总平均值看样本企业2001年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79.86%,1-2年应收账款占6.23%,2-3年应收账款占4.28%,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9.63%;也就是说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为20.14%。2002年的情况好不了多少,其中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81.38%,1-2年应收账款占4.56%,2-3年应收账款占1.87%,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12.19%;即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还有18.62%。按行业来看,化工行业的账龄老化问题最为严重,2001年该行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69.52%,1-2年应收账款占10.4%,2-3年应收账款占3.83%,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16.25%;也就是说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为30.48%。2002年该行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69.63%,1-2年应收账款占3.37%,2-3年应收账款占1.39%,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25.61%;也就是说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还有30.37%。如果按国际惯例,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应视为坏账,那么该市的化工行业(样本企业中含该市某知名化工企业)实际上就有约30%的应收账款已成坏账。不过烟草行业在此项调查中依然一枝独秀,2001年该行业某企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99.98%,2-3年应收账款占0.02%。2002年该企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96.49%,1-2年应收账款占3.47%,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0.04%。该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情况确实令人乐观。
4、提取坏账的方法与坏账准备提取比例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坏账损失,企业可以采取直接转销法或备抵法。根据统计,在我们选择的样本企业中,有13%的企业选择直接转销法,而有87%的企业采取了较为保守的备抵法。这说明企业经营已较为稳健,审慎性原则有所加强。
在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方面,差异过分悬殊。执行情况最差的某企业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是不分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情况,一律按0.3%提取。而电子通讯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某两家上市公司的提取比例是: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计提5%,1-2年应收账款计提10%,2-3年应收账款计提30%,3年以上应收账款计提50-100%;医药行业中某非上市公司也采用上述比例。可以说,企业在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内需疲软的情况下,采用较高的提取比例是值得赞赏的。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提高了,会减少国家短期内的税收收入。但从长远来看,这对鞭策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利润中的水分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税收收入的未来现值还是提高了。
5、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交易额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按汇总平均值看样本企业2001年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交易余额占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19.25%,2002年该比例也仅为20.62%。交易对象为以下5个方面:(1)直(间)接控股公司;(2)同属控股子公司、集团附属企业、兄弟公司;(3)子公司;(4)联营、参股公司;(5)合资公司。从共性的汇总数据上看似乎不能发现什么。但是我们在统计时注意到个性中的每一家企业在这方面的数据差异很大。某企业2002年应收账款中就有75.62%是与关联交易方发生的,具体对象为其直(间)接控股公司。另一例是医药行业内某企业2001年应收账款中有32.97%是与其子公司发生交易形成的,而2002年该企业仍然有40.65%的应收账款是与其子公司发生交易形成的。还有一例是某机械设备企业2001年应收账款中有40%是与其同属控股子公司发生交易形成的,而2002年该企业仍然有32%的应收账款是与其同属控股子公司发生交易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企业在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要素、交易金额、相应的比例、交易定价政策这四方面的规定目前还很不规范。故在查看企业财务资料时,如发现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发生额过大,我们对其利润是否存在操纵迹象要保持警惕。
6、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及分析
从理论上说,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来说明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体现应收账款的催款进度和周转速度。我们根据样本企业统计出来的结果比较复杂,但经过我们对各企业的观察与综合分析有关的主、客观因素后,我们认为:(1)仅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大小来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是不公允的,要公允、准确的说明某一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需要结合其它指标综合考虑。(2)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之间的相关关系也不是很明显,企业经营中碰到的主、客观因素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也不能只根据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高低来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与管理能力说三道四。
综上所述,笔者所提供的上述几种应收账款的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好的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但在具体运用时,切忌生搬硬套,如上述某企业2002年应收账款中就有75.62%是与关联交易方发生的,具体对象为其直(间)接控股公司,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还要考虑企业状况、行业特点、市场趋势等等,才能比较透彻的考察企业的真实情况,避免一叶蔽目、坐井观天。
三、启示
1、我国各类型企业的会计准则,历来以财政部公布的为准,按照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表现比较松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更有一段差距。应收账款账龄也有老化趋势。
2、应收账款增加,使得流动资产增加,于是企业的总资产必然增多,这就造成了所有者权益大、负债低的假象。某些企业就是籍此假象迷惑银行而取得银行贷款的。按照国际惯例,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理应视为不良资产予以冲销。对比国际惯例,我们的做法无疑是掩盖了坏账损失并且助长企业虚增资产。前面的例子显示,按汇总平均值看样本企业2002年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81.38%,即实际上有将近20%的坏账,如果再加上不紧不慢的按0.3%提取坏账准备比例,那么不仅是掩盖了坏账损失,而且是坏账准备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账龄的老化,会降低财务弹性和资产的流动性,这势必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有学者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的源头在企业,即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太差,从而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过多,这是导致这次危机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所调查的企业,可都是各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不乏各商业银行争相融资的对象。
3、企业关联交易值得重视。由于关联交易在一般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难以披露,这就使报表使用者难以通过其所披露的信息准确的分析判断关联交易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程度以及潜在的风险。
4、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大小来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高低。
5、呼吁建立和健全应收账款中介机构,以便金融业能够针对信誉较好的企业的应收账款提供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文硕,《金融会计》,金融出版社,2003年
2、冯红兵,《浅谈应收帐款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