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指税后净营业利润率)
由上可知,EVA的计算结果取决于三个基本变量: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为了能够纠正编制的财务报表可能出现的企业利润失真问题,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需要对某些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主要有:①将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资本化,即将当期发生的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作为企业一项长期投资加入到资产中,同时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则,资本总额也相应增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几年之中进行摊销,摊销值列入当期费用,抵减利润。②要把商誉以往的累计摊销金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同时把本期摊销额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③将递延税项的贷方余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如果是借方余额则从资本总额中扣除。同时,将当期递延税项的变化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④将各种准备金账户的余额加入资本总额之中,同时将准备金余额的当期变化加入税后净营业利润。
第3章 EVA与传统评估体系的比较
1、传统业绩衡量指标的局限性
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无法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在衡量企业业绩时,只考虑了有息负债的利息。也就是说,公司业绩并没有考虑股东投入的机会成本。市场经济中没有免费的午餐,股东提供企业发展的资金,自然应该要求得到其预期应该得到的最低回报。任何的资金投入,包括债券和股权都应该最低得到具有竞争力的回报。而传统的指标评价体系往往忽略了股东权益的成本。即传统指标的计算没有扣除股本资本的成本,导致成本的计算不完全,因此无法准确计量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2)传统指标的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由于会计计量的局限性,会计报表信息对公司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部分失真。 (3)以税后净利润的计算为例,其中债务资本的成本在计算时已通过利息的形式扣除,但股本资本的成本在计算中并没有体现。
2、EVA与传统评价指标的比较
同利润指标相比,EVA具有以下优点:
(1).EVA与传统绩效评价指标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传统指标计算中忽视了股东投入的股本成本,即在营业利润中没有扣除股本成本。然而股本也应是计入资金成本的,否则就无法判断为股东创造的价值。EVA通过专门的会计调整,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明确扣除所有资本(股权和债务)的机会成本,明确考虑了股东权益的回报率,能够较准确地披露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资本收益。
(2).运用传统业绩评价指标衡量企业的项目投资时,会严重影响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在项目投资评估时,由于传统会计衡量标准忽视了资本成本,很多企业都将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标,经营者往往依靠生产能力扩张提高利润而增加自身报酬。但这种做法可能造成过度投资,资本使用效率低,不能给股东带来足够回报[12]。而以EVA作为经营者的绩效评价指标时,企业EVA的增减将直接影响经营者的报酬。经营者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将考虑尽量节约企业的经营资产成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并选择那些能够弥补资本总成本并增加股东价值的项目,否则他们的报酬就会减少。
(3).传统指标的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大的报酬,往往会运用财务杠杆对会计报表进行操纵,使会计报表信息对企业业绩的反映部分失真[12]。EVA评价体系中,资本总额中包括所有重大表外资产,如通过综合租赁或特殊目的融资工具获得的资产。这种处理能使经营者对这些资产负责,防止企业对表外项目的过度杠杆化。同时,通过对税后净营业利润的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经营者在会计报表上操纵利润的行为。
(4).EVA适应于所有企业。按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显然,单纯依据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无法准确计算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事实上,股权资本收益率是股东期望在现有资产上获得的最低受益,对于不同的企业,他们所预期的资本收益是不一样的。同时EVA还考虑了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股权资本不再是免费的,因此剔除了资本结构的差别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此外,EVA能将不同投资风险、不同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的企业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业绩评价,它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业绩评价。
可见,经济增加值方法的超凡之处在于:首先是将经济学家反复强调的股东剩余索取权的思想具体化为一种业绩评价方法,业绩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其次,将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这是一种基于决策的业绩评价方法。最后该方法大胆地向公认财务会计准则挑战。(如果运用该方法,则要对财务会计体系进行系统的调整。)目前,EVA已经被可口可乐、西门子等全球400多家公司所采用,美国《财富》杂志称EVA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经济增加值使完成价值创造从单纯的口号向有力的管理工具的转换有了指望。这一工具也许最终将使现代财务走出课堂而进入董事会会议室、或许甚至走进商店店堂”
第4章 EVA在企业价值管理中的作用
1、EVA与企业价值管理
(1)经济增加值EVA强调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的联系,可以避免企业多目标决策的混乱状况。为了有效地增加股东财富,激励企业管理者,许多公司用一系列的指标综合起来说明其财务目标,因为单一的指标往往有失偏颇。采用一系列指标同时评价的结果是,多标准的不一致往往会导致公司计划、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的不协调。而经济增加值指标则将公司所有目标用一个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只要某一决策能使EVA 增加,那么该决策就是最正确的。
EVA能够体现股东权益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使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取向相一致。传统的会计体系以确保能够收回债务为目的,会计报表是债权人的财务报告,这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股东一般要求企业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求积极的平衡,并把他们投入资本的收益直接、突出地体现出来。同时,传统的财务会计方法反映了债务成本,但却没有体现股本成本,即没有考虑股东投入资本的成本。而EVA则充分考虑经营者的资本成本,鼓励经营者高效投入资本和利用资产,使经营者可以有效地对股东负责。因此,EVA指标体系能够直接衡量经营者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突出反映了股东权益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2)EVA指标提供了一个评价股东价值及其增长的新思路。即股东价值的增长来源于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增长,而不是利润的增长。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经济增加值的定义,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公司的市场价值与经济增加值有以下关系:
市场价值=股权资本总额 + 预期经济增加值的现值
公司预期经济增加值的现值又称为市场附加值。对股东而言,其财富的增加就在于市场附加值的提高。很显然,经济增加值提高则公司的市场附加值也提高,而利润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增加值的提高,也就是说,利润增加不一定能够给股东带来高于机会成本的财富。因此研究公司股东价值有没有增长,应该观察EVA 的增长情况,而不用考虑利润的增长情况。
EVA能够真实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在EVA准则下,企业经营状况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估标准,关键是看税后净营业利润能否超过资本成本。EVA>0,被视为价值创造能力强的企业,表示其经营者为股东创造了超出期望的剩余价值;EVA<0,即使企业实现盈利,但也认为是股东价值受到损害。因此,EVA考虑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所有因素,避免了企业不能满足资本最低回报下的盈利假象,为企业实现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最佳业绩评价指标。
(3)能更精确地反映公司的成长性
股价变动系数在较长的时期内,我们可以考察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在不同年度的变动情况。从经济增加值的定义可以知道,提高经济增加值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投资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投资收益率,即经营利润增长没有占用额外资金;二是扩大投资规模,将新的资金投入到收益率高于股权资本机会成本的项目中去。很显然,如果投资规模和经营效率不变,那么本年度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与上年度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应该保持基本一致,但如果投资规模扩大,而追加投资的收益率高于机会成本,则本年度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则会高于上年度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由于投资收益率的提高总是有限度的,企业增加财富的手段应不在于无休止地提高投资收益率,而在于应将更多的资金投资于较高投资收益率的项目中去。研究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的变动情况能充分反映企业因有效扩张而带来的经济增加值,因此能更精确地反映企业的成长性。
(4)EVA作为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对企业经营者形成有效激励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给予经营者的薪酬是固定薪金,由于企业无法通过利益分配制度形成有效激励,往往会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使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国外许多大企业目前大都建立起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关心企业价值增长和股东投资的使用效率。这些企业往往给予经营者一定的基础资金,再拿出经营者为所有者创造的增量价值的一部分作为“EVA奖金”,即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将EVA超额的一部分分配给经营者作为奖励,或者按照减少EVA负值的比例进行奖励,使经营者创造EVA的动力增大。这种分配机制既考虑了业绩考核目标设定的科学合理性,又实现了经营者利益和股东利益相挂钩,必然成为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最佳衡量标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使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国外许多大企业目前大都建立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关心企业价值增长和股东投资的使用效率。这些企业往往给予经营者一定的基础资金,再拿出经营者为所有者创造的增量价值的一部分作为“EVA奖金”,即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将EVA超额的一部分分配给经营者作为奖励,或者按照减少EVA负值的比例进行奖励,使经营者创造EVA的动力增大。这种分配机制既考虑了业绩考核目标设定的科学合理性,又实现了经营者利益和股东利益相挂钩,必然成为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最佳衡量标准[8]。
但EVA就其性质而言仍属财务业绩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以其为中心的业绩评价系统具有如下缺点:只能对全要素生产过程的结果进行反映,过于综合,不利于指导具体的管理行为;侧重于财务战略,忽视了对战略过程进行评价,容易削弱企业创造长期财富的能力;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出具体的非财务业绩动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没有充分考虑相关的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的使用情况及其业绩评价。
另外,在实务中经济附加值的计算要相对复杂一些,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投入资本总额时需要对某些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以消除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真实情况的扭曲;二是资本成本的确定需要参考资本市场的历史数据。由于各国的会计制度和资本市场现状存在差异,经济附加值指标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
2、EVA价值管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
引入EVA标准,不仅将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标准,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理念迈向成熟,而且还将为上市公司提供一套全新的管理工具。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EVA系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 资本市场上的股权定价
上市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价值。因此,EVA越高,股东的回报也就越高;股东回报越高,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就越好。由于公司普通股总数和公司债务价值都是已知,因此,用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估算出公司的价值后,公司的每股价值也就得到了[4]。
(2)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EVA标准将为公司进行业务结构重整以及业务流程再造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EVA标准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能够进行业务价值评估,通过分别核算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和资本收益,测算各业务单元的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对各业务单元的增值能力进行排序,通过采取低附加值业务外包、构建业务联盟等方式,撤出或减少对增值能力低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加大对增值潜力高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提高其运作效率,发挥各项业务的最大增值潜能。
(3)评估资本结构
公司的资本结构由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形成。采用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率以及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上市公司仍然热衷于配股或增发新股,而不是找银行贷款,其根源就在于公司管理层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存在。运用EVA标准,就可以全面考察不同资本结构的成本,进而可以有效地帮助上市公司评价不同融资模式的优劣,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
(4)全面评估公司的资本运作效率
EVA系列指标的优点是它明确地考虑了资本成本,特别是其中的股权资本成本,避免了净资产收益率等传统盈利指标内在的不足。因此,EVA较好地植入了经济利润概念,综合了资本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相对变化的绩效评价思想。EVA的基本理念在于企业价值创造:当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超过资本成本时,EVA为正,表明企业的经营收入在扣除所有成本和费用后仍然有剩余,这就意味着股东净价值增加,企业的价值上升。反之,如果EVA为负,说明企业经营所得不足以弥补包括股本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和费用,从而使股东净价值减少。
我们通常是用每股收益或净资产收益率来评价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质量,由于利润并不表明公司价值的有效增加,因此这种评价是有缺陷的。EVA是公司投资价值的真正来源,因此EVA是正数还是负数,才是衡量公司是否为股东创造了财富的恰当标准。在市场经济中,收益的最大化是资本的基本属性,公司资本运作的效益越高,就越能吸引资本的投入。在传统的利润标准体系下,没有一个恰当衡量资本运作效率的指标,而在EVA标准下,这个问题将一目了然,较高的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意味着较高的价值创造能力[4]。
(5)EVA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
由于利润核算本身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利润增长并不代表单位股权的同步增长,这就导致现有激励制度不能实现管理者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相匹配。通过EVA激励计划建立经营层和股东的利益纽带,使经营层和股东二者关系进一步合理协调,促使经营层以与股东一样的心态去经营管理。另外,通过导入EVA激励计划,确保经营层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建立一种股东控制经营层行为的机制。正像思腾思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贝内特·斯图尔特所说,“EVA可以让经营层富有,但条件是他们使得股东更加富有。”这样的运营机制使经营层、股东保持同一立场,从而思维、行动和利益一致,增强了委托者和代理者的信任关系,真正协调经营层与股东的关系[7]。
总之,EVA标准在我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一标准的提出,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套科学的上市公司价值评估工具的同时,也为公司建立全新的价值管理系统提供了决策依据。
3、EVA在我国运用的局限条件
(1)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无法准确提供计量流通股综合资本成本的基础。这一来,也就无法为正确计算EVA提供准确的数据。并且每个股东个人偏好不同,对未来的期望不一致,这样如果计算以股东个人期望报酬率为基础的综合资本成
本,那根本是不可能。 (2)由于我国特有股权结构问题,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在上市公司股份中,占有绝对的份额,这些股份无法在市场上流通,市场也就无法对回报率进行一个竞争性的评价。没有经过市场的评价,想当然提出一个资本回报率,其恰当性应当受到合理的怀疑。以此作为资本成本率来计算EVA指标当然也是值得怀疑的。 (3)对于息前税后利润的调整有着很大的争议,哪些项目该调整,哪些项目不该调整,仍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且这些调整项目当中有很多还是无法准确计量的。如收购形成的商誉。会计要求在一定的年限内摊销,经济增加值要求把商誉保留在账面上,不进行摊销,除非有证据表明的价值确实下降了。这很容易认为的来操纵EVA的计算。 (4)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并没有要求企业披露EVA指标,可能是考虑到EVA指标计算的复杂性,以及模糊性。所以公司也就没有义务和动力去披露EVA指标。 (5)EVA指标本身仍具有一定的缺陷,这从它本源而言,限制了其应用的可能性。如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经济附加值无法进行比较;还有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增加值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经济增加值要比成熟或衰退阶段的企业小。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经济增加值的意义可能并不在于如何计算或如何正确计算。经济附加值的提出,其优点并不是仅仅通过改进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考虑了股东权益成本,从而把会计利润改进为经济利润。并且不仅仅只是为了精确计算出来EVA的数值大小,作为一个数目字列示于财务报表。对于EVA指标在我国的运用,我们应当从一种理念转变的眼光来看待。它的提出同时还代表着一种管理理念的更新。经济附加值观念的流行标志着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已经逐步从利润观念转向价值观念,由此可能促使企业经营模式逐步从利润模式转向价值模式。我认为作为一种观念,经济附加值观念引人企业并不是为了精确地计量经济附加值指标,而是通过该指标的动态观察,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即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经济附加值观念的管理哲学就在于引导企业创造价值以及衡量企业是否创造价值,而不在于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这就是经济附加值观念的真谛![1] 经济增加值在改变公司管理行为、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已经凸现了其重要价值[13]。由于EVA指标是从股东角度来考虑公司价值,所以采用EVA指标可以更好的解决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问题,它可以更好的促使管理者站在股东的立场进行经营决策,更多的考虑股东的利益,减少管理者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行为以及信息不对称给股东带来的损失[3]。所以,采用EVA指标对于我国企业的意义在于改变完全以利润来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而一种更为科学、客观的标准去对待公司经营业绩。这对于我国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胡玉明 高级成本管理会计 厦门大学出版社 厦门 2002年第一版[2] 曹冈 财务报表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2年第一版[3] 李亚静 公司业绩评价、公司治理的新视点¬—EVA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2[4] 瞿绍发、王建伟 经济附加值(EVA)指标在中国股市的应用价值分析 系统工程 2003 11[5] 郑 鸣,林潘颖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研究
[7] 李亚静.公司治理结构与价值创造[D]. 博士学位范文,2004.
[8] 刘淑莲. 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战略研究-两种价值模式与六大驱动因素.2002
[9] 张新.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3.
[10]朱建武. 基于EVA的中小银行绩效与治理结构关系分析[J]. 财经研究,2005(5).
[11] Ross Levin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A concise discussion of concepts and evidence, World Band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4,3404.
[12] 陈琳 王平心 传统绩效评价体系与EVA的整合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6
[13] 胡玉明 经济附加值概念的真谛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4 10[14] 张玲、曹艳春等 基于经济附加值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