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金流量表研究目的及研究状况
二、现金流量表在指标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现金流量表在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现金流量表改进的对策建议及案例分析
内 容 摘 要
现金流量表是以一定的格式,借用货币的形式,综合地反映有关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现金净流量等信息的报表。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较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实力及投资价值,并有助于其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但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对现金流量表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将现金流量表上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而就目前对现金流量表运用情况来看,人们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往往过于注重分析方法,而不注意分析目的和内容;在分析方法上过于注重比率(指标)分析法,而未注意其他方法的运用。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时,不仅应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运用,更应注重分析的目的和内容;在分析方法上也不能仅注意比率方法的运用,还应重视定性方法和结构分析法等其他方法的运用,尤其应重视比较现金流量表的运用;同时,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应结合其他有关资料,注意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范文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当前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当前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及当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对我国现金流量表编制基础的思考与改进。第四部分,现金流量表信息综合指标分析及案例分析。首先是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并依据现金流量的分类标准,提出把其作为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其次,从当前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以及改进后的现金流量指标体系三方面论述了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现金流量
1现金流量表的研究目的及研究状况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现金流量表是以一定的格式,借用货币的形式,综合地反映有关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现金净流量等信息的报表。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较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实力及投资价值,并有助于其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但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对现金流量表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将现金流量表上的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而就目前对现金流量表运用情况来看,人们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往往过于注重分析方法,而不注意分析目的和内容;在分析方法上过于注重比率(指标)分析法,而未注意其他方法的运用。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时,不仅应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运用,更应注重分析的目的和内容;在分析方法上也不能仅注意比率方法的运用,还应重视定性方法和结构分析法等其他方法的运用,尤其应重视比较现金流量表的运用;同时,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应结合其他有关资料,注意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
现金流量表研究分析的目的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另一是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就其最终目的来说,现金流量表分析应“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也即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将现金流量表的数据转换成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但是,上述“满足”会受到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性质的限制。具体地说,现金流量表研究分析目的主要有: 1、解释企业一定时期的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及其原因。就评价企业业绩来说,收益指标应是最好的指标。但由于通过损益表所提供的收益信息是财务会计收益,它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而计算出来的,仅仅是现金流量的估计数。财务会计收益能否最终转化为现金,还取决于应收账款能否及时足额地收回等其他有关因素。
2、有助于投资人和债权人正确评估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以及对外筹资的能力。“损益表反映的企业盈利能力仅是企业业绩的一个方面,一个企业可能盈利,但也许没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债务”。因此,“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事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基础非常重要”。
3、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通过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从而便于分析了解企业未来可能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金额、时间及不确定性。
1.2现金流量分析的研究状况
现金流量分析是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并借助于其他资料所进行的分析。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分析相比,现金流量表由于产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对其分析还未成熟,缺乏所公认的指标体系。目前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从国内外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外有关现金流量的分析方法:
(1)美国学者查尔斯·吉布森在《财务报告分析—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第八版)一书中,主要对相关的现金流量财务比率进行了探讨,他提出了如下四个指标:
1.营业现金流量/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
2.营业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3.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4.营业现金流量现金股利。
(2)美国教授Franklin J. Plewa, Jr. George T. Friedlob在其所著《全面理解现金流》一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1.现金流量的比较分析
①横向分析法:注重不同时期数据的变化.进行横向分析有两个步骤:A计算出资金从基准年度到需要比较的年度的变化值;B用变化值去除基准年度的数值。具体又分为以下三种方法a.基期比较法;b.增长率比较法;c.趋势分析法。
②纵向分析法:注重不同时期财务报表中项目数值和百分比的变化。
③共同尺度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每一项均被表示成为报表中某些基准项目数值的百分比,这种方式的报表即为共同尺度财务报表。该种报表能够提供给分析者更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用于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的对比。
2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
①流动性比率A.流动现金偿付债务能力比率;B.现金支付股利能力比率。
②偿债能力比率A.现金偿付长期债务能力比率;B.现金偿付利息能力比率。
③资本支出和投资比率A.资本购置比率;B.投资与(经营+筹资)比率;C.经营投资比率;D.现金再投资比率。
④现金流量收益率A.全部现金流量比率;B.销售现金收益率;C.现金流量对净利润比率;D.销售质量比率;E收益质量比率:E资产现金收益率;G.股东权益现金收益比率;H.每股所含现金流量比率。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随着该准则的实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罗照华(2006)采用结构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主要内容:(1)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法包括现金流量各组成项目占同类全部项目的百分比和现金流出(流入)量各项占全部现金流出(流入)的百分比;(2)比率分析法由流动性及偿债能力(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收益质量(销货质量、收益质量)、资本投资情况(经营性长期资产购置率、投资融资率)和现金流量报酬(每股现金流量、资产现金报酬比率)等四方面构成。
2孟凡生(2007)撰文从现金流量方向构成企业财务状况、用比较会计报表分析现金流量趋势以及用财务比率对企业能力进行分析等三个方面对现金流量分析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在财务比率这一方面主要采用现金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总额、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现金比率销售净现率对企业相关能力进行分析评价。
3张俊瑞杨鸣(2007)在《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评价体系之探讨》一文中指出,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仅仅根据五个现金流量指标(即本期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现金比率、收益现金比)进行公司现金流量分析是不全面的。要真正了解公司现金流量的全貌、作出正确的决策,还必须进行现金流量表本身的结构与趋势分析以及现金流量表与相关报表即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关系的具体分析。另外其他的研究人员如杨利红(2002)、张善炜葛树明(2002)也基本上都是从上述几个方面论述的。
1.3研究的方法
首先,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目前现金流量表内容有关理论问题进行及流量表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对现金流量表编制基础存在的弊端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其次,本文还对现金流量表信息进行研究,对现行的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2现金流量表在指标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当前现金流量指标体系
目前对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作系统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田笑丰(2002)认为评价现金流量的指标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分项指标和具体指标。分项指标主要是根据财务分析的具体目的设置的,有变现能力、盈利质量、成长潜力、财务弹性、管理水平等。具体指标主要包括现金比率、每股现金流量、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外部融资比率、净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等.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一《财务成本管理》指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包括结构分析、流动性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财务弹性分析、收益质量分析,同时在每项分析指标下面又分设若干具体指标。比如:流动性分析指标下设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三项具体指标。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大多数的现金流量指标计算公式中含有“经营现金净流量”。如: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净利润经营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营业利润实现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
虽然,“经营现金净流量”是最重要的现金流量项目,但是一个指标体系中大多数的指标含有同一因子时,则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会很大。当经营现金净流量出现异常时,整个指标体系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指标过多、过全,造成指标之间的重叠与交叉,不能够有效地反映很多问题。如: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十现金利息支出)
现金偿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长期负债关于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指标达30个以上。这么多的分析指标使得对现金流量分析的内容过于庞杂而细致,人为地增加了报表使用者利用、分析报表的工作量,难以实现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效信息的作用。
(3)有些指标的设计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资产比率指标,通常认为其反映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该指标并无多大意义,考核企业全部资产的营运效率,应该看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当期的现金净流量。收入可以为企业在当期带来现金流量,也可以在未来带来现金流量,甚至可以在前期带来现金流量。在企业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企业每年的现金流入滞后量会自动抵消,因为企业每年的营业收入可能不同,现金流入滞后比例也可能不一样。因此,以当期的现金净流量来反映全部资产的营运效率有失偏颇。
(4)注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导致现金流量分析缺乏统一性。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差异包括十几个项目,这些项目涉及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方面。因此,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相比并不能反映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比重,也不能说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提供的现金贡献。
(5)现金流量分析一致性不充分,缺乏可比性。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指标名称相同,但计算公式相差甚远
如: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
也有人表达为: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
还有人认为: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一现金股利)÷(固定资产净额+长期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
②指标含义接近,但名称不同。如: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与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前者取计算要素的当期值,后者取五年平均值。再如:现金股利保障倍数与现金流量对现金股利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也叫经营现金流量负债率与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
③指标作用相同,但评价标准相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与全部债务偿还期、偿债保障倍数与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盈利现金比率也被称作经营指数与营运指数,这三组指标的每一组均是互为倒数,同一指标体系中取一即可。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能很好地为其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当前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则有必要构建现金流量综合指标体系,在下一部分的分析里,则是重点介绍现金流量表综合分析指标体系。
3现金流量表在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3.1编制基础存在的问题
编制基础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出发点。它指明了现金流量表所涉及会计要素的范围。但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编制基础的现金流量表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也是现金流量表分析问题的一个重点。
1、现金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具体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在现金范围之内,一般不会产生异议。但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以支取的定期存款是否应该包括在现金范围之内?“也许有人会说,即使是定期存款,只要提前通知银行,即可取得现金用于支付,定期存款似乎也应当属于现金的范围。判断现金还是非现金,要看管理部门的意图。当管理部门决定将资金变作定期存款,实际上是进行了一笔投资,即将资金投入定期存款。如果管理部门在存款到期前取回,实际上是投资的收回。所以,定期存款不属于现金。” 这一解释认为: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以支取的定期存款是企业的投资,不应该包括在现金范围之内。本文认为这一解释不确切。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企业的定期存款,不管管理当局以何种意图存入金融企业,只要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支取,就说明其支付能力与现金差别不大,就应该视为现金。
2、现金等价物
我国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对现金等价物作出了明确解释,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一,现金等价物的定义不够科学。准则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有关规定,将其定义为“企业持有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己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条件,准则所附《指南》只对其中的“期限较短”作出解释,其他三个条件的具体涵义都未作进一步说明,无疑增加了企业编制报表的难度。会计人员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判断来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虽然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但很可能导致企业主观臆断、或是无所适从,甚至通过“适当的判断”来谋求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从而带来新的报表粉饰问题,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二,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尤其是企业债券二级市场还未完善,企业债券(包括短期企业债券)的即期变现能力不强,流动性较弱;同时,由于企业间相互拖欠债务的情况较严重,许多企业资信状况欠佳,短期企业债券很可能由于发行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力按时足额偿还而存在不能变现的重大风险。所以,企业短期债券投资中的短期企业债券投资,其流动性和安全性一般很难满足现金等价物的要求。《指南》中举例将“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视为现金等价物。这样举例容易产生误解,因为企业持有三个月到期的短期债券,可能是国库券,也可能是企业债券,对于后者就不一定能满足现金等价物的条件。因此,针对我国目前会计人员中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准则应对现金等价物作出更详尽的解释。在当前至少应剔除掉短期企业债券一项,这便于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具体操作,又可在一定程序上提高现金流量表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其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现金流量表准则将现金等价物定义为“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意味着企业现有资产中只有符合“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己知金额、价值变动风险小”特点的“投资’,才有可能是现金等价物,其他各类资产,即使符合现金等价物的四个特点,也不可能成其为现金等价物。我以为现金等价物的核心应该是“支付能力大小,可否视为现金”,而不在于其是否是“投资”。
3.2经营活动的定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准则在对经营活动定义时,它包括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通常与生产和运送商品、提供劳务有关,是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对经营活动定义进行定性描述时,应补充说明经营活动是企业产生收入的主要活动这一点。比如金融保险企业,前述的经济业务活动归类是不适用的,若补充是企业产生收入的主要活动,来界定经营活动,那么对外发放的贷款和收回的贷款本金的业务自然应归属于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于保险企业,保险金、保险索赔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业务,也应作为经营活动。这样就没有必要单独对金融保险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进行列示。同时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一般是由进入净损益确定的交易和其他事项所形成。为此在对经营活动定义时仅有定性的描述是不够的,在不考虑股利与利息的前提下,应附以定量的指标,便于理解和运用,增强可操作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企业经济业务的错误划分即是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3.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主要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编制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主要依据,内容的完善与否,往往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相比而言,美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主要内容规定较具体与详细,我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主要内容规定较粗略和笼统,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导致可操作性不高,灵活性大,可比性不强。鉴于此,应将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细分,特别是其他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项目。同时企业在可行的条件下,可以对提供经营活动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做进一步分类。
4现金流量表改进的对策建议及案例分析
4.1构建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的原则
现金流量分析的方法有很多,要科学地进行现金流量分析,选择方法以及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要符合经济规律,反映出现金流量规律性,能够准确、全面、系统地揭示现金流量的全貌。
(2)实用性原则设置分析指标体系时,分析指标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容易取得、计算,易于理解;所用方法实用、简洁;所提供的分析信息尽可能与会计核算口径一致;分析指标的名称、内涵要确切,要避免指标涵义上的误差。
(3)全面性原则即在设置分析指标体系时不仅要考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还要兼顾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4)重要性原则有的分析指标独立性很强,不能被其他指标所代替,而其他指标与其相关性也很强.这样在设置分析指标体系时,为了避免指标设计过多,就完全没有必要设置这些指标.
(5)一致性原则设置分析指标体系时,在确定具体指标的文字表述上,应当保持一致。
4.2建立现金流量表信息综合分析指标体系
1、现金流量表流动性分析体系
所谓流动性是指公司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流动性分析比率主要有以下三个: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期末现金余额/流动负债
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经营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量表偿债能力分析体系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公司偿还债务只能是现实的现金支出,所以用现金流量信息对公司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更具有现实意义。主要分析指标如下: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偿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长期债务偿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长期债务
经营现金流量与全部债务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全部债务
现金净流量全部债务比率=现金净流量/全部负债
3、现金流量表支付能力体系
所谓支付能力,是指公司除了用现金偿还债务外用现金来支付其他各项开支,支付能力的现金流量表分析,要是通过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特别是其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收入和现金的各项开支的比较来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现金流入总额/(经营现金流出量+偿还债务付现)
经营现金流量充分性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债务本息偿还额十资本支出额+现金股利)
资本购置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
经营现金流量满足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经营现金流量满足投资筹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投资活动融资比率=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现金股利)/(固定资产总额十长期投资+其他资产十营运资金)
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年度内加权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经营现金流量现金股利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
4,现金流量表获取现金能力分析体系
获取现金能力,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资产、股本等指标。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比率指标:
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资产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经营现金流量与股东权益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股东权益
5、现金流量表信息收益质量分析体系
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报表收益同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收益质量分析往往涉及公司的全部主要报表,我们这里仅从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资料的角度评估收益质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指标: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全部净收益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净利润+非付现费用)
4.3案例分析
为了更能体现综合指标体系的作用,下面以青岛海尔为实证分析对象,结合该公司2006年财务报告及其它公布信息来具体运用上述企业综合财务状况分析指标体系,为了更能够说明问题,选择2006年相关企业作为行业平均指标,主要利用财务比率法并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具体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1、流动性综合指标体系
以下青岛海尔2006年的流动性指标及其行业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现金流量指标在综合分析企业流动性指标方面的补充作用。
表1青岛流动性财务指标及行业数据
公司名称
比较指标
青岛海信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四川长虹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
股份有限
公司
广东科龙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行业
平均
流动比率
1.88
2.17
2.89
1.04
2.00
速动比率
1.02
1.30
2.46
0.71
1.37
现金流动
负债比率
-0.14
0.01
0.19
17.48
4.39
经营现金
流量流动
负债比率
-0.06
-0.09
0.30
0.17
0.08
从以上数据上看,青岛海尔前两个指标都在标准值以上,在行业中也最高,从现金流量指标上看,最后两项现金流量指标在行业中名列前茅,说明经营现金流量能够很好的保证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同企业两个传统指标相一致,似乎企业流动性非常好,无可挑剔。但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低于标准值,这表明企业的现金保有量数额较小,而同时流动资产数额偏高,企业经营现金流入虽高但滞留在企业账面的资产比较多,这表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现金主要依赖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或者短期融资能力,而这些方面都有一定风险,一旦市场环境变化,必然加大企业的偿债压力,所以海尔的这种短期负债经营策略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流动资产管理系统以及较好的企业信誉作保证。
从定性方面看,企业的信誉及筹资环境,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等都会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另外记录的或有负债则影响企业的未来偿债规模。从海尔公司的本身来看,公司信誉较好,十几年来海尔集团在业界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成立至今所有发生的贷款本息均能按期及时足额偿还,从未发生过逾期及拖欠利息现象。己连续多年被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评为“AAA”信用等级;另外海尔的应收账款近三年来90%以上都是一年期内部公司欠款,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同行业中较高。海尔的产品以品牌、质量、服务取胜,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存货周转率也在行业中名列前茅,这些都是海尔采取较少现金存量的甚础。
2、债务偿还能力综合指标体系
以下是青岛海尔2006年的指标数据及行业数据,从中可以看出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要作用。
表2青岛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及行业数据
公司名称
比较指标
青岛海信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四川长虹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
股份有限
公司
广东科龙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行业平均
资产负债率
0.38
0.38
0.21
0.68
0.41
产权比率
0.63
0.62
0.29
2.27
0.95
己获利息倍数
-7.83
4.78
25.23
3.19
6.34
现金全部
债务比率
-0.14
0.01
0.17
0.01
0.01
经营现金流量全部债务比率
-0.06
-0.01
0.28
0.16
0.09
到期债务
本息偿付率
-18.59
0.19
0.41
0.75
-4.31
现金利息
保障倍数
14.12
-10.53
20.76
10.06
8.60
从以上数据上看,青岛海尔的传统偿债比率指标在行业中都是最好的,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最低,己获利息倍数最高,从这几个指标来看,公司偿还债务能力在行业中应是最好的。从现金流量信息来看,经营现金流量全部负债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两个指标在行业中最好,说明公司经营现金收现情况良好、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很强。到期债务本息偿付率指标名列前茅,说明能够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从定性上分析,由于公司采取的是低现金留存量,所以必须注重公司的融资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另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也并非是好现象,公司近几年成长势头较好,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而且总资产收益率也远高于同期银行借款利率,公司应该通过负债经营来增加财务杠杆效应,提高股东收益,所以公司的资本结构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从公司会计报表数据上看,公司负债总额中主要是流动负债,这样虽然能够减少公司的利息负担,但会增加公司的偿债压力,尤其是现金持有量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3、营运能力新指标体系
下面以青岛海尔2006年财务数据及行业数据为例来说明该分析体系的运用。
表3青岛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及行业数据
公司名称
比较指标
青岛海信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四川长虹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
股份有限
公司
广东科龙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行业
平均
应收账款
周转率
23.08
3.07
18.91
11.09
14.04
存货周转率
3.79
1.70
16.51
2.92
6.23
流动资产
周转率
2.06
1.75
2.91
1.02
1.94
总资产
周转率
1.45
0.71
1.58
0.72
1.12
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
-0.02
-0.05
0.04
0.16
0.03
销售质量
比率
0.80
1.04
0.52
1.22
0.9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传统评价指标上,青岛海尔的表现是突出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行业中排列第二,其他三项指标均为第一位。说明该公司资产管理效率较好。但从两个现金流量指标来看,确是变现较差的,销售质量比率低于平均数。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比较高说明销售收现比较好,销售质量比率低说明公司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企业应调整信用政策,减少应收账款数量。从定性方面看,应注重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存货的构成及存货的发出方法是否合理,对传统指标的比率进行进一步分析,对资产应重点分析其相关会计政策应用的合理性,如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及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等。
4、盈利能力新指标体系
下面以2006年青岛海尔及行业财务数据来具体说明该指标体系的具体运用。
表4青岛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及行业数据
公司名称
比较指标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长虹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
股份有限
公司
广东科龙
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行业
平均
销售净利率
0.01
0.01
0.03
0.03
0.02
净资产收益率
0.02
0.02
0.07
0.07
0.05
总资产收益率
0.01
0.01
0.05
0.02
0.02
每股摊薄收益
0.08
0.1
0.46
0.20
0.21
经营现金流量
与净利润比率
-2.07
-3.59
1.07
4.85
0.07
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
-0.02
-0.05
0.04
0.16
0.05
经营现金流量与
股东权益比率
-0.04
-0.06
0.08
0.36
0.09
从以上数据来看,青岛海尔的传统指标中,四个指标都是最高的,从这几个指标来看,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强。但从现金流量指标来看,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较为正常,同销售净利率相当,但在行业中不是最高,说明公司经营现金收现能力较差,应在提高销售收入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及加强销售收入的收现能力,每股现金流量较好,能够保障每股摊薄收益的变现,经营现金流量与股东权益的比率在行业中处于前列,说明有较高的回报率,公司存在很大的付现压力。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在行业中名列前茅,说明公司实现的利润能够得到现金支持。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证明利用财务比率法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能更好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更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