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在通货膨胀时期,历史成本计价模式和修订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由于对于超过历史成本的物价上涨,其价值不作调整,也就是说不反映物价上涨的因素。显然对于财务报表的信息的真实性还是有所减弱的。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条件还不成熟,仅在小范围内的个别资产应用,不能反映通货膨胀背景下物价的普遍上涨情况,使得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还是有所影响。面对物价的持续上升,在确认、计量和编制会计报表时还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尽可能的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物价变动与损益表的关系
损益表有称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一段时间内企业经营业绩的财务记录,反映了这段时间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及税收状况。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损益表中的利润数字有些失真,企业利润被虚计,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中就会有部分是属于资本的返还。企业按虚增的利润纳税,则会需要多交所得税,使得企业承担不应有的纳税义务。使得企业的财力减弱,从而影响企业的再生产能力。现以沧州明珠2009年度为例说明物价变动与损益表的关系。
表2-1: 沧州明珠2009年度损益表
项目
金额(元)
主营业务收入
826107180.31
产品销售成本
597719169.82
产品销售毛利
228388010.49
销售费用
54702267.87
管理费用
28531210.79
财务费用
13267506.03
主营业务利润
225050399.43
营业外收入
1574007.00
营业外支出
5930323.88
利润总额
126438477.14
所得税
16000918.80
净利润
110437558.34
表2-1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它在物价变动时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2009年全年平均物价指数是99.3%,年末为101.9%,沧州明珠2009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考虑物价变动因素时应为:
826107180.31*101.9%/99.3%=835910594.22元
假设沧州明珠2009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是在2009年度各个月份均匀发生的,所以选择年末的物价指数作为调整的子项而将年内平均物价指数作为调整的母项。
沧州明珠存货计价是加权平均法,期末起初存货大致相等,为了简化计算,沧州明珠2009年产品销售成本在考虑物价变动因素时应为:
597719169.82*101.9%/99.3%=613369419.98元
同样假设沧州明珠2009年度存货是在2009年度各个月份均匀进入的,所以选择年末的物价指数作为调整的子项而将年内的平均物价指数作为调整的母项。
沧州明珠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为年末一次性缴纳,沧州明珠2009年度所得税考虑物价变动因素时应为:
16000918.80*101.9%/101.9%=16000918.80元
由于沧州明珠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为年末一次性缴纳税款,因此企业所得税没有受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所以选用年末的物价指数与年末的物价指数的比值进行调整。尽管数额没有变化,但是其意义已经是不同的了。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各个项目的计量单位我们称为名义货币单位,经过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各个项目的计量单位可以称为一般购买力单位。所以企业所得税前者的计量属性为名义货币单位,而后者则为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在考虑物价指数以后沧州明珠2009年度损益表如表2-2所示。
表2-2: 考虑物价指数的沧州明珠2009年度损益表
项目
名义货币单位
调整系数
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
主营业务收入
826107180.31
101.9%/99.3%
835910594.22
产品销售成本
597719169.82
101.9%/99.3%
613369419.98
产品销售毛利
228388010.49
——
222541174.24
销售费用
54702267.87
101.9%/99.3%
56134552.83
管理费用
28531210.79
101.9%/99.3%
29278251.56
财务费用
13267506.03
101.9%/99.3%
13614892.89
主营业务利润
225050399.43
——
219203563.18
营业外收入
1574007.00
101.9%/99.3%
1615219.67
营业外支出
5930323.88
101.9%/99.3%
6085599.23
利润总额
126438477.14
——
132885340.79
所得税
16000918.80
101.9%/101.9%
16000918.80
净利润
110437558.34
——
116884421.99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 投资收益 +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130794794.02*101.9%/99.3%+3056266.15*101.9%/99.3%+1615219.67-6085599.23
=134219431.12+3136289.23+1615219.67-6085599.23=132885340.79元
在调整各个项目时,可以看到有些项目的金额不受物价变动影响,就是说这些项目在物价变动时其金额不变,只是损失了一些购买力,这样的项目一般都是货币性项目;同样可以看到另一些项目的金额是受物价变动影响的,就是说这些项目在物价变动时其价值也是变化的,但是其购买力不受损失,这样的项目一般都是非货币性项目。
应该说一个企业的净利润是一个定数,但是这个定数非常难以准确的汁量,我们用名义货币单位计量它和用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计量它只是从两个侧面来反映它。两种计量属性计算出的不同数值之间的差额即应为购买力损益。
沧州明珠2009年度购买力损益为:
购买力损益=116884421.99-110437558.34=6446863.65元
购买力损失为6446863.65元。之所以要对企业损益表进行调整,是因为股东需要知道他投资的真正回报。通过购买力损益的计算,目的是使他再投资有一个更好的方向。
物价变动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也叫财务状况变动表,所表达的是在一个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形。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特定的货币现象,反映现在、将来和过去相比的等额面值货币的购买力的持续下降,而现金流量表的项目都是基于稳定币值的环境下以名义货币来反映的。因此在发生通货膨胀以后,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和财务分析是不可靠的。下面就以净现值指标为例来说明物价变动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
如果某企业长期投资方案投资期内的物价变动率逐年保持一个定值时,我们可以采用定率物价变动的计量方法。假定折现率I为10%,通货膨胀率F为5%,投资期为0时净现金流量为-100000元,投资期第1到5年净现金流量均为35000元。折现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综合影响率用Y来表示,则Y= I+F+I*F。
即Y=10%+5%+10%*5%=15.5%
净现值NPV=35000*(P/A,15.5%,5)-10000=15955元
我们如果不考虑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则
净现值NPV=35000*(P/A,10%,5)-10000=32855元
由此可见,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净现值NPV从原来的15955元增加到了32855元,虚增了16730元,虚增数甚至超过了原来得到的净现值的50%,因此通货膨胀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影响不能忽视。
如果每年物价变动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逐年增长,如表2-3所示。
表2-3: 累计通货膨胀率和换算成0年的币值计算表
年序
当年通货膨胀率
累计通货膨胀率
净现金流量(元)
到5年止累计物价变动率的倒数
换算成0年的币值(元)
1
5%
5%
35000
0.95230
33330.50
2
6%
11.3%
35000
0.89847
31446.45
3
7%
19.1%
35000
0.83963
29387.05
4
8%
28.6%
35000
0.77760
27216.00
5
9%
40.2%
35000
0.71327
24964.45
累计物价变动率年序2=[(1+0.05)(1+0.06)-1]=11.3%
累计物价变动率年序3=[(1+0.113)(1+0.07)-1]=19.1%
以此类推得出年序4和年序5的物价变动率。从而得出实际的净现值如表2-4所示。
表2-4: 净现值计算表
年序
以0年币值表现的净现金流量(元)
折现率10%
以0年币值表示的现值(元)
0
-100000.00
1
-100000.00
1
33330.50
0.909091
30300.46
2
31446.45
0.826446
25988.79
3
29387.05
0.751315
22078.93
4
27216.00
0.683013
18588.88
5
23964.45
0.620921
15500.95
净现值
12458.01
由表2-2、表2-3、表2-4可以看出,如果每年物价变动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逐年增长时的净现值是15955元,如果每年物价变动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逐年增长时的净现值减少到12458.01元,从而可以得出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信息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当物价变动率越高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越大。
三、物价变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物价变动是市场经济所特有的现象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物价变动幅度一直是比较大的,通货膨胀对企业报告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产生了不断增加的潜在歪曲影响,会使以历史成本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收到强烈的冲击,使企业对外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上升,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很难预测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
(一)物价变动对企业资产的影响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资产的计价是根据发生时所支付的金额来计量的,不论物价如何变动,资产的金额是不变的。在发生物价变动时,很难表现进入产品的真正价值。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来说,它的实际价值不会因物价变动而发生变化,如果物价上涨,则资产的现时成本高于其历史成本,而分期转移资产成本是按历史成本计算的,因此将造成产品成本虚低,资产的补偿资金减少;如果物价下跌,则将导致产品成本的虚增,使得资产的补偿资金增加。另外,对货币性资产来说,物价的变动会导致购买力发生变动。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现金以及其他金额固定的债权,这类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券投资等,无论物价怎样变动,其金额是保持不变的。也正因为如此,当物价持续上涨时,货币性资产所代表的商品或劳务数量,随物价上升而减少。这就是说货币性资产会因为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受到损失;当物价持续下跌时,货币性资产所代表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随物价下降而增加,即持有货币性资产会因货币购买力上升而得到收益。物价变动对企业负债也同样会产生影响,不过其影响效果与对资产的正好相反。
(二)物价变动对企业盈余信息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随着GDP的高速增长 ,部分行业和领域出现了明显的物价上涨 ,人们也感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2009年年末中国的CPI上涨了1.9% , 2010年1月和2月CPI分别上涨了1.5%和2.7%。由此可见,2010年新一轮物价上涨压力正在加大。物价变动也将对盈余信息带来新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对众多会计事项 ,如折旧的提取、存货的计价、投资收益的确认等,由于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程序 ,企业当年的资产和权益数、成本和利润数也就不同。这种选择的弹性偏差可能使企业的盈余信息失去可比性。这当然影响投资者在众多企业中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投资或投资组合对象的有效性。通货膨胀所引起的传统财务报表的缺陷 ,使得人们对企业盈余信息可靠性的信赖程度逐步下降。
企业公布财务信息重心侧重于“历史” ,绝大部分反映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几乎没有涉及反映企业未来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信息。然而,投资者更希望得到的是能反映公司未来投资价值和投资安全性变化的信息。公司盈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当期盈余 ,在物价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 物价变动的高盈余是短暂性的,用年中公布的盈余信息进行预测与评价 ,显然不具有严格的可靠性。
(三)物价变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物价变动会影响企业上缴所得税的数额,企业向国家缴纳的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在会计期内实现利润的一定比例计算的,当物价上涨时,较高的收入较低的原始成本相配比,产生出较高的利润,造成利润虚增,虚增的企业利润必然导致企业要多交所得税,使得企业承担了不应承担的纳税义务。反之,当物价下跌时,较低的收入与较高的原始成本相配比的结果,于是产生了利润的虚减。虚减的企业利润必然要导致企业少交所得税,从而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企业利润分配的数额,一般来说,企业向投资者分配股利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根据会计报表上反映出的利润增加额按照投资比例进行分配,当物价上涨时,虚增的企业利润将使投资者获得额外的收获,而物价下跌时,企业的投资者会因利润的虚减而得不到应得的股利。
(四)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恰当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投资潜力以及资本的安全速度。但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编制的企业财务报表,如果不考虑物价变动因素,那么就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使得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物价变动对企业会计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它不仅造成了企业会计信息的严重扭曲,还可能使投资者由于参考了不准确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错误的分析,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如何消除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四、物价变动情况下企业财务会计对策
通货膨胀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短期内我国不可能根本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因此,如何降低通货膨胀对于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运用技术对策降低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影响
1.会计政策的选择
若在物价变动较为剧烈的情况下,如果存货流动速度很快,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进行存货流动的计价。但是,当物价迅速上涨,存货流动速度却比较慢的时候,如果采用以前较低的存货成本与当前较高的销售收入相配比的话,就会导致收益虚增,因此采用后进先出法能够使近期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避免了由于通货膨胀使企业存货价值补偿不足而引起的虚盈实亏 ,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存货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并符合谨慎原则的要求,避免企业利润过度分配,维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的长远利益。
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直线法,使用年限按物理性能决定的实际可使用年限计算,在物价上涨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下造成资本补偿不足,固定资产实物更新困难。因此可以考虑采用依经济寿命计算的加速折旧法,并在会计核算时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将采用加速折旧所产生的实践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在物价上涨期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推迟或少缴所得税的方法加速回收资本,以保持生产经营能力,解决资产账面价值偏低,转销的成本与费用偏低,收益偏高的问题。
2.计量模式的选择
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现流量,调整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对报表中的数据应尽量给予量化的计算,对于需要企业自己估计和计量的项目,如计提坏账准备金、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应规定更为具体,尽量避免因人为估量带来的误差。财务分析人员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也不能仅仅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还可以参考企业公开披露的其他信息,如经营情况回顾与展望、资金运用计划与实施情况等,将财务比率分析和企业的综合分析结合起来,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
(二)制定相关制度降低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实行物价变动准备金制度,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与存货等菲货币性资产建立物价变动准备金制度,可以用该非货币性资产的物价指数来重估其价值并提取一定的准备金,并将非货币性资产增值的部分计人“资产价值变动准备”这一所有者权益项目。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改进财务报告,即根据企业受物价变动影响的程度和经营决策的需要及现有管理水平.按企业认为适宜的方式提供辅助性的反映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
企业可以建立重置成本会计制度,如果在计划、决策、控制过程中无视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些决策的有用性将受到损害,有时甚至会导致企业作出不明智的管理行动。在重置成本会计中,资产的计价和成本的计算随时按照物价的变动作出调整。重置成本会计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它不仅在履行其外部报告责任时具有连贯性、持续性等优点,而且能大大提高内部管理信息的有用性。
(三)扩大企业财务报表对外信息披露的范围
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历史成本原则使得财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但由于经济高速的发展使不确定信息比以前更多,而目前报表却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投资者无法根据这些信息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分析,对于企业的未来收益也无法进行准确的预测。重视表外披露,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把一些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扩充到附注中,从而使财务信息使用者获得更多有关企业各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的分析和论断。
(四)运用多种方法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仅仅用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以动态的眼光对
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还有开拓市场、创造市场和把握市场的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可以将企业的本期绩效与历年绩效进行分析比较,尽可能的降低由于物价变动而导致的当期绩效暂时性的急剧上升或者降低,运用多期比较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定基分比趋势分析等方法,并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验证其真实性,从而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为财务决策、计划控制提供较大的帮助,使得投资者能够做出准确的决策。
结束语
在物价变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经济现象的今天,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背离,从而影响了决策者的正确决策。财务报表是投资者分析企业经营成果运营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当物价变动时,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调整有关资产项目的帐面价值,使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对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好地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使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晓雁:“浅谈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暨南学报》,1999年第2期。
[2] 刘宪梅、孙树艳:“物价变动情况下编制补充会计报表的必要性”,《冶金财会》,2001年第10期。
[3] 李玉杰:“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探讨”,《学术·理论》,2006年第12期。
[4] 汤云为:“重置成本会计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5] 蔡效锋:“财务分析局限性及完善措施”,《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第5期。
[6] 李军训、孙伟:“物价变动及物价变动会计的几个基本理论”,《集体经济·学术探讨》,2009年第18期。
[7] 高娟:“物价变动条件下的盈余信息风险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第9期。
[8] 段艳、王伟江:“物价变动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影响”,《新西部》,2008年第11期。
[9] 朱炜:“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特区经济》, 2007年第10期。
[10] 季荣君、吴萍:“论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消除对策”,《经济师》,2008年第11期。
[11] 范歆、杨福清:“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成人高教学刊》, 1998年第4期。
[12] 张效科:“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冲击及其对策”,《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3] 李淑霞、邢佰云、邢佰萍:“物价变动与物价变动情况下的长期投资评价”,《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年第2期。
[14] 张勇:“物价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探析”,《会计之友》,2009年第7期。
[15] 李天剑:“物价变动中的企业损益表的重述”,《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12期。
[16] 季朝军:“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冲击与对策”,《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
[17] 胡燕玲:“浅谈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