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2
2.“营改增”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3
2.1“营改增”相关概念3
2.1.1营业税3
2.1.2增值税3
2.1.3金融业的基本特征4
2.2理论基础4
2.2.1税收中性理论4
2.2.2税收效应理论4
3.“营改增”对金融业的财务影响4
3.1“营改增”对业务的影响5
3.2“营改增”对内控管理风险的影响5
3.3适用税率变动对税负的影响6
3.4进项税抵扣对税负的影响6
4.金融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6
4.1金融业税制存在的问题6
4.2税收要素难以确定7
4.3税收征管的挑战7
4.4税收收入归属难以确定7
5.针对金融业“营改增”问题的解决措施8
5.1调整金融业现行税制,坚持原则8
5.2征税模式的设计8
5.3税收征管的建议8
5.4实行税收收入的共享机制9
摘要
“营改增”让我国有了更加健全的税收制度。伴随着“营改增”政策的不断推行,各行各业都在此关键的时刻发挥自身的优势,想要尽快的融入到整个大的市场中去。金融业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金融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为金融行业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假如缺乏相应的健全的税收法律体系来对其加以约束,那么这样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扰。金融行业到底该怎样利用“营改增”这样一个契机来让自己的发展更加顺利?“营改增”又将对金融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当今社会是互联网金融时代,“营改增”能否在大的趋势下充分发挥其宏观的调控作用,让金融业扬长避短?本文透彻地分析“营改增”对金融行业带来的影响,在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关键的财务管理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重要分析,同时给出对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营改增”;金融业;财务管理
1.绪论
当前,“营改增”试点在房地产业、建筑行业、生活服务业以及金融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实行。其中,由于金融业自身的业务种类繁杂,性质特殊,涉及到众多的行业领域,需要众多的客户数量去支持,所以相对来说改革比较困难。文章主要对“营改增”具体的含义进行了介绍,对“营改增”也许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自2011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共同推出了我国增值税改革试点方案,其中上海交通运输业与部分服务领域作为改革的基础,这给我国的营业税增值税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融业领域最为关键的就是银行业,所以金融行业的改革首先要从这方面入手。然而,由于银行业本身业务的特殊性和繁杂性,这给“营改增”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文章主要是从银行业“营改增”的计税方法和税率方面来探讨"营改增"对银行业产生的财务影响,同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尽可能的对银行业与相关制定改革方案者提供一定参考。“营改增”其实指的就是把征收营业税变成征收增值税,从根本上解决营业税制下“道道征收,全额征税”的重复征税问题,让增值税税制下的“环环征收、层层抵扣”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让我国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方面的又一次重大的突破,这同时也十分有利于我国的结构性减税,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所以改革的目的十分明确,意义十分不凡,为我国金融行业乃至整个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总的来说,“营改增”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然而这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从国家税收的角度考虑,尽管在短时间内“营改增”这样的结构性减税会造成比如减少国家税收和税收监管问题等等不利的影响,然而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国家税务的发展的。总而言之,“营改增”对于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税收而言都是有利有弊,需要我们从辩证的角度去考虑。本文从理论分析到综合考量,将“营改增”的利弊考虑的面面俱到。对我们来说,税务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所以,很多企业会暂时的不能享受其带给我们的益处,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冷静分析学习,调节“营改增”的功能,以此为契机,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稳健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企业。
2. “营改增”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营改增”相关概念
“营改增”实际上就是将过去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变成缴纳增值税,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纳税的步骤,初步来讲就是价值100元的产品销售时已经缴纳了对应的税金,购买者再次销售时卖出150元,那么他100元以内的相应的税金可以折减,购买者只需要对多出的50元计算缴纳相应的税金,相同的道理,“营改增”就是对以前交营业税的项目比如提供的服务也采取增值部分纳税的原则计税。
2.1.1营业税
营业税代表了我国大范围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与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而获取的一种商品劳务税。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税收,同时也是中国目前的重中之重。与增值税、消费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1.2增值税
增值税更多的是针对、修理修配劳务、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2.1.3金融业的基本特征
当前金融行业更多的突出的是服务性质,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需要合同来约束;金融业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更多的呈现分散性,经营的目标也不均衡。
2.2理论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税收其实是国家强制性的分配的一种重要的措施,隶属于上层建筑。其作为一项基本的措施,对我国经济的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值税有着逐级节征的特点,可以尽可能的避开重复征税的情况。
2.2.1税收中性理论
为了积极的应对税收的超额负担的情况,有关部门提出了税收中性的概念,其具有的含义十分的深刻,第一个就是国家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宏观调控,尤其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第二个就是让税款受到社会代价的限制,避免给纳税人增加负担。
2.2.2税收效应理论
从对公司并购有利的角度来看,税收效应理论中提出了并购活动的。站在并购方的角度,激发公司并购的关键点在于取得税收减免的优惠。企业能够在亏损递延条款的要求下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伴随着中国“营改增”的不断推行,金融业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必然会紧随其后。金融税制作为最为繁琐的一种税制,其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当前,“营改增”试点在房地产业、建筑行业、生活服务业以及金融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实行。其中,由于金融业自身的业务种类繁杂,性质特殊,涉及到众多的行业领域,需要众多的客户数量去支持,所以相对来说改革比较困难。文章主要对“营改增”具体的含义进行了介绍,对“营改增”也许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然后从金融业的角度,分析其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对金融行业的税负、征税方式、发票管理、信息系统及整体市场都有重要影响。金融企业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时掌握政策,合理利用政策,完成企业的“营改增”工作。
3. “营改增”对金融业财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在提供应税服务主要为:存贷款、资金清算业务、国内支付结算业务、外汇业务、固定资产的购买与清理、中间业务、理财产品、保险、同行业拆借等业务。征收增值税的方法是通过计算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差额来确定应该缴纳增值税的多少的。其中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是通过增值税发票来确定的,而银行的贷款、结算、理财等许多业务是很难取得增值税发票的,所以银行业应该按照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进行征收。同时也应明确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对于不同的应税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增值税征收方法。银行大部分经营收入来自为个人企业贷款利息收入、销售理财、保管物品收取的手续费用及和佣金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汇兑损益、投资收益,其中中间业务收取服务费和佣金收入的应该采用简易征收办法。银行的主要营业成本为存款利息支出、银行之间往来支出、业务及管理费等。银行取得营业收入,应增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这一栏目,用于记录其销项税额。同样发生业务支出时,应增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一栏目,用于记录其销项税额。当月末进行纳税申报时,根据进销税差额来确定当期所纳增值税税额。
3.1“营改增”对业务的影响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企业的借款税收成本会得到显著的降低。由于这部分借款者的利息能够从银行获取进项税抵扣,“营改增”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价税分离的程度,与此同时,各行各业抵扣进项税金也可以减少经营成本,这对于银行贷款氛围的改善也是十分的必要,有利于贷款业务的长期发展。
3.2“营改增”对内控管理风险的影响
针对个人客户而言,发票开具也困难重重。营业税不需要客户获得发票,但是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推进,客户本身可能要去银行提供增值税基本的发票,这些大量的发票给商业银行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利。同时外部监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银行除了承担过去的管理风险,还要进行增值税风险评估,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增值税发票的检查工作,一旦存在违法违规现象,严重的可能要面临刑事责任。
3.3适用税率变动对税负的影响
目前,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为5%,其计税营业额包括贷款业务收入、差价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这三种业务中,贷款业务收入是银行业营业收入的主要内容,营业税作为价内税,其计税依据却是其经营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全额,“营改增”后,财税部门考虑对金融保险业采取6%的增值税税率,因增值税为价外税,其计税依据首先得换算为不含税收入,因此,虽然利率上升了1%,依据也有所减少。
3.4进项税抵扣对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后,与之相关的进项税也可抵扣,银行可抵扣的进项税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电子设备、办公设备及其经营的柜台等固定资产采购;
(2)银行业信息技术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支出。尽管存在上述抵扣的进项税,但在实际业务中,有更多的成本支出将因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而不能抵扣,不能抵扣的进项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支付给个人的存款利息;(2)银行从业人员的人工支出。
因此金融行业在日常业务中需要加强会计核算、降低税收成本,增加进项税税额来加强增值税抵扣力度,减轻税负。
4.金融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
4.1金融业税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金融企业显然承担了过重的负担。当前绝大多数国家不提倡征流转税。而我国则完全按照金额营业税进行全额征税,并不是简单的增值额或者净额征税。同时对于其获得的金融服务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如此一来金融行业就会承担全部的增值税,而且还要承担过高的营业税,税务负担显然不够合理,造成金融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缺乏足够的竞争力。缺乏科学合理的金融衍生工具税制。同时没有对部分新保险品种的征税问题给出具体的定义。假如将保险的分红、收益排除在个人所得税之外,与银行的纳税比较起来显然不够公平。
4.2税收要素难以确定
税收要素难以清晰确定,主要显现在两方面:一是无形资产的电子商务在线销售中,用户可以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数字产品到客户的计算机上,使税务机关很难完全监控,因而容易造成关税的大量流失。二是征税地点模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对国际税收协定中的“常设机构”概念提出挑战。
4.3税收征管的挑战
当今中国,以企业为主体缴纳及代为扣缴的税款提供了至少90%以上的税收收入。虽然从制度上看,其中不少税种个人也可以是纳税人,但实际个人直接缴纳的微乎其微。事实上,企业为税负主要承担者的制度弊病正日益显现,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中国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受到了影响。同时,现行税收制度中间接税占去绝大部分比重,直接税比重较小,难以实现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
4.4税收收入归属难以确定
我国缺乏科学合理的关联企业避税行为致使地区税收利益归属。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跨区域的集团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情况,造就了很大一部分在管理与控制资本方面存在一定联系的关联企业。为了让整体利益最大化,部分关联企业控制了总机构,进行利润转移来逃避税务。尽管这和涉外企业的利润转移有着很大的区别,然而最终的目的都是减少税收,同时也都给区域之间的税收利益带来了很大的差异。
5.针对金融业“营改增”问题的解决措施
5.1调整金融业现行税制,坚持原则
目前,我国的金融税制还不够法制化,除了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其他的都是用行规来进行约束,不具备法律效力。需要关注的是,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局通过部门规章、行政解释甚至通知与批复等形式,对纳税人、征税范围、课税对象、税收优惠等税收要素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是由该两部门的行政规定(尤其是通知)然后才可以确定的,这严重违背了税收法定的原则。以上的部门在研究制定金融税收制度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从政府纵向调控方面,没有深入的考虑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利益。因为缺乏完善的立法程序,社会公众不能够完全的投入到税制制定的过程,不能确保其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完好的保证,因此造成了税制不公,杂乱无章的情况,最终造成税务机关执法毫无顺序而言,不能尽可能的维护纳税人的权益和利益。
5.2征税模式的设计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飞速时期,金融业作为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当前,“营改增”试点在房地产业、建筑行业、生活服务业以及金融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实行。其中,由于金融业自身的业务种类繁杂,性质特殊,涉及到众多的行业领域,需要众多的客户数量去支持,所以相对来说改革比较困难。征税模式的选择也比较少。
5.3税收征管的建议
第一,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纳税人的经济类型、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日趋复杂,能否有效地对纳税户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只有打牢这个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第二,完善税收征管的考核。分类管理实行后,其征管质量和效率能否得到提高,还要通过考核才能证明。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奖惩分明是推动分类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最大动力;第三,提高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行分类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职责分解到人,落实到户后业务能力就是质量和效率的保证。
5.4实行税收收入共享机制
前一段时间,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以及财政局共同签发了《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实施方案》与《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管理暂行办法》。为税收共享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以往传统方式下,纳税人需先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再持纸质税收收入缴款书到商业银行办理缴税,商业银行将纸质缴款书传送人民银行国库,国库需重复录入缴税信息后才可办理税款入库手续。税收收入实行电子缴库后,纳税人可通过互联网、电话、网上银行等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税务机关通过系统自动审核后,生成电子应税信息并通过系统发送给纳税人开户银行。根据电子指令,税款将直接从纳税人开户银行实时划缴国库。与传统方式相比,税收收入电子缴库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电子化、自动化取代手工作业,以网络化、集成化取代业务处理的分散性和无序性。税收收入电子缴库,通过横向联网系统,实现了纳税、审核、缴库等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操作,大大提高了财税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纳税人可以足不出户缴纳税款,同时税务和国库工作人员则摆脱了大量的手工操作和二次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建立新的财税库信息共享机制,也将提高税款缴库活动的透明度,加快税款入库速度。
参考文献
[1]武雪莲. “营改增”对金融业计税方法的影响研究[J]. 财会学习,2016,01:174+176.
[2]蒙莉. 金融业“营改增”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2015,70:77-80.
[3]刘怡,耿纯. 金融业“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影响估算[J]. 税务研究,2015,11:29-36.
[4]李毓璇. 论“营改增”对金融业的税收影响[J]. 经济师,2016,05:125+127.
[5]孙蕾,杨威. “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5:246-247.
[6]叶晨. 论全面实施“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9:319.
[7]陈远燕. “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J]. 中国金融,2016,09:61-62.
[8]于昊仪. “营改增”对金融业会计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6,19:118-119.
[9]邓秀媛. “营改增”对金融业税负影响分析[J]. 财会通讯,2016,16:63-65.
[10]陈海棠. “营改增”对金融业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4:331.
[11]梁因乐,孔令文. 金融业“营改增”,路漫漫其修远[J]. 金融会计,2016,(05):7-14.
[12]李萌萌. 基于CGE模型的我国金融业“营改增”效应分析[D].中北大学,2016.
[13]刘怡,耿纯. 金融业“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影响估算[J]. 税务研究,2015,(11):29-36.
[14]魏志华,夏永哲. 金融业“营改增”的税负影响及政策选择——基于两种征税模式的对比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15,(08):71-83.
致谢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的大学求学生涯就要结束了,在即将走向职场的道路上,回首以往的一幕幕,其中夹杂着艰辛,但同时也充满着希望。但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后,校园生活可能仅仅成为我人生中的回忆。我校历来学风比较严禁,在这种氛围下,我深深的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在我本科文档范文即将完成的时候,我要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以及最美好的祝愿。本范文的完成离不开我的指导老师丁春贵老师的指导,在范文写作期间,从开题报告到范文的截稿,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了自己范文中存在了一些不足,同时也扩宽了自己写作的思路,没有导师的帮助,我的范文不可能完成的如此顺利。在这里,我要向我的指导老师表达我诚挚的谢意!同时范文的写作也寻求了其他老师与同学的帮助,在这里我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在和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获益匪浅,谢谢他们无私的帮助。回想我的范文写作过程,尽管途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与挫折,但是在完成范文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掌握的知识,而且也使我养成了更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更为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也让我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不辜负老师、同学们过去的三年来对我无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