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值税全国转型改革的优点1
(一)、降低投资税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1
(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1
(三)、利于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1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实例、2
(一)、增值税转型对纳税企业到底会有什么影响2
(二)加强现代化征管手段建设和稽核检查制度建设,提高征管水平2
(三)、这种影响是否仅涉及所得税2
(四)、分阶段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2
(五)综合配套,综合治理3
三、增值税转型风险分析3
(一)、增值税转型会使税基减少,必然带来税收收入的大幅减少3
(二)增值税转型加大对资金的需求,易诱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3
(三)、增值税转型难以解决固定资产存量问题3
(四)、增值税转型产生就业压力3
五、完善增值税转型的建议3
(一)、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3
(二)实行固定资产抵扣的过渡措施3
(三)、对固定资产存量问题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4
(四)、做好税制结构配套改革工作4
(五)、针对增值税转型造成人员下岗失业,社会稳定受到影响4
内 容 摘 要
1994年我国新税制改革没有采用一步到位的消费型增值税模式,也没有采用收入型增值税模式,而选择了只有很少国家采用的生产型增值税模式,可能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不减少财政收入、消除投资膨胀和保持税赋基本不变。这符合当时的国情和经济运行模式。当前的经济形势相对于1994年税制改革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近几年财政状况不断好转;经济从过热转向紧缩,扩大内需和外需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金税工程”的推广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增值税的征管能力,减少税收的非法流失。另外,生产型增值税的缺陷业已在运行中暴露出来,说明其已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作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主要任务 缺陷 调整 分析
关于中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
一、增值税全国转型改革的优点
(一)、降低投资税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增值税转型将有利于企业进行更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投资意向,进而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据调查。为了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从2004年7月1日起,延续了多年的生产型增值税开始在东北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八大行业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准予抵扣,这个政策曾经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撬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杠杆”。增值税转型2004年起在东北地区试点,至今已有5年。对于漫长的5年试点,学界很多专家都表示,与其称之为试点,不如说是在等待时机,现在增值税转型方案最终要在全国施行,事实上只是因为契合了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方向。实行增值税转型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均呈增长趋势,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对企业扩大投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企业重复征税。可以刺激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可以刺激投资、拉动内需,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起到鼓励资本向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流动的作用。增值税全面转型将释放出更多投资者被束缚的能量,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我国技术进步提速安装上功率强大的助推器。 (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世界金融危机恶化的外部环境和三中全会“扩大内需”的政策背景下,增值税转型既是税收制度建设,客观上也起到减税的效果,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渡过难关。对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也是有利的,将有助于刺激投资需求的增长,启动民间投资和消费,为企业扩大投资增加了资金来源,将会增加企业投资建设的总量,起到调整企业投资结构的作用,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波及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势头,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适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于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
增值税转型全国推开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这一政策调整对政府而言。相应具有增收效应,部分对冲了转型改革的减收效应。同时,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后,消除了内外资企业进行设备投资、购买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之间存在的税负不公,解决了内外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分别实行不同的办法而导致的政策分歧。按现行规定,外资企业可以享受购买国产设备进项税额退还优惠,而内资企业不可以享受,这导致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增值税的转型将统一内外资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使得内外资企业得以进行公平竞争。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实例
1、增值税转型对纳税企业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2、这种影响是否仅涉及所得税?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把生产型增值税(税改前)和消费型增值税(税改后)税基进行比较。下面笔者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山煤电新技术产业中心(下文简称“本企业”)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本企业成立十几年来,原有的产业布局和产品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8年,为适应市场需求,本企业依托煤炭主业,融合发展新型产业,投资1600万元上了聚乙烯复合管项目,供井下排风、排水等使用。其中,设备投资6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2万元,此生产线的正常使用寿命为10年,不考虑净残值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其计提折旧,所得税税率为25%,该生产线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全部实现销售,销项税726万元,购进原材料等发生进项税464万元,当期缴纳增值税726-464=262(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
在生产型增值税形式下,该项生产线购八的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只能计八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原值为702万元,该生产线的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年限法计提折旧。在这10年里,每年的折旧额为70.2万元,该笔费用可以冲减利润,即每年可以使企业少缴所得税70.2×25%-17.55(万元),折合年金现值为17.55×61446(年金现值系数)=107.84(万元)。随着该生产线的使用,它的价值转移到聚乙烯管当中,并随着聚乙烯管的销售需要交销项税,这部分销项税额虽然不是企业负担而是由聚乙烯管的购买方负担,但税务机关确实对该生产线重复计征了增值税。总的看来,本企业购买该生产线实际上缴的税款为增值税102万元,折旧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107.84万元。缴纳所得税600×25%=150(万元),交纳增值税262万元,附加税262x11.5%=30(万元),现金流共为442万元。
在消费型增值税形式下,本企业购入该生产线的进项税允许抵扣,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原值则为600万元,该生产线在正常使用寿命10年里,每年的折旧额则为60万元,该折旧额每年可以使本企业少缴所得税60×25%=15(万元),折算成年金现值为15×6.1446(年金现值系数)=92.169(万元),由于在购入时增值税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因此不存在重复计征的问题。对于本企业来讲,并没有负担增值税,另外由此少交增值税附加税11.73万元,其中城建税7.14万元,教育费附加3.06万元,价格调控1.53万元,折旧额及附加税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103.899万元。缴纳所得税(600+60+60×11.5%)×25%=166(万元),交增值税262-102=160(万元),附加税160×11.5%=18(万元),现金流共为344万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对于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为442-344=98(万元)。
主要表现在:
1、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款可以从当期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从而使企业当期缴纳的增值税额减少,这相当于等量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入;
2、由于增值税的减少引起以它作为税基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减少,这会节省企业的现金流出;
3、由于固定资产原值以税外价入账,导致每年提取的折旧减少,在销售额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总额增加,相应地就要给国家多交所得税,这会等量增加企业各期的现金流出。
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未来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增加的现金流人,将这几种影响综合起来,企业当期因转型带来的现金流的节省正是企业当期因转型从国家所获得的税收减负,即转型使企业当期节省的现金流为98万元。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对
三、增值税转型风险分析
1.增值税转型会使税基减少,必然带来税收收入的大幅减少。增值税是中国主体税种,是中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值税转型实施,企业存量和新购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数量巨大,甚至可能出现销项税额不足抵扣的窘况,引起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和结构变化,因此增值税转型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弥补财政收入缺口问题。据中国税制专家高培勇推测:“东北六行业的增值税转型试点如果实施到位,政府将少征税15亿元,如果在全国实施,全国减少财政收入大约在8亿元~1 5亿元。”所以增值税转型在全国铺开,将对财政收入产生巨大冲击。
2.增值税转型加大对资金的需求,易诱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中国目前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托于外延再生产的扩大,增值税转型必然刺激资本密集型产业设备更新和投资扩张,引发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
3.增值税转型难以解决固定资产存量问题。因为对存量固定资产进项税不予抵扣的话,就会出现新购固定资产和存量固定资产抵扣的衔接不畅,不利于新旧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企业资产兼并重组战略的有效实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宁愿购进新的固定资产也不愿意走资产兼并重组的道路。而老企业也会通过变卖方式将存量固定资产转为新购进固定资产,从而获得进项税的抵扣。
4.增值税转型产生就业压力。目前中国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大量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岗位大多是餐饮、商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原先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相对抑制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将刺激企业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所需工作人员相应减少,造成更多人员下岗,产生更大就业压力,影响社会安定稳定。
四、完善增值税转型的建议 1.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中国今年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转型,只不过扩大抵扣范围。因为允许抵扣的只是外购固定资产中的设备部分,而不动产部分所交纳的营业税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建议创造条件逐步将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列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可先将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和销售不动产四大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适当调整增值税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推动增值税完全转型。
2.实行固定资产抵扣的过渡措施。东北增值税改革试点对财政收入的冲击很大,今年全国实行增值税转型可以考虑采取先对固定资产的部分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政策,以后再逐年提高抵扣比例,直到全额抵扣。对投资过热的行业,国家可以暂不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从而有利于保持财政经济的稳定。
3.对固定资产存量问题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比如对在实行新的消费型增值税以前五年购置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可以分年(如五年)按比例进行部分抵扣。对抵扣期限长短可灵活规定。从中国经济状况看,抵扣时间可以较发达国家长一些,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小。第一年可以抵扣2%,逐年提高1%,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予抵扣的弊端。
4.做好税制结构配套改革工作。增值税作为中国最大流转税税种,是中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弥补财政收入缺口,国家在税制改革中一方面考虑降低流转税的比重,提高所得税的比重;另一方面考虑开征新的税种,如燃料税、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环境保护税、资本利得税等,完善税种结构,促进财政收入增长。
5.针对增值税转型造成人员下岗失业,社会稳定受到影响。可以考虑出台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惠政策,缓解就业压力。
6.强化计算机征管力度。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强计算机稽查,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别是税务部门应重视和加强计算机的征管、稽查,进一步加快“金税工程”建设,早日实现税务信息化管理。
参 考 文 献
1、林佩銮,关于中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2、张景辉,论增值税转型的潜在风险及权宜对策[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雷鸿,中国增值税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灰路径选择[J],集团经济研究,20074、于佳,张林冯,关于增值税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95、彭欣欣,完善中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6、赵丽敏,范晓宏,关于对增值税转型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
7、国家税务总局:“政策解读“的相关内容8、孙浩轩,孙乐:《增值税转型改革意义何在》,载于《产权导刊》
9、董晓岩,关于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的思考[J],税务征管,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