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述 1.1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1.2会计职业道德特征1.3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1.4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状况 2.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完备 2.2会计人员道德观念浅薄 2.3迫于领导压力,失去职业道德 2.4 会计职员能力较差缺乏敬业精神 (三)、提高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措施 3.1、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3.2 优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自律能力 3.3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3.4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 3.5加强宣传教育
内 容 摘 要
摘要:诚信是一种美德,古人云:诚信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诚信”二字早已深入人心,古时就有一言九鼎,抱柱之信等美德之事流传世间。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领域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经营者,投资人,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有关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但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着因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引发的诚信危机,在转型经济下的中国,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文章通过三个方面来说明分析,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会计职业道德概念做一个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对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做一个描述,第三部分是对我国会计现状的一点小小建议,希望有助于各位会计工作者。
【关键词】 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现状分析;自律环境;道德建设
第一章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述
1.1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每一个行业里都有其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职业活动中紧密相连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人们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也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责任与义务。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提现快及特征,调整会计行为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潜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1.2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其特殊性亦决定了无法与其他职业相比,其特点和不同,他具有原则性、无私性、服务型、时代性四大基本特征。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也叫政策性,作为会计人员,政策款年一定要强,要勇于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加强自身的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有效抵制各种不正之风,避免使自己沦为一个认钱不认方向,一切朝前看的拜金主义者,无私性是指腹服务性特征决定了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必须把证自己的位置,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廉洁奉公,诚实自守。时代性特征在社会处以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窥觊人员要面对的并非单纯的数字,这就要求卡UI及人员有越来越高的素质,与时俱进,提高自我的修养。
1.3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跨级职业道德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爱岗敬业 会计人员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心与本职岗位,稳定持久的在工作岗位中耕耘,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并因该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并在职业活动之中具有充分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从事工作。
熟悉法规 会计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熟悉自己本职工作的权限、法规,不得作出违法,违规等有损职业道德和单位形象的行为
依法办事 会计从业人员应该主动遵守《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会计制度,并且应该学会抵制不良之风。
客观公正 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时应该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搞好服务 熟悉本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保守秘密 。保守本单位的商业机密,除法律规定的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得司机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1.4.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跨级制度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法律只对难以涵盖和代替的。会计法律制度只能对会计人员不能做出违法规定,不宜对某些职业要求,如爱岗敬业,提高技能,文明服务进行规范。而这些职业都是要求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达到法定标准的重要条件,会计职业道德的调整范围兼顾了这些要求,对法律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有内心的信念来支配,信念的善恶将导致行为的善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障。从会计职业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对会计关系中的各个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有用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从业者能否严格履行会计准则,如果从业者故意或者非故意的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式服务对象决策失误,甚至故意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会计职业行为道德规范约束着从业者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合格的跨级从业者应该做到
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快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从业者遵循跨级制度的重要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二、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2.1有法不依
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会计人员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意识淡薄,唯领导之命是从,缺乏职业道德和精益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制度和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有的会计人员缺失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知识贫乏老化,对会计规章,会计制度一无所知,专业技术能力差业务素质低下,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缺乏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
2.2会计人员道德观念浅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根据有关方面对一千多名在岗会计人员的问卷调查,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做好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2.3迫于领导压力,失去职业道德 在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会计人员主要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使部分会计人员经常面临被辞退、下岗、失业的威胁和压力,会计人员如果不听领导的安排或不按领导的意图办事,就可能失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平常较为敬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时,出于无奈被迫放弃职业道德、失去原则违心操作,而有些人甚至沦丧了职业道德,发展到主动配合,并且表现出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检查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五号)显示,共抽查了159户企业和为这些企业出具审计报告的117家会计师事务所。在被抽查的159户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资产失真度0.95%;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55户,共虚增所有者权益19.36亿元,虚减所有者权益18.17亿元,所有者权益失真度1.82%;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户,共虚增利润率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33.4%。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账证、账账、账实、账表不符,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有的企业及其领导人为达到偷逃国家税收、完成上级任务、个人出政绩等目的,不惜采取在集团下属企业之间随意转移收入或费用、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少计或多计成本、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2.4 会计职员能力较差缺乏敬业精神目前我国会计人员队伍中,有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没什么高追求,特别是与其他职业相比,经济收入悬殊较大,心态不平衡,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工作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有的会计人员利用上班时间炒股票、做生意、打牌、聊天,将一个月的账务处理工作堆积到月底完成;有的身兼几个单位的会计职务,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赚取外快,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有的甚至认为做会计工作没有出息,当不了领导,没有实权,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队伍中,有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没什么高追求,特别是与其他职业相比,经济收入悬殊较大,心态不平衡,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工作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有的会计人员利用上班时间炒股票、做生意、打牌、聊
天,将一个月的账务处理工作堆积到月底完成;有的身兼几个单位的会计职务,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赚取外快,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随便应付;有的甚至认为做会计工作没有出息,当不了领导,没有实权,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三、提高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措施
3..1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人行为良知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企业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会计人员。人们长期以来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和业务水平,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实上收效甚微。用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来减少会计造假,是隔靴搔痒,作用将十分有限。(1)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2)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3)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3.2 优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自律能力 当前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干扰了经济决策,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市场经济依赖于规则,但仅有规则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道德诚信教育才能不使道德天平倾斜。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也充分证明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范不可能杜绝一切弊端的发生,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必须辅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补充,制定和出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3.3建立赔偿制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为了有效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新规范,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相应的赔偿制度,使有关人员不敢作假。在会计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如现在试行中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在确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考虑的重点集中在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此外,在裁定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由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如果处罚力度过低,甚至低于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由此获得的经济利益,就无法发挥会计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作用。笔者认为,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还会因造假行为倾家荡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另外,根除会计信息虚假的有效办法是让单位负责人承担会计作弊的全部责任,而会计人员对此不负丝毫的责任。这样,任何一个会计作弊一旦追究责任都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全责,可以无形之中让单位领导不再强迫会计任意操纵对外报告行为,也可以大大减轻会计人员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当然,如果会计人员作假行为是擅自做出的,若触犯了法律亦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单位领导也必须承担用人失察、平时监督不力的责任。总之,要通过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新体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建设,切实加强会计诚信建设,逐步在会计界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3.4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 为了有效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新规范,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相应的赔偿制度,使有关人员不敢作假。在会计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如现在试行中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在确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考虑的重点集中在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此外,在裁定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是
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由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如果处罚力度过低,甚至低于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由此获得的经济利益,就无法发挥会计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作用。笔者认为,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还会因造假行为倾家荡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另外,根除会计信息虚假的有效办法是让单位负责人承担会计作弊的全部责任,而会计人员对此不负丝毫的责任。这样,任何一个会计作弊一旦追究责任都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全责,可以无形之中让单位领导不再强迫会计任意操纵对外报告行为,也可以大大减轻会计人员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当然,如果会计人员作假行为是擅自做出的,若触犯了法律亦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单位领导也必须承担用人失察、平时监督不力的责任。总之,要通过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新体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建设,切实加强会计诚信建设,逐步在会计界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3.5加强宣传教育 为了有效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新规范,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相应的赔偿制度,使有关人员不敢作假。在会计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如现在试行中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在确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考虑的重点集中在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此外,在裁定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由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如果处罚力度过低,甚至低于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由此获得的经济利益,就无法发挥会计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作用。笔者认为,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还会因造假行为倾家荡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另外,根除会计信息虚假的有效办法是让单位负责人承担会计作弊的全部责任,而会计人员对此不负丝毫的责任。这样,任何一个会计作弊一旦追究责任都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全责,可以无形之中让单位领导不再强迫会计任意操纵对外报告行为,也可以大大减轻会计人员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当然,如果会计人员作假行为是擅自做出的,若触犯了法律亦应追究法律责任,但单位领导也必须承担用人失察、平时监督不力的责任。总之,要通过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新体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建设,切实加强会计诚信建设,逐步在会计界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刘富乾等.浅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
3]张春杰.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审计文汇,2006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