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财务激励概述
(一)激励与约束的定义
(二)建立完善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意义
三、我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不健全
(二)“平均主义”导向下的激励效果弱化
(三)财务激励的短期化倾向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四、改进我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激励机制要与监督约束机制相结合
(二)实行多样化的财务激励机制
(三)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
(四)西方激励理论与我国企业实际相结合
我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问题分析
【摘要】:
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发展都离不开财务机制的协助,它是每一个企业长久经营的支柱。因此只有不断的健全和完善财务机制,才能够让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在财务机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激励约束机制了。它具有独有的特点。也是构成财务机制最关键的部分。文章首先介绍了激励与约束的基本概念,然后概述了我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建立和完善高层管理人员约束激励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激励;约束;绩效
一、绪论
由于在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变化,导致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分割,业主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经营者没有自己的业务。因此,作为企业的拥有者与经营者:股东、经理以及普通员工,这三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点,而付出与收获之间的不协调,导致了这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产生,为了维护自己所得的利益,往往在这三者之间会产生冲突。作为一个企业主,地位和身份的不同使得他们在企业经营中占据上风,具有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使自己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财务激励机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建立企业高层管理机制,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是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二、企业财务激励概述
(一)激励与约束的定义
激励,一直都是重要的一项管理手段,很多时候,领导会为了达成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然后从工作人员的心理、物质、精神的角度出发,制定一系列的福利待遇,从而让员工产生工作的动力和激情,全力为公司的发展奋斗,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实现目标。可以说激励,目的性是非常的明显的。更确切的说,就是通过激励,让员工主动、积极创造,完成目标。约束,就是为了防止员工的行为会损坏到公司的利益,从而对其行为方面进行相应的束缚。但是约束并不是说严格的管死。想要实现的目标才是决定如何去约束,以及约束程度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激励只有在约束中进行,约束只有在激励上制定,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职能的作用。若是只有激励,并不加以管制,那么长期以往,很多人和机构都会随心所欲,渐渐腐败,这也就失去了激励原本的初衷。但是若是一直严格的束缚,没有激励,那么只会严重的消磨掉员工的动力,也失去了约束的初衷。
(二)建立完善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意义
首先,现代的企业制度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这一特点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不利的。因为所有者和高层管理人员在利益上会因此而产生冲突和摩擦。在这个情况的基础上,约束则成为所有者解决这个现象的一个职能。
在传统企业中,所有者并不会去对高层人员进行约束,因为在那个时候,所有者就已经决定了企业的一切决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管理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不管是技术还是管理专业方面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所有者已经渐渐的跟不上管理的潮流。只能选择聘用一些专业的人事或者高层去管理企业的经营。这也就导致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渐渐分离。因此,企业所有者(股东)掌握着企业的所有权,而企业的经营权却由高层管理人员所把持。加上企业获取的利益并不属于高层的管理人员,而且经营结果的好坏,通常不由其直接承担财产责任,加之所有者与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目标不尽一致,企业所有者一般偏重于要求资本回报,而高层管理人员则有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个人声誉及追求高额报酬等等倾向。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高层管理人员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利,去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所有者也正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才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约束,确保不对所有者的财产造成损失,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作出明确的界定,有助于建立关系之间的制衡关系,这就决定了通过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机构之间、所有者与高层管理人员之间权利进行规范界定以实现制衡的必要。
此外,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作为最关键的一个组织。其自身价值与其产出物的价值都需要通过市场才能实现,所以其运作不得不受市场机制的指导和约束。而市场的正常运行,又离不开法律的维护。如果缺少了法律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企业行为的监督和规范,有效合理的市场竞争状态则难以保证,所以,为了不让大部分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受损,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需要制定反垄断法、反不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等法律制度。因此,企业只要想要持续发展,就必然受到市场机制与法律规范的制约。
三、我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财务激励机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实现企业制度的完善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当前企业经济活动中财务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仍存在着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一)激励机制不健全
企业如何激励其员工,不但关系到企业文化以及激励体制的系统结构, 还包括着企业全体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 因此,激励机制不单纯是一项奖罚体制,同时也是企业系统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体系。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往往没有一个规范的奖罚机制。 不但不能明确以何种方式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必要的激励, 而且不能明了激励的依据以及激励与企业绩效实现的关系。 这样,这些企业也就没有了一个严谨规范的激励方案。 最终的结果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多以主观观念和常理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简单的激励。 因没有具体指标可作参考,故而在激励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偏差。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但会导致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失去信心, 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其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事实上,企业财务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企业经济活动中是一种常态化现象。 尤为严重的是, 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构建出相对正式的财务激励制度的安排。
(二)“平均主义”导向下的激励效果弱化
我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人与人之间相对公平的社会。 不管是宏观国家层面,还是微观企业层面的收入分配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平均主义。 在这种处处洋溢着“平均主义”的文化传统情景下,企业收入分配与其利益相关者的激励之间矛盾一直都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譬如,一些企业中,很多业绩突出的企业员工的薪金受“平均主义”的薪酬文化影响,能力贡献与劳动回报不成比例,导致该部分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其为企业带来的价值相比明显偏低。 其结果是,高贡献低回报的员工,因其在工作中没有受到应有的激励,就会寻求一切可能降低对企业的贡献,譬如消极怠工、破坏企业机器设备等。 而低贡献高回报的员工,因其在工作中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就会推定其在企业中的行为是受到鼓励的,就会继续其原有的行为。 很显然,“平均主义”导向下的企业“财务激励”,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经营成本和浪费更多的管理时间。
(三)财务激励的短期化倾向
当前企业经营活动中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一个既能满足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满足其所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的财务激励协调制度,常常在设计企业财务激励制度时会忽视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譬如,骨干员工)的长期激励。 如此,则该企业就难以使其利益相关者(譬如,企业骨干员工)勤勉尽责地为该企业的长远利益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除外,企业的大部分经营决策的结果往往需要经过数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才得以呈现,只有少数决策可以在短时间内见效,这种局限性常常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只顾眼前激励效益,而忽略中长期激励。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激励约束制度, 保护与促进内部市场管理措施的正常运作。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中,绩效考核更多的是一种为了考核而考核,是一种形式,并不会考虑绩效考核内在激励作用。一些绩效考核组织者大多习惯以定性指标作为考核标准, 没有综合考虑量化性指标。这样的绩效考核,对被考核人员而言难免会因主观判断而不能得到相对真实的评定;一些绩效考核组织者,过于注重短期内的经营业绩, 以短期内的业绩对经营管理者进行考核,往往容易造成经营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还有部分绩效考核组织者过分强调标准化的评估, 评估没有立足在本行业及企业规模的经济特征上进行分层次的考核, 缺乏对企业员工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考查。
四、改进我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为了使财务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其效力,必须从多方面着手研究解决对策。既要将激励理论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也要建立健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丰富财务激励形式,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以提高财务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一)激励机制要与监督约束机制相结合
企业若要建立财务管理决策体制,需采用激励与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平衡经营管理者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方面,激励力度太低将无法调动经营管理者努力工作的热情,激励力度过高则将进一步增加激励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仅仅是减少经营管理者背离企业发展目标的举动,不能消除经营管理者投机取巧的念头。很多时候,经营管理者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不惜做出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经营决策,这将给企业所有者带来一定的损失,这样的损失构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偏离企业利益相关者目标的机会成本。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激励成本与监督成本三者间是互相约束,又互相影响的,故而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企业的所有者)要正确处理好机会成本、激励成本和监督成本三者间的关系。在实践中,首先要提高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鼓励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自主发展。其次,要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和公众监督力量,大力推进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体制,正确引导和监督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严格规范和管理企业财务人员,促进企业在财务工作上的有效监管。最后,企业要采取相关的举措使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管理者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制约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以企业利益为主,努力提升企业的资本利润率。
(二)实行多样化的财务激励机制
根据企业内部事务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职位,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实行差别化奖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企业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积极性。譬如,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若企业给予的回报与其劳动付出不能匹配便不再有动力去用心工作,就无法达到激励的效果;而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是为了激励其员工实现目标而支付超过员工为企业赚取的额外利润的费用作用奖励,这便加重了企业的激励成本,显然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发挥出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则需要企业综合多种激励手段对其员工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对于普通员工来说,企业可以采取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的方式,譬如提供内部营销的优惠,鼓励员工参加股票期权计划;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结合各种激励方式,如提高工资绩效比例,调整项目团队里的分红标准,不断完善企业年薪制度,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关。
(三)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
财务激励机制的激励对象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关系调整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绩效标准。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对财务激励机制有效性的发挥尤为重要,这也是完善企业财务激励机制的重要保证。因此,评价组织者或评价机构在评估企业利益相关者时须公正、公开,可靠、准确,并根据一定的准则采用相应的方法或手段,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履行其职责的程度作出客观的评定和检查。评估的内容,除了思想品行、能力、工作表现、业绩四个方面,还可以采取自我评价、专业评估、人员评价体系、上级考核、HR部门考核相结合的三百六十度绩效考核体制,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合理。除外,还可以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采取工作考核、加权评分、定量考核、定性考核和综合评测等多种考核方法。譬如,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年度绩效安排,可以通过考核其经营业绩来确定年度薪酬的大小和多寡。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总而言之,要确保财务激励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以提高经营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保证企业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企业经济活动,进而促进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四)西方激励理论与我国企业实际相结合
将国外先进激励理论与我国的企业实际情况相联系,制定出适用于我国企业管理的财务激励机制。鼓励学者以及企业实务从业者对激励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找出激励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激励理论,结合问题的实质,探讨如何将理论运用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的财务激励机制。建立全面的企业财务激励制度,首先必须明确激励所要取得的成效,让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价值有充分的认识,再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企业价值融为一体,力求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实现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聂希凡. 探析当前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与完善策略[J]. 人才资源开发,2014,24:80-81.
[2]唐文政.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新经济,2015,02:80-81.
[3]任强. 国有企业有效激励机制实现路径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26-27.
[4]陈庆. 国有企业90后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讨[J]. 人才资源开发,2015,02:88-89.
[5]刘青松,肖星. 国有企业高管的晋升激励和薪酬激励——基于高管双重身份的视角[J]. 技术经济,2015,02:93-100.
[6]施伟华.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3:46-47.
[7]严颖华. 激励理论及其在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建设中的应用[J]. 商业会计,2015,04:29-31.
[8]姜付秀,朱冰,王运通. 国有企业的经理激励契约更不看重绩效吗?[J]. 管理世界,2014,09:143-159.
[9]胡荣华. 浅谈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J]. 品牌(下半月),2015,01:163.
[10]唐长福. 国有企业有效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5,07:72-76.
[11]韩树杰. 竞争性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基于金隅嘉业的案例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23:60-71.
[12]丁永健,王倩,刘培阳. 红利上缴与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3,01:116-127.
[13]赵毅. 中小型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对策探讨[J]. 现代商业,2015,(15):120-121.
[14]张旭. 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探讨[J]. 东方企业文化,2015,(01):77-79.
[15]赵成凤. 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分析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2015,(01):161-162.
[16]魏欣. 浅谈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及对策[J]. 商,2014,(1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