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面的因素分析,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我们要控制的是单位成本而不是总成本。因为总成本随总量的增加而必然要增加。第二,我们寻求的是最佳点,而不是最低点。因为支出的多少与收人的多少都与控管程度有关,最低不是最优。第三,我们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途径,首先应当考虑税制、税种、税目、税率以及征收方法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其次才是具体支出的控制
二、我国税收效率和税收成本的现状
(一) 我国税收成本现状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但另一方面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付出的各类费用上升也很快。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 ,我国二00四年前三季度税收数据表明,全国税收收入前三季度累计完成19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增收4014亿元。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税收征管成本也一直在高峰值域内徘徊。更值得思考的是,二00四年年初,北京市取消了对“自行车和其它非机动车车船使用税”的征收,理由同样是“成本太高”。北京市地税局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为了征收不到市税收万分之四的“自行车和其它非机动车车船使用税”,地税局近年花费的征收成本已经达到了实际征收税款的30%~40%。在我国,关于税收成本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少,只有少数省份曾进行过征税成本方面的统计调查,结果是征税成本占税收总额都在3%以 上。
(二) 我国与发达国家税收成本现状对比
我国的征税成本有多大?有人估算,我国总体的征税成本率(征税成本比税收收入)大概在5%-10%(个别地方可能要大大高于这一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征税成本率多在2%以下,如美国1970-2000年的征税成本率一直保持在0.4%-0.6%之间,加拿大在0.7%-1.2%之间,日本在0.8%-1.9%之间,英国在1%-2%之间。相比之下,我国的征税成本水平是比较高的。
形成我国税收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其一、生产力水平不高。我国没有完全改变农业国的状况,税源分散,征收难度大。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整体水平和总量上的差距,是造成我们税收成本高的一个基本原因。虽然目前中国经济总体数量很大,但和发达国家的税收收入相比较还差很多。比如,同样对一个企业进行登记认证、税款征收,假定同样需要一个小时,但发达国家的一个企业很大,一个小时征税可能会征出一百万,但中国企业可能只征收到五万。二者相差甚至会在十倍乃至二十倍以上。由此不难看出,面对同一件事,我国缺少规模效应、效率。换句话说,这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基数大小。
其二、税收法制不健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人治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在税收上表现为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加上税制不健全,法规漏洞多,偷逃税或越权减免税现象严重,在很难在短时间内难有很大改善的。
其三、税收征管模式不规范,税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科学,征管方法不合理,征管手段落后;1994年后,“一员到户、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的专管员征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弱化,被“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征管模式取而代之。新征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偏差,即理解为“税收工作中稽察是重中之重”。而稽察是一种事后监督,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之下,无疑会造成纳税成本、征税成本的提高。
其四、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近几年来来,我国的税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还有待增强,地方政府越权减免、税务人员以情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协税护税网络还很不健全,税收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加强税法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搞好纳税服务,变“监督打击”型转变为“执法服务型”,优化税收环境,对于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五、协税护税网络不健全,税收环境比较差。
我国税收成本过高,是上述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征、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协税护税网络不健全,征管效率低。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征收经费,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基建经费。据统计,河北省1994年税务机构分设时,全省国税从业人员27229人,1995年就猛增到35454人(含临时工、助征员),增加了30.21%,到1999年行政人员已超编3000多人。1996~1998年河北省人员经费分别增长27.1%、22.8%、34.9%,而同期税收收入增长为15.8%、18.8%、11.6%,征收成本随着人员的增加明显上升。
三、提高税收效率、控制税收成本的途径
控制税收成本有两层含义:一是降低税收成本,二是优化税收成本结构。降低税收成本直接体现为税收效率的提高,而优化税收成本结构则是在征税成本总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成本结构,为的是进一步提高税收效率,间接体现为税收效率的提高。
(一)降低税收成本的基本原则
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1、是有利于增加税收收入的原则。这是选择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途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降低税收成本,要以不影响税务机关组织税收收入为前提,舍此则本末倒置。
2、是有利于实现或促进依法治税的原则。降低税收成本,必须做到有利于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必须有利于执法水平的提高。
3、是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降低税收成本,特别是降低税收经济成本,应当坚持公平的原则,让各类型的纳税人在同一起点上开展竞争。
4、是有利于改进为纳税人服务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税收成本与优质服务的关系,既要降低税收成本,也必须保证能够为纳税人办税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论降低税收成本的途径(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