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致使会计职能弱化,会计监督乏力,会计信息失真,财经纪律松懈,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预算外资金管理失控,会计秩序混乱,违法现象不断发生。作为防治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增值和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会计委派制在全国已广泛试点并积极推广。本文认为会计委派制从法律上违背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从监督理论上缺少依据;从日常监督的需要是不必要的;从作用的发挥上是难以发挥预想的积极作用。因此,它的积极、广泛的推行值得商榷。
一、会计委派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会计委派制产生的背景
(二)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依据
二、对会计委派制的不同异意
(一)会计委派制的可行性
1、会计委派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2、会计委派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责任与权利之间关系存在的问题
3、会计委派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会计委派制与有关法律、法规之间的相冲突
1、会计委派制违背了有关法律、法规,违背了人大常委会立法和国务院规定
2、会计委派制违背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理不通
(三)会计委派制在监督上缺少依据
1、会计委派制不符合监督的特性
2、会计委派制使监督对象互相矛盾
3、会计委派制矫枉过正,用行政手段代替经济监督
(四)会计委派制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监督是否有必要
1、日常经济活动监督的形式
2、会计委派制是否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济世良方
(五)会计委派制的作用值得怀疑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体系
1、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立法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形成司法、行政、社会和内部监督的监管体系
[正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致使会计职能弱化,会计监督乏力,会计信息失真,财经纪律松懈,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预算外资金管理失控,会计秩序混乱,违法现象不断发生。作为防治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增值和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会计委派制在全国已广泛试点并积极推广。本文认为会计委派制从法律上违背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从监督理论上缺少依据;从日常监督的需要是不必要的;从作用的发挥上是难以发挥预想的积极作用。因此,它的积极、广泛的推行值得商榷。
一、会计委派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会计委派制产生的背景
会计委派制产生的背景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产权明晰不够,国家资产的所有者到底由谁来承担、扮演成为难题,造成了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在国有企业中的缺位,从而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导致国有企业经营者权力的膨胀;由于《企业法》、《会计法》等的规定,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受国有企业领导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了会计监督的失败,这些因素结合造成了企业“内部人”控制局面的出现,例如:大办三产,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使国有资产流向集体的个人;利用改制、重组转移资产和利润;炒作、私分股票和期货、债券等导致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在行政事业单位,同样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的任免、奖惩大权都掌握在单位领导手中,会计人员无力抵御领导的违纪指令,同时政府和社会对坚持原则而遭受打击的会计人员援助不够;因而导致预算外资金管理混乱,“小金库”问题突出,造成国家财政收入流失,并为各种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提供了掩护和便利,这些都反映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
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间接管理,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无法完成会计法赋予的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因此,改革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建立有助于强化社会监督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以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为人们探索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委派制作为一种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革新探索形式应运而生。
会计委派制,也可称为会计人员委派制,它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其主要形式有: 论会计委派制6(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