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JY589 人本思想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人本思想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1一、 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11、人本思想的含义12、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2二、 教师管理的现状21、 教师的管理标准不够科学22、 对教师的工作特点不够真正的了解3三、教师管理的种种弊端31、教师量化考核的弊端32、教师晋升职称的弊端33、教师优秀课评比的弊端..
NCJY589 人本思想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人本思想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1 一、 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1 1、人本思想的含义1 2、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2 二、 教师管理的现状2 1、 教师的管理标准不够科学2 2、 对教师的工作特点不够真正的了解3 三、教师管理的种种弊端3 1、教师量化考核的弊端3 2、教师晋升职称的弊端3 3、教师优秀课评比的弊端3 4、教师劳动管理的弊端4 四 、人本思想在教师管理中建议及应用4 1、教师管理中人文关怀4 2、人文管理的基本方法4 3、人性化管理的管理效益4 4、 教师管理的建议4 第三 教师考核“分数淡化”,教师评价“弹性化”4 3、《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8页5 人本思想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本文依据目前教师管理的现实情况,提出教师管理的人本思想观点,并且探讨了教师管理人本思想的运用、方法及效益。旨在说明人文关怀、人性化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要价值。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师是育人的主力,对教师的人文化管理,会使得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把这种人性化的做法传递到教学之中,传递到学生之中去,这样对提高整个的民族的人文底蕴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师 管理 人文 人本 人性 一、 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1、人本思想的含义 人本思想又称人本精神或人本主义,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个性、人本价值和人的作用。在西方,最早提出人本观点的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他明确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从而把个人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个人作为评判万物的标准,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文精神,使当时古希腊人在生产交往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极为灿烂的西方古典文明。后来到十六、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个性的张扬,人文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在思想和文化界形成一种广泛而又深渊的文化运动。到了现代,管理学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要素中首次提到重视人的因素。近代的管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则更是把人的需要提升到一种系统的高度。即便是马克思也在其思想体系中强调人的主管能动性。科学管理离不开人本思想。社会的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所以,任何一种离开人来谈管理的观点都将不能站得稳。 人本思想在中国,也有着悠长的历史。远古时期的三王时代,对部落的管理以及首领的选举都有人性的方面的标准。到了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孔孟儒学的核心就是“仁”和“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观点和想学说,无不体现了中国式的民本思想。 就现当代来说,西方的人本主义理念仍占据了管理因素主要成分,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始终把人的需要放在首位。而中国的当代的管理思想也正向着人性化方面转变,如: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主张,就充分地考虑到了人的因子。这是一种进步,是一种超越。 2、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人本思想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才智和能力。 2)让人类享用社会物质文明的优秀成果。发展是为了人类自己,而不是为了掘墓。 3)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个性发展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 教师管理的现状 中国的教育在三十年中有了一个非常可贵的发展成果。中小学教育普及,及义务教育的法律化,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起到一个打基础的作用。大学扩招以及高校教育改革,对民族的复兴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这一切都可以看得到,听得着,摸得到。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我国的教育仍然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着差距。体现在对教师的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为显著。 教师的管理标准不够科学 当前中国的教育现实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备受学校、家长拥护,多次获得“优秀”、“先进”甚至“模范”称号的教师,在学生那里却不受欢迎。这表明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标准,标准不同,结论当然不同。那么,如何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如何认定一个教师是不是优秀教师?根据什么来说一个老师是个好老师?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来探究和研讨。确立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来评价一个老师,对中国现今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标准不统一,教师就会没有可法的行为准则,就没有可遵循的目标,就不知道从那些方面来进行自我修养、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就会影响教育实效。 我们先来看看目前的几种有关评价老师的标准,笔者认为这些标准在说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知识说法。教师的知识含量是衡量一个老师的优劣的标准,知识越多就越是好老师。 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比较多。相应的观点有“老师是个杂家”、“要想给人一点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 技能说法。所谓的“技能”是指老师不必储存很多的知识,主要是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知识的多少在其次,主要是让学生提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强调的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的问题。相应的观点有“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敬业说法。是指老师的爱岗敬业的思想。有奉献的精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工作对学生对学校对家长负责。是“老黄牛”,是“园丁”。至于教学效果好坏和过程科学与否都在其次。相应的观点有“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用扬鞭自奋蹄”。 严格说法。“严格”说法,指的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敦促学生在各方面严格按照要求去行事,不得有一点违抗。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严格”型的老师深受家长的好评。所以很多的学校和老师都以严加管理著称。相应的观点是“严师出高徒”,“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 官方说法。这是指用官方的语言,通过法律制度对老师的一个评价标准。主要是对老师职业的一种冠冕堂皇的空洞的要求:诸如“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私奉献”、“忠于教育职业”等等。相应的观点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科教兴国”等。 以上这些对老师的要求或者评价标准都有合理的一面,但也都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知识说法”过分强调老师的知识性,容易忽视道德的方面的价值因素;“技能说法”虽然比较流行,也比较符合当代的社会发展要求,但也存在着单纯的“升学”和“成绩”观点,不利于学生整体的发展;“敬业说法”主要局限在教育的效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教育的效率很低,这也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严格说法”表面上看好像很有价值,也很受社会的赞赏,但那种“苦行僧”、“半军事化管理”等做法,还是戕害了大部分青少年的个性;至于“官方说法”,不免有些不切合实际,好听不中用。 对教师的管理缺乏人文性关怀,缺乏人性化手段。可以说,挤出来的是奶,教师吃的是草。 对教师的工作特点不够真正的了解 很多的教育机构或者是教师的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或者说不是真正的了解。因此就会在管理中出现不是合理的地方。 1)教师的工作具有独立性。这是其他职业所不同的。很多的工种可以替代,教师则不能替代。就像演员一样,当你上场表扬的时候,所有的成败只有靠自己。任何人不能帮助,也帮助不了。 2)教师的工作具有创造性。不是有了知识有了文凭有了技能就能当好一个老师。当老师需要创造。老师的工作常常是动态的,随时随地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量有时候是看不见的,很难用时间来衡量。诸如同样在办公室里花费同样的时间,但是工作量的大小不是一样。同样是教育批评学生,但是付出的辛苦和心血情感也是不一样的。领导很可能看到的是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效果,其实不然。 4)教师的工作成果具有漫长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果有时候不会当时就显现出来,很多时候,学生已经文档,甚至已经成家立业以后,方知道当年老师的教会是多么有价值。这种教育的效果的漫长性有时候会延伸到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甚至到下辈子。学生骂的老师不一定是不好的老师,相反。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一定是一个好的老师。 5)教师的成果具有集体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绝非是一个老师的独立完成的。这里面还有社会、家长、其他老师、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教师的这些特点是教师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基础,离开这些特点去管理教师,肯定会扼杀教师的积极性和教育成果。 三、教师管理的种种弊端 1、教师量化考核的弊端 现在很多的学校对老师的考核都采取量化评分的形式,这在管理的效率上很是简便,一看分值,就能分晓。但是管理者方便了,被管理者却是“不方便”,这是极为僵化的管理模式,抹杀了教师的个性特征,缺少人性化的内涵。个别学校,甚至在老师生病期间,还要扣除教师的工资,在考核上要剪掉分数。好像老师患病是一种罪过! 2、教师晋升职称的弊端 教师晋升职称时候,仍然是量化考核,把老师看成是“物质”,用尺度或者秤来衡量。诸如大学文档时间、晋升前一个技术职务的时间、“省级”范文的篇数等。其实范文哪里有什么省级、国家级之分呢?另外,文档的学校、早晚、文档的形式也不尽一致,又如何能公平的考核出来孰优孰劣? 3、教师优秀课评比的弊端 教师的授课水平目前均使用所谓的“互动”,所谓的“主体”性,方法上均使用“多媒体”,据我观察,如果都按照我们所看到的“多媒体”施行教学,教师准备一个课时的“优秀课”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这也就是说,教师一周只能上一节课。而在实际中又怎么肯能! 4、教师劳动管理的弊端 虽然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教师的劳动的管理还是不能借鉴其他的行业或者是其他学校的经验。教师的劳动却是有其特殊的地方。不能因为怕出现麻烦和繁琐,而用诸如量化指标的形式,对教师的管理,要潜心研究,科学实施,循序渐进。 四 、人本思想在教师管理中建议及应用 1、教师管理中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教师管理的核心思想。国家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学校,学校发展靠教师。我们的一些领导在作报告的时候,总是如是说。但在实际上却是做得相反。社会需要个性发展,学生应该有个性成长,教师就应该有个性教法和个性表现。对教师的管理就要遵从教师的个性,当年北京大学的若干“个性鲜明的”的教授,给北大带来辉煌的成就,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沈从文……,不一而足。 2、人文管理的基本方法 1)不以学生成绩论成败,而以学生社会能力论优劣 2) 不以量化考核分数论好坏,而以教师个性分值决胜负 3)不以劳动时间评价教师劳动大小,而以教师智力投入为尺度评价老师的劳动价值。 4)不以教师的现实水平衡量教师,而以教师的道德力量认定教师。师者,仁术也。 最好是不用标准,让老师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尽致的发挥其作用! 3、人性化管理的管理效益 教师的管理如果放得开,效果一定会好。如果你不去管它,照常会旅行自己的职责,如果你总是在用不满意的心态去看待教师,教师总是有毛病的。如果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师是非常可爱的。 教师管理的建议 第一,祛除教师“神圣化”的外衣,要把老师“平民化”。 教师应该首先是“真实”人,不是神圣而不可及的,教师和所有的社会人一样具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他显现给学生的正是他真实的一面,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他能合理的调整情感,控制情感,并能够转化为积极的有意义的行动。这就是他的人格健康,他会让学生懂得,怎样处理出现在人生中的各种事件。其实能做到真实就很不容易,我们有很多的老师,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在学生面前往往是说的冠冕堂皇,而背后却显得十分的庸俗和可鄙,这样给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消极的。我们这里提出的“教师人格”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道德情感的渐染”和“方法、过程”的积极暗示。 第二,不要把老师人格“愚蠢化”,而要把教师人格“个性化”。 在社会中,很多时候,把教师“愚蠢化”了,认为老师只会知识,不会实践,只能生存在清纯的学校里,不能生存在复杂的社会中。教师需要有个性特征,需要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点,不能把教师训练成千人一面的形象。有个性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这一点在中国很重要。一个把学生都塑造成无个性的老师,那绝不是一个好的老师。当然我们所说的老师个性,是指教师对问题的独特思考和看法,对事物的深刻分析和评价。这就是良好健康的人格。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阿谀逢迎。 第三 教师考核“分数淡化”,教师评价“弹性化” 对教师的量化考核,虽然不是一下子“断奶”,但必须淡化,因为这种管理有百害仅存小利。弹性的好处在于,放开管理变为自我管理。有强化管理变为自化管理。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无规章,时时是教育。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等主编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一版 2、马斯洛 《自我实现的人》,许金声等译,三联书店,1986 3、《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8页 4、周辅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5、曹孚 《外国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2月第二版 人本思想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试论当代中小学校长的领导素质 | 下一篇:让老师的赞美如春雨滋润学生心田 |
点击查看关于 人本 思想 教师 管理 运用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