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堂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 黄书博
慈溪市上林教育集团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规定“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并且第一模块“信息技术简介”中也涉及到很多关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说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知识也占到了一定比例。但是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呢?本文讲述了一次意外停电后的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过程,并从教学内容的再加工、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成果反馈进行探讨。
【关键字】 信息技术 理论课 新课程标准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规定“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并且第一模块“信息技术简介”中也涉及到很多关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说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知识也占到了一定比例。但在学生的印象中信息技术课就是去计算机教室上机操作,学会几个软件的应用,偶尔还可以在网络上畅游一番。当信息老师提出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时,下面的反应往往就是一声叹息。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厌烦信息技术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第一、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点比较枯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少。第二、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方法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课堂反馈方式不多,无法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怎样才能上好信息理论课呢 ?下面就以笔者在停电后的一堂理论课来进行探讨。
二、课堂实录
2009年9月25日下午第一节课,七年级五班的课,课程内容为word中的文档排版,主要涉及word文档的段落间距设置、页眉页脚设置和项目符号的使用。在同学们即将完成页眉页脚设置时,计算机教室忽然断电了,屏幕一片漆黑,学生一片哗然,甚至有一男生大声叫嚷:“老师,我刚做完的作业还没有保存呢,你要负责的!”在安抚学生情绪的同时,我派课代表了解情况,得知全校临时性断电这一消息。
“那剩下大半的教学活动要怎么来开展呢?”我盯着屏幕忽然有了灵感——“既然不能使用计算机,那就把计算机给拆了吧,趁今天这个机会就来讲一下计算机的硬件。”
我抬头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在学习的word是计算机软件中的一种,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计算机的灵魂。但是断电了,我们无法看到计算机的灵魂了。那么我们就来见识一下它的肉体吧!看看计算机机箱里面到底有些啥!”
“哈哈哈,计算机的肉体!有趣!”课堂中的嘈杂声渐渐小了下来,同学们纷纷开始抬头注视我。
找到计算机教室内一台报废的计算机,拿起手边的螺丝刀,我开始打开机箱,逐一拿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第二课 计算机硬件》,先预习一下相关的知识!”在我拆开机箱的同时也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学生很积极地响应着。
以下是简单的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说出名称
在学生粗略地阅读过课文后,我一一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展示出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分别请学生来说出它们的名称——鼠标、键盘、显示器、内存条、硬盘、光盘、软盘、U盘、CPU、电源盒、主板。同学们为了自己所在小组的荣誉争先恐后地举手,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再加上先前的课本预习,短短十分钟就把计算机的各个器件认了个遍!
(二)对号入座,分析功能
师:其实计算机和人类本身极其相似。我们也可以把计算机拟人化,看看各个器件分别代表了人类的哪些器官。
人类器官 计算机器件 主要功能
大脑 CPU(中央处理器) 执行各种指令和数据运算
记忆力,记事本 存储器 存储信息
神经网 主板 连接各部件的桥梁
能量源 电源盒 提供稳定的动力
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等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 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嘴巴(说)脸(表情)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等信息反馈给操作者
(三)提出问题,重点突破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还没有保存文件,甚至有同学还要求我负责。那么这位同学你知道在操作word的过程中自己的文件放在哪里吗?
生A:文件没有保存过,我也不知道放在哪里!
生B:应该在存储器中,课本上说存储器负责存储大量的信息,如程序、数据等。
师:生B的答案是对的,但不够精确!值得肯定的是他已经仔仔细细地阅读过课文了。在计算机中,存储器可以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保存过的文件在计算机重新启动后还可以在“我的电脑”中C盘、D盘或者E盘中找到。我们看到的C、D、E盘是硬盘中的一个区域。大家可以看到老师手上的这块“板砖” (展示硬盘),它就是硬盘。在计算机中用来保存文件、图片、声音、还有软件等信息的工具。
大家再看我手上的另外一个“巧克力条” (展示内存条),它的名字叫内存条,是计算机中用来临时存放文件和指令的设备。所有需要CPU处理的数据也是先安放在内存中的,CPU需要时才从内存中拿数据,处理完了再放回去。大家没有保存过的文件也就暂时存放在这个宝贝里面。
生C:都是保存文件的工具,为什么断电后,硬盘里的文件不会消失,而内存里的文件就消失不见了呢?
师:那是因为它们的介质不一样。内存是靠电来维持运作的,而硬盘是通过磁性物质来保存数据的,除了硬盘外,软盘、光盘和U盘也能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保存数据。
因此,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条是常见的内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和U盘为常见的外存储器。
(四)集体合作,完成框图
解决完重点问题后,我抬手看了看表,离下课时间还有5分钟。我于是在黑板上画好框架图,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当堂完成作业。
手表示完成框图填写时,下课哨声准时响起,我宣布下课!课后一群学生围上来要亲手摸一摸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刚刚要我“负责”的男生红着脸对我说“老师,我终于知道没有保存过的文件其实是在电脑内存中保存着的呀!”
三、课后反思
如何才能上好信息技术理论课,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所收获。笔者就从本节课出发来进行简单的探讨。
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较为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本节课简单预习后的实物展示环节里,同学们都想检验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本节课使用的实物展示法、小组竞赛法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
再者,及时的课堂练习对于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非常必要。课后的作业也可以及时地给教师的课堂作出反馈,便于教师及时调节教学进度。
最后,要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本节课中将计算机各个部件拟人化,就给了学生一种非常直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
2、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记一堂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 黄书博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