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78
家长学校---家校合作的有效载体
我国学者马忠虎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联合对学生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1][2]
一、家长是孩子成长教育的最早和最终指引者,家长必须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
我们先来看看二个案例。
案例一:
“两人就瞪着大家,说‘谁报警就跟谁没完’。”2011年9月6日晚9点,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南门外,因别克轿车急刹,导致后方跟随的宝马和奥迪两车司机不满,双方言语不合发生冲突,别克司机头部外伤,被缝11针。多名现场目击者指认,后车俩年轻司机态度嚣张,打人后欲驾车逃逸,被围观业主拦下,后被警方带走。李天一因为父亲是李双江一下子“红”了起来。
案例二:2011年12月2日,武宣县东乡镇洛桥小学学前班学生小邱的腹部肚子里有3颗小石头,还发现大肠穿了一个手指头粗的孔,小肠也被穿了3个孔。甚至小肠胰膜都破了,差点就捅到十二指肠附近的大动脉。肚子里还有很多污物。下毒手的竟是四名小学生。
从这些孩子身上,不难看出他们缺乏怜爱之心,行为不责任:缺乏公共道德,是非观念不强;缺乏约束意识,违纪现象频发。这些不良的影响,与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中有着莫大的关系。如何能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正面有效的成长教育,家长学校的开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家长学校开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先来认识目前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笔者归纳了一下有这样2种认识偏颇的类型:
①“经验老道型”。这类教师大多已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体系,见过的家长多,经历的事情也多。这本是一种极可贵的教育资源,但却不能合理地应用,而把这种教育资源视为一种“教育资本”,动不动就打电话带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话里藏话地讽刺、挖苦、训斥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无地自容,觉得很没面子,又碍于教师的面子不好发作,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学生家长在教师办公室打孩子、揪耳朵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许我们可以嗤之以鼻:这家长什么素质?且看这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教师教育的“失策”,与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欠缺,更是认识的偏差。
② “不管不问型”
这类教师自感工作压力大,身心疲倦,不愿意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觉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学校的工作、会议、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辅导已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精神去管学校以外的事。很多教师常年不跟家长联系,除了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和开学报名时与家长照个面,其他能省则省。跟家长谈那么多干吗?只要不出安全责任事故,太太平平、相安无事就阿弥陀佛了。还有人去搞什么家访?八成是精力太过旺盛了。追其根源,不得不承认,我们许多老师,包括我们自身何尝没有这样思想的影子,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当然,重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崇尚乐业奉献的精神也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