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7718
后进生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摘 要]后进生问题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当以教育创新的理念认识后进生问题。后进生的表现大多数为自卑、厌学、逆反、等方面;后进生的成因: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教育创新的方法转化后进生问题:必须要深入分析了解后进生形成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根据“后进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倾注爱心,“感化”后进生 ;家校共同教育促进学生进步。结合多年教育工作的实践体会,试图通过对后进生的表现、成因以及转化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发出思考,不断探索,并把有关教育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后进生 表现 成因 转化 研究
引言
提出背景和缘由
新课标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后进生是一个班级或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个群体。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关注他们的发展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的焦点。
提升学校、班级教学质量的需要。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优生和后进生,“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课题。因为他们不仅给老师带来繁重的工作,而且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一股阻力。
是社会、家庭、学校和谐的需要。在尊重人才,强调竞争的社会里,后进生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所关注。后进生表现叛逆、自私、不合群、好斗,学习厌倦、考试恐惧,为了躲避同学的歧视逃学旷课、心中充满了仇恨,有的甚至偷东西、破坏公物等。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将给社会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而且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鉴于以上分析,结合本人多年来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试图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现阶段中小学后进生的表现、成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表现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方法、策略。
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对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光从学习成绩的优劣来判断学生,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和评价。该范文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耐心。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
一、“后进生”的表现
1、 自卑
“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处于失败和落后的境地,在家常受到父母的训斥或责骂,在学校也受到批评较多,甚至还有来自同学的讽刺、挖苦。连续的挫折使自尊心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他们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脑子笨,没人喜欢,是失败者,在家长、学校、同伴中总是抬不起头来,渐渐地转化为自卑,感觉低人一等。这种心理在本范文的多数个案中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