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80
后进生的激励方法研究
——基于优秀教师的思考
[摘 要]农村小学现阶段的教育存在极严重的两极分化、后进面大的现象,在教改大潮中身为优秀教师更应该承担这一艰巨任务:转化后进生,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使其不掉队。无疑,激励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手段,通过目标激励、情感激励、行为激励、信心激励等循序渐进地调动后进生积极性,恢复其自信,修正其方向,使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融入到课堂中来,以期实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最终实现彻底的转变。
[关键词]后进生 激励 目标 情感
二十年农村教坛耕耘,不敢说“桃李满天下”,可也“桃李芬芳”的,偶尔感叹:当年的差生,社会上混得不错啊!继而庆幸当年没对这些“差生”轻言放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渐渐被我们广大教师深化提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差异”尤其是农村小学现阶段的教育状况,存在着种种让后进生后进的客观与主观原因,让“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举步维艰,教育状况存在着极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如何进行“差生转化”,教师们尤其是班主任,往往花费了很大力气、千方百计后,才发现筋疲力尽了,“后进生”们的思想上、行动上、学习上…见效甚微。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一个班,一个年级,一所学校,肯定有后进生的存在,这已经是现实,而且,每一个后进生的后进表现、后进原因也各有不同,教育者必须正视这种现实,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展优秀生的优点特长,同时也应找到后进生的后进原因,寻求良方引导后进生改变与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我们不能让那些被我们冠了“后进”名头的学生头顶着这顶沉重的帽子,被遗忘在一个贫瘠的角落。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激励是转化后进生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激励,树立其目标;通过激励,恢复其自信;通过激励,调动其积极性;通过激励,使这个特殊的孤独的群体逐渐重新地融入到课堂中去。
一、目标激励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必有一个前提,是因为他有成功的志向,有成功的愿望。大诗人苏轼有一句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诚然,学生要学业有成,学习就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远大的理想,有攀登的动力。然而,后进生大多自卑感较重,对学习和进步缺乏信心,没有学习目标,没有人生追求,久而久之就变得不思上进,甚至自甘堕落。如果老师没有对这样的“特殊群体”更加关心、正确引导,鼓励与肯定,那他们的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必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实践表明,目标激励是转化后进生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目标激励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目标必须明确,有的放矢
常见很多的班主任批评学生一大轮后,就恨铁不成钢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将来要做个工程师(科学家……)”,可我以为,这样的话对后进生们没多大的帮助,还不如把他(她)叫到跟前,说:“老师发现你今天上学没有迟到,感到很高兴,如果明天能按时交作业就更好了。”给学生一个具体的要求,明确的目标,学生容易接受,能够达到,目标激励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学生的掉队,各有原因,作为班主任老师,首要就是要挖掘出这“病因”,有的放矢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明确的目标。
我一直认为,教育学生做好身边的“小事”,比要求学生将来做“大事”来得更实在,也更重要。后进生的起点已经比一般学生低,老师更应该引导他们做好“小事”、提一些他们能听明白的“低要求”,明确地让他们容易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