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206
建立体育教研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为发展课程和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作为一个基本的教研方式在各地推进着。各地以名校或学科强校为基地,以各校校本教研的共性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有组织的专业学习,反思对话,合作教研,同课异构,专题练课等方式构建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教研团体。我市也不例外。在市教体局的牵头下,我们实验小学与滨江小学,厚仁中心小学,殿山中心小学,汪高小学,游埠中心小学等五所农村小学结成教育共同体,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由此,我们实验小学体育组研究决定,抓住这次建立教育共同体的契机,构建一个以实验小学体育组为核心,其他五所小学体育组为成员的高效的校际合作教研模式——体育教研共同体。使体育教研走向“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的均衡发展之路。
[关键词]教研共同体 体育教师 专业成长
一、构建体育教研共同体的重要性
(一)高水平体育教研引领者是体育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实验小学有体育专职教师5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文档的教师只有3名。其他五所农村小学体育专职教师共有9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文档的教师有2名。这种缺乏引领者的体育教研活动很难有效地开展。比如在教学术语的应用上,专业体育教师如果要调动队伍向后移动,肯定会出口令“全体同学,向后——两步走!”,而非专业老师则是“同学们,大家一起向后退两大步”。如果一群非体育专业教师在一起听课评课,是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些细节的。红湖路小学校长郎建胜用了一个比喻:“年轻教师缺乏高水平名师的引领,搞教研活动就好比萝卜炖萝卜还是萝卜,建立教研共同体,就好比萝卜炖牛肉,味道好了不说营养也丰富了不少。”
(二)构建城乡体育教研共同体是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迫切需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市涌现出一批体育名师、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学校、体育教坛新秀。但这些优秀的资源大多分布在市区,并且只在各自的学校发挥着作用。而在农村,有些学校规模小,体育专职人员缺乏,无法成立体育教研小组。有些学校是几门综合学科合并成一个教研组,很难有效地开展体育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因此,构建体育教研共同体是农村体育教师们的迫切需求。
(三)体育校本教研的边缘化与学习体育教研组人数过少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