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864
西部农村山区学校如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作者按:在我国西部农村,特别是山区,教育现象不容乐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畅,加上国家从1997年高校不包分配,文档生自主择业政策的落实以及高校巨额的花费,特别是山区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农村山区孩子纷纷辍学,留守儿童增多,问题学生与日俱增。“两基”巩固率下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山区学校一个个被迫撤销、合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全市一共有12个县区,其中一半是山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麟游、太白县、凤县、千阳、陇县等全县只有一所高中,原先十几个乡镇纷纷撤销或者合并,初中和小学越来越少。这无疑增加了山区学生的求学难度,也给山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下巨大的阴影,弄得人心惶惶。如何让农村山区学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如何实现西部山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将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山区的中小学中,传统的管理和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农村山区学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打破山区甁颈约束,联姻教育资源优越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认真分析农村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升学就业转变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变“输血”为“造血”,使农村学校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 山区 教育教学 终身发展 信息技术 资源共享 创新
“一个国家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个至理名言,为我们指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重视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突出其战略地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教育事业发展了,人的素质、能力和观念及技能不断提高,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在经济大潮中独占鳌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等,都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广大农村,教育事业还是比较落后,西部山区学校现状让人触目惊心。教育教学犹如瓶颈,曲折艰难,这些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及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山区学校辍学率居高不下,学生流失严重,学校生源下降,一些中小学纷纷撤销、或合并。如何让农村山区学校健康发展,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呢?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 农村山区学校的现状及困惑。
1. 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配置、部室建设等均不到位,几乎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广大农村本来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而我国西部山区学校更是条件艰苦。在九十年代大力“普九”的浪潮下,危房及危楼校舍逐渐减少,学校建设有大幅度的改变,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可许多新问题接踵而来。
首先,广大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室、卫生室、图书室、大队部、音乐室、美术室、活动室等,有的是用旧房应付上级检查,有的利用楼梯拐角临时存放、或者只是摆设不能使用。进入21世纪,中学要求配备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而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要求几乎成为空谈。即使勉强配置,最多只能是演示一下,不能做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