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8850
学校对教师激励制度
——中美两国对比研究
[摘 要]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各国中居于前列,为其国民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繁荣,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除了与其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不可忽略的还有美国高校教师比较完备的激励机制体系。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发展,高校的激励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校内分配制度的改革,激励制度陆续建立起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总体发展不平衡,一些改革流于形式而没有触及到根本问题。本文在介绍美国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基础上,深入比较中美两国在人才激励和人才开发方面的不同,以期对我国的师资改革提供相关借鉴与警示。通过中美两国的对比指出我国高校激励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高校激励机制创新方面的警示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师 激励制度 中美比较
激励制度的作用
一、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 1、 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 2、 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 二、学校的激励措施 1、物质激励.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
2、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精神激励 3、实行竞争激励,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竞争机制
4、关怀激励。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一、激励的相关理论研究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行为科学学家在梅约的研究基础上,将人性假设由“社会人”假设进一步发展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相应的林林总总的激励理论也应运而生。根据研究侧重点和行为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这些激励理论分为人类即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成就需求理论、双因素理论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归因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等;综合型激励理论,包括VIE理论、波特——劳勒期望机率理论、激励力量模型、场动力论等。激励理论发展至今,虽然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解决激励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由于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因此,通过综合应用这些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不同情景下的激励问题。
二、结合中美两国的国情与实际所作的对比
美国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现状和特征
(一)自主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健全的福利保障是美国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基础
美国高校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师工资制度。工资的决定权在各州和各高校董事会,也很少有津贴、奖酬金之类的辅助分配形式,工资是教师主要的分配方式。因此工资制度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激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大学的工资制度重心在基层校董会,私立大学由校董会决定怎么调工资、调多少、给谁调。公立大学在州议会批准的工资标准和拨款总额内,根据本校情况以及教师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来决定他们的实际工资。这一制度的灵活性来源于工资的权力重心低,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财政状况制定各具特色的工资方案。灵活的工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