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265
优化中小学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摘 要]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己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也面临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如作为业务管理部门的中小学教学科研人员教育观念还不能完全跟上时代步伐,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匾乏,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区域发展存在明显差距,教育信息化投入仍显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科研管理在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若干对策。
[关键词] 教学科研;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管理
一、我国中小学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中华民族真正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由之路。所以,作为承担基础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的事业单位,教研室有必要实行中小学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
(一)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研信息北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是一个人日大国,在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历史条件下,教研员,这支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群体,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面对我国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质的历史重任,教研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这一崭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小学教研工作将发生一次历史性的改变。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研工作更多强调的是专业研究、水平指导,因此要改善管理,创新教研模式。强调研究、指导、服务,由原来的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由重布置、检查、评比转变为重调研、指导、协调。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指导,要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为重点,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要尊重教师创造
性的劳动,善于发现教师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并和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教研文化。教研机构还要发挥自身优势,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决策和工作提供各种服务。
(二)教育信息化己成为中小学教学科研管理改革的重点
要实现制度创新和资源共享,教研员必须依赖于教研网,对各自负责的学科进行信息化管理。质量是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迅速兴起,并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校园网的快速建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管理科学化,即教育信息化,己成为中小学教学科研管理改革的重点。中小学网络教育已经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形成一定规模,并且开发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这种教育的网络化也必需要求教育管理的网络化与之适应,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新的管理方式,才能在中小学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使教育质量得以保证。在中小学网络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教学全过程的所有信息在全区范围内上网发布,就能使这些信息在全区本学科范围做到信息共享,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涌现出的先进经验能让大家共同借鉴或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