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591
积极——班级管理的价值核心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阐述了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与优秀品德,并利用这些力量和品德来帮助同伴从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主张教师关注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同时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级环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班级管理 班级环境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谢尔顿(Kennon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Kennon M. Sheldon, Laura King.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56(3).]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任俊 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106.]
积极心理学非常关心学校教育,提出了“积极教育”的理念。传统的教育往往关注有问题的孩子和孩子的问题,而积极教育是传统教育的补充,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而开展的教育,正如任俊先生所说:积极教育与传统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传统教育旨在纠错,重在修补,而积极教育重在建设。积极教育任务主要有三个:一个纠正,通过教育,矫正学生的错误;二是提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三是发展,为学生创设发展的平台,让学生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三者是一个有所侧重的统一体。
审视我们传统的班级管理,存在形式化、片面化问题。对于班集体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优秀品质的塑造,如何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理论对班级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的重塑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消极行为,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积极的种子。首先教育者自己要充满积极的力量,用自己的积极去感染影响学生。新课程也要求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要学会蹲下来和学生沟通。只有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