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643
基础教育中领导方式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一位领导者能否取得成功,除了外在的客观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自身领导有效性的高低。因此,对如何提高领导者领导方式有效性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领导者类型,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最好的分类,很难说权威式领导、参与式领导和放任式领导这三种领导方式孰优孰劣、哪一种领导方式更有效。在新课程背景下,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因素也较多。故就进一步提升领导方式有效性提出以下思考、策略:加强教育管理中科学管理的研究、注重教育管理中人际关系的研究、注重领导方法和艺术的研究、建立领导学习的观念等。
【关键词】科学管理 人际关系 领导方法和艺术 领导学习
管理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明确地揭示:在一个单位或组织中,就人的因素而言,处于关键地位的就是它的领导者。而一位领导者能否取得成功,除了外在的客观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自身领导有效性的高低。因此,对如何提高领导者领导方式有效性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领导方式就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对被领导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领导活动的模式化。关于领导者类型,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最好的分类,美国社会学家罗夫•怀特和罗纳德•李皮特提出了三种领导方式理论即权威式领导、参与式领导和放任式领导三类。
很难说上述三种领导方式孰优孰劣、哪一种领导方式更有效。在新课程背景下,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因素也较多。如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任务因素和教职工的成熟度因素等等。实践早以证明,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领导者领导方式的有效性。
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仅仅关注以上因素对提升领导方式的有效性还远远不够,更应关注以下策略:
一、加强教育管理中科学管理的研究
以科学主义为导向的、以效率为核心的“科学管理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对深化我国中小学管理改革,意义极大。20世纪初,由于社会、生产、科技的迅速发展,各国基础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学校数量大量增加,社会、团体、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大量增加,这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效益的广泛关注,要求管理人员把重点放在质量和效率上。应接受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管理模式,明确了解教育目标,了解学校的总效率与员工们的工作效率的联系,了解教师的工作成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一个班和另一个班教学效果的差别,了解本校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相比较孰优孰劣等等。
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成了学校领导者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工具,成了记录、分析和比较教育产品及其成本的手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管理中十分流行的岗位责任制、教师工作量的量化,标准化考试的盛行,甚至学生品德也要实行量化标准,各种统计技术、量表以及成本核算程序的运用,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