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43
艺术类激励方法使用规律的实践研究
摘要:艺术教育的原则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通过实施激励教育,以情感激励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困难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愿望;以学生为主体,多渠道地激发学习能动性,主要运用分层激励、合作带动、创设自主发展空间等方式,使学生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与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得到技能技巧的提高;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推行多元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二期课改所倡导的面对全体学生的原则,让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困难学生 激励教育 体验与实践
音乐艺术活动的生命和意义体现在听众能动的创造性审美活动中。而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班级中的部分“高手”维持着课堂的“热闹”,总有些学生游走于课堂的边缘,他们神情茫然、冷漠,缺乏参与的激情,使得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之间形成距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如何唤起这部分困难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验中来?
艺术审美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属于高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和需求,只是由于碰到困难而选择放弃。教师如何来唤醒、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和需求?它的方式可以很多,其中激励教育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激励教育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它始动于教师激励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系统及道德内化机制的完善,立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由于造成这些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心理自卑和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水平的欠缺,因此,教师应以情感激励为先导,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入手,帮助困难学生建立起学习音乐的愿望和信心;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多渠道激发学习能动性,逐步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提高表现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意味着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