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71
关于普通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
[摘要]: 本文从激励机制的概念及功能出发,说明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高校发展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进而分析了传统的激励制度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一些表现及原因,同时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探讨如何改进之。
[关键字]:激励机制,高校教学,改进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到现如今网络教学深入高校教育及学生、教师的生活,这些为普通高校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学生入学后学习资源占有率的下降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师教学的难度。在硬件设施及资源建设无法在短期内提升等非人为影响因素的条件下,一个有效地激励制度就成了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及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原有的学校激励制度已经不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而激励的对象也从单纯的对学生转变到了对师生双方。所以,找到适当的激励机制是组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关键,而这些有与高校的竞争能力密切相关。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
激励,即激发人的动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需要激励过程发挥作用,就必须有被激励的对象,同时,被激励者有想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愿望和动机。所以,激励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努力要素是强度指标。当一个人被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的高水平的努力不一定能带来高达工作效率,除非努力指向组织的方向。因此,指向组织目标并且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努力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同时目前主流学术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起的。整个动机结构,是由多个动机综合作用而成,而其中又总是只有某一个动机最为强烈,这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