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10
自主阅读,预习先行——以小学高年级语文为例
内容摘要:学会预习课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是学生发展学习的需求。指导学生预习,要让学生心中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进行预习的内容、步骤和预习的一些方法策略。预习可以采用个人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式,预习必须建立相应的检查与反馈措施,让预习能真正发挥实效。
关键词:自主 预习 方法 习惯
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不仅教学效益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即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注重知识的流量、变量和增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教会学生善于学习的技巧,摆脱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历史阴影。
一、学会预习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会终身受益。”他还说过:“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养成学习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课标也向我们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而学会预习课文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一)预习的近期效应
学生如果能充分地自觉地去预习课文,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带着自己的独特体验、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课,更能提高听课效率。从心理学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为上课打好思维的定向基础,心理准备越充分,学习时在心理上就越处于主动地位,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获得心理满足,使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简缩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