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007
“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摘 要]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级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那么,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和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首先谈谈“以人为本”的概念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特点;然后说说“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因而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对形成有特色班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班级 班级管理
班集体是小学生赖以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环境。班集体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目标,组织小学生进行学习、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按照社会主义行为规范,对小学生进行规范教育和社会行为训练。班集体还为学生进行社会交往、角色学习提供了机会。它不仅促进小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环境,而且还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只有在班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只有在集体中才可以有个人自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72页]班集体是教育的对象,它一旦形成后,便成为教育的主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重视集体教育的力量。他指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能向集体提出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和领导核心;有严格的纪律和正确的集体舆论;还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班集体会使小学儿童的心灵受到积极的影响,对他们的言行产生约束力。所以,良好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自我教育的力量,只有紧密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就能积极地促进小学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