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714
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对策及分析
[摘 要]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它的产生有其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疏导学生逆反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人格。
[关键词]青少年 逆反心理 引导 教育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急剧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升学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利的家庭环境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越来越多,青少年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复杂,使得他们心理出现了更多的偏差、失调和障碍。比如压抑与自卑、性格孤僻、不合群,多疑、妒嫉,不信任他人,自私、焦虑等等。这些负性情绪长期的得不到排解,也就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就产生了抵触情绪——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他们对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在青春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