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091
转变理念,做一名“真”教师
[摘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其实教师不应做学生的设计者,不能通过强制灌输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鼓励鞭策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建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关键词]以身作则 师生关系 评价方式
“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怕夫雷什中学》中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足以道出了教师的重要性,不仅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此,我就通过我几年的小学教学历程浅谈一下,对“如何做一名‘真’教师”这一问题的认识。
现如今,不乏有“特级教师”和各种层次、类型的“优秀教师”,论教学技能他们是一流的,但在评选标准中常常缺失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爱心。因为爱心无法“量化”,很难纳入评选的“客观标准体系”中去,所以人们对“优秀教师”的评断常常只是停留在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功利效果”——学生的各类考试成绩。但学生对这类教师的发自内心的评价却是:可敬不可亲!缺乏爱的教师似乎也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但绝不是教育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