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711
新课程下教师评价模式的初探
[摘 要] 教师评价方法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传统的奖惩性评价模式已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建立起一套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师评价模式。新课程下教师评价模式的评价原则遵循全员评价和全面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导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新课程下教师评价模式的评价指标内容全面,包含五大方面的评价指标。新课程下教师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关注教师的发展过程,重视民主评议,采用综合评价。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评价 评价模式 发展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制度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评价方法的改革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中不容回避且十分棘手的一项工作。传统的奖惩性评价模式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对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建立起一套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师评价模式。
一、新课程下教师评价模式的评价原则
1、全员评价和全面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全员评价要求包括中层领导在内的所有教师都要接受评价,但兼任中层领导职务的教师的工作任务除了要完成教师职责外还担负着行政管理工作,因此评价需要将这两部分的工作考评按一定比例计入个人总评。只有这样评价既做到了全员参评,又考虑到评价的全面性。当然全面性更主要的是要求对教师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评价维度要广。我们教师评价的指标内容由一级、二级、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由师德、出勤、能力、绩效和发展等五部分构成,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工作,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