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73
学生参于学校教育评价研究
[摘 要]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应该只是传统的小考大考,应该形成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等多种新的评价观念。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参于学校教育评价的评价制度,旨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重视和给予学生参于学校教育评价的权利。
[关键词]教育评价 促进发展 沟通理解
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使我们的学生,甚至社会、学校、我们老师自身和家长对于评价只形成了一个狭义的概念,那就是:评价便是考试。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选拔与甄别,区分优良与分等鉴定功能。在这一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基本上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局面,扮演一种被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必须接受的被动状态。显然,这种评价只是把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评价,忽视了被评价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状况,过程性评价基本上流于形式或者根本被忽略,评价在促进发展的功能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这种评价观念下被抑制。幸而新课改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评价理念,芦咏莉博士谈到:“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孩子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的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面积推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逐步形成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等多种新的评价观念。这些评价观念无论是在评价的功能还是在评价的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建立学生参于学校教育评价的评价制度,旨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重视和给予学生参于学校教育评价的权利。
一、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评价
学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体。首先,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学校教育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他们的评价对于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的管理是方方面面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地对学校各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学校的校风与学风,教师风范,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文化活动,校园建设等。
但在现实教育中,推行学生参与学校教育评价出现了一些状况。首先,学生是否敢于直言。由于教师拥有对学生行使奖惩的权利,再加上传统思想中“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所以一些学生则因担心评价引起的不良后果而不敢讲真话,尤其是面对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时。其次,学生的评价是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