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沟通——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这种常见的事情,似乎人人都了解,却又常常被我们忽视。本文以沟通理论为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与学生们沟通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师生沟通、影响因素、沟通方法、沟通质量
【正文】: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学生却毫无兴趣,教师常常面临学生的抗拒、低度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甚至直接的抗拒。相当一部分师生因为双方沟通不畅,长时间在互相埋怨,互不信任,对对方不满意,继而自己也充满了失败感,最终共同对教育失去信心。
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因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认为自己已长大,渴望摆脱束缚,既不愿主动向老师吐露,又埋怨老师不理解自己,而当遇到困难时又希望得到帮助。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造成学生感到无助而上网、厌学、离校出走、早恋、缺乏自信等现象。
可见,师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会在有意无意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师生关系必然僵化,教师虽有良好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甚至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来决定的。因此教师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里所设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相互沟通后而建立的关系中进行的,师生之间沟通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1 师生沟通的概述
1.1 师生沟通的定义
所谓师生沟通,主要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工具和系统与学生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交流思想和感情,并建立或维持一定的人际关系的过程。
1.2 师生沟通的分类与特点
按不同的标准,我认为师生沟通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
1.2.1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这是以师生沟通时是否有组织系统来划分的。正式沟通,指通过组织系统明文规定的渠道而进行的。其特点是正规、规范,信息准确,但沟通速度可能很慢。非正式沟通,指个人间在非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其特点是传播迅速,但可能真伪难辨。如学生小团体间的舆论,教师听来的小道消息、流言等。
1.2.2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这是以沟通双方的主次位置来划分的。单向沟通,指沟通双方明显地可以分为一方为主要者、另一方为次要者。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训话等。其特点是权威性强、速度快,但接受的反馈信息少。双向沟通,指沟通双方难分主次位置、相互反馈较多的沟通。如,师生之间的讨论、会谈、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协商等。其特点是信息量大而且准确可靠,但速度比较慢。
1.2.3 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这是以沟通是否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来划分的。直接沟通,指双方无需中间环节而进行的面对面的交流。如,师生之间的会谈、谈心等。其特点是自然、简便,感情色彩较浓。间接沟通,指双方需借助一定的中间环节、非面对面的沟通。如,信函、捎带口信等。其特点是信息丰富、范围广,但速度慢,情绪色彩较少。
1.2.4 上行沟通与下行沟通
这是以与沟通双方的地位有关的信息来划分的。上行沟通,指自下而上的沟通。如学生向教师提建议。其特点是便于决策。下行沟通,指由上而下的沟通。如教师给学生提出的要求、建议、决定、指示等,其特点是权威性强,传达迅速,接收快。
教育活动中与学生沟通的心得体会(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