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 通过研究农村金融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逐一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现象。农业银行的主要变现为:农行政策性业务剥离速度加快,农行的经营也日益强调以利润为核心,所以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不足,业务管理不善,而以亏损的方式经营;农村信用合作社:一是信贷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二是贷款利率偏高,三是信用环境不理想,四是缺乏相关的人才;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使农村资金外流。
问题二、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原因有哪些?
答: 第一:农村金融生态呈劣势。一是经营收益低,商业银行不愿意介入。二是农村信贷成本高,商业银行不能介入。三是银行资产保全困难,商业银行不敢介入。
第二: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不足。一是金融机构缺失,金融体系不完善。二是管理权限的上收,授权难、授信难。三是信贷投放萎缩,资金供需矛盾加剧。四是资金大量外流
第三:金融创新供给不足:农村市场只是经营着单调的存、贷、汇业务。除金融结算和少数乡镇开通的针对单位的代收水电费之类的中间业务外,代销国债、基金、银行卡等科技含量稍高的业务几乎没有。
第四:人才供给不足。村金融从业人员来源缺乏开放性、公平性和竞争性,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高学历人才奇缺。
第五:我国农业保险的萎缩,既是农村金融抑制的一种表现,同时又加剧了农村金融的抑制情况。
问题三、农村金融改革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
答:第一: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国农业银行应明确市场定位,允许分支机构采取不同的业务模式;农业发展银行应当贯彻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深化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资金供给效率。邮政储蓄应发挥在城乡资金汇兑的优势,发展汇款、代理等中间业务,利用县乡网点,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政府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如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农村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第二: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制度和评价体系。规范信用村、信用户的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动态的农户征信系统。
第三:发展“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信贷市场拓展上,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做好自我宣传,增强市场渗透力;在信贷营销上,结合实际,科学的设定贷款利率、期限和额度。
第四:拓展资金来源,强化成本控制。一是明确农村金融机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资格,增加资金补充渠道。二是引导资本注入。三是督导其科学控制经营成本。
第五:明确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定位
第六:改善农村金融法制环境。加快制定和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法律,明确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监管责任和监管办法,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司法的公正性,提高司法效率。
第七: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才储备和引进机制。
第八:增设新型农业保险组织,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建立县一级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农业保险股份合作公司;将合作社制度与公司制度融为一体,合作制以体现互助共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