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范文在对策中提出完善内部经营的走要措施是“明晰产权关系”,农信社经历了自2003年后的改革,你感觉产权问题是否明晰?
答:①农信社经历了自2003年等多次改革以来,产权不明晰,产权制度混乱。在目前信用社的经营中,股东体会不到应有的利益,也不承担相应的经营亏损。从法律意义上讲,信用社属于社员所有,社员的出资是股权或称为股金,作为股权,必须承担主体的经营风险,包括依法取得盈利的分红或承担损失的风险。而信用社产权债权化的主要问题是社员出资而没有承担风险。即使信用社到了破产的地步,在当前情况下,也无法让广大农民的股金来抵补损失。②信用社的“三会”是虚置的。农村信用社合作性质的重要体现——“三会”制度(即社员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有的长期不召开会议,有的即使开会也不规范。县级联社的理事长、主任绝大多数由一人兼任,高度集权。经营行为、经营成果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于个人素质;监事长大多由县级联合社机关的中层干部兼任,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2、你所在的农信社资产状况如何,你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答:据了解,我所在的渠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0年末贷款余额25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91亿元,不良贷款率7.6%(在国际风险数据控制比例15%以内),不良贷款率高出全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76%的4.84个百分点。
我认为我县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借款人大量外出,形成了信贷资金的时效风险;二是自然因素变化,将自然风险转化为信贷风险;三是借款人转移用途,形成“三角”债务增加信贷风险;四是借款人道德风险直接形成信贷风险;五是贷前调查失真,贷款垒大户增加信贷风险;六是审查流于形式,借款人冒名贷款形成信贷风险;七是检查没有跟进,形成贷后管理风险;八是执行制度不力,违规发放贷款形成信贷风险;九是内外相互利用,与借款人形成利益共同体。
3、目前有些银行的分类标准已细化到12级,你认为较之五级分类有何优越性?
答:贷款“五级分类”是对贷款风险状况进行的动态管理,依据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贷款的担保有效性、贷款偿还的法律时效性等因素经过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按不同档次进行的分类形成五个等级,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这种分类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贷款形态与质量双重明晰性。
目前,在我国只有建设银行参照国际标准将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细分为十二级。即将现行的正常贷款分为5级,关注贷款分为2级,次级贷款分为2级,可疑贷款分为2级,损失贷款1级。十二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分类更加细化,管理更加动态;二是分类更加精准,利于管理者适时掌握信贷资产风险状况;三是风险管控更加灵活,贷款人可以针对不同的借款人采取不同的风险管控方法;四是分类更能有效掌握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为下次业务交往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五是分类更加科学,考核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