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1.网络银行的发展面临哪些风险?
答:
1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网络银行的首要问题,因为安全对于客户、商家、银行都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支付手段的支付信息是在银行内部网络上传输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般都有稳妥的安全隔离措施,内部网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网上支付信息是在互联网上公开传递的,存在支付信息被篡改和窃取的隐患。据《中国计算机用户》所做的调查中,47%的受调查者没有用过网上银行,其中68%是因为感觉网上银行不安全。
2 法律依据问题
目前中国涉及网络银行的立法还不健全,由于网络银行业务是一个全新的银行业务领域,其业务的开展牵涉到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和参与方的各种利益,然而,现有法律尚滞后于网络银行的发展,譬如说,客户的义务、银行的责任及相互间的权利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使得网络银行的参与各方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3 社会信用环境问题
近几年,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相对滞后,经济活动中失信现象比较严重。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我国目前还基本属于空白,这也是绝大多数客户对网络银行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之所在。
4 经营观念和管理体制滞后
传统银行的实力源于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和资金信贷能力,从事的业务也主要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业务上。此外,我国传统银行业一直遵循着静态的单中心多层次的管理理念。然而,网络银行的实力主要源于投资和决策的智慧性,其业务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和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咨询上。网络银行的发展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多中心、多层次动态的对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进行管理。然而,我国网络银行还基本上处在将传统业务搬到互联网上处理阶段,若传统银行的固有观念和机制不及时转换,将会给网络银行的发展带来困难。
5 网络银行业务品种少
我国网络银行产品多是传统业务在互联网的实现,网络银行主要起到—个增加传统银行业务服务渠道的作用。在产品上没有摆脱传统业务功能的局限,科技含量高、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网络银行新产品和新服务不多,难以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型的产品相对较少,而很多银行是将其网络银行作为低值业务的分流渠道,因此查询、转账、代缴费老三样成为各网络银行的主流业务,仅仅是对传统业务形式包装,缺乏对客户的吸引力。
6 网络银行系统设计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
网上银行服务的开展依赖于银行后台的资金清算系统的网络化。但是,中国金融业的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具有承载性、扩展性、安全性、不间断性、低管理性的平台,导致一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互联性差;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本身的统一性也不如人意。除了几家新兴的商业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在各地的分行都有自己的电脑系统,软硬件不一。要在这样的多平台系统上针对各个平台开发出网上支付系统,难度可想而知。
7 网络银行业务的营销和创新问题
美国的金融业非常注重市场营销,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银行业务的经营,商业银行重视贴近市场,不断推出个性化服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将美国的经营理念真正落实到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中。首先我们要看到,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通过机构和网点扩张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批量生产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但是,网络银行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比较强烈,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打破传统的批量化和标准化经营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确立以质胜出和客户驱动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量身度造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争取达到同客户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目的。在营销方式上,不能被动消极等待客户通过搜索引擎及其他网站的链接来获取网络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而是要主动出击。
8 缺乏适应网络银行发展的人才
网络银行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和金融的高度渗透性,既通晓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又懂金融实务的双栖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并做出积极回应,网络银行尤其是其管理层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
2.如何强化网络银行风控?
答:
网络银行交易虚拟化、服务个性化、经营混业化、监管国际化等特点正是网络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的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决定了网络银行引发风险的因素以及这些风险的影响与传统银行的不同。除了传统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外,网络银行还由于其特殊性而存在新的风险:安全风险、信用风险、观念风险、法律风险、产品设计少、营销问题、人才匮乏等风险。网络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有:内部机构设置不协调、网上银行技术支持落后、网上银行监督不力、客户操作风险意识淡薄。由于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时间短,正处于大力发展时期,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还没有成形的理论和模式,同时银行的操作风险防范与社会环境、法律框架有关。只有找出影响网上银行安全性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提高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打消用户的疑虑,使更多的客户使用网上银行。银行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消除网上银行安全之忧:在行政管理方面,目前国内很多银行的IT系统与安全管理者没有实际的强制性权力,建议重组银行内部组织架构,将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重整,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安全工作,并加强安全管理部门的力量和权力,使安全管理的强制性得到落实。在技术手段上,则需要在用户认证方面进行作进一步改进。大力探索数字证书、虹膜认证、指纹认证等新型安全的认证方式,使得用户认证方面进行双重身份认证,在客户进行账户和密码进行一重认证的前提下,再进行新型的第二重认证,如此可大大降低账户窃取的几率,加强客户终端的安全。网上银行的客户,也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平时养成良好的网上交易习惯,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切勿使用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常用的名字,切勿向任何人透露密码,并避免把密码写入记事薄或电脑,不应使用进入网上银行所用的登入姓名或密码进行其他网上服务,切勿使用公用电脑或通过电邮的超链接登入网上银行的网站,定期查阅银行户口结余及交易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