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中的主要难点与对策!
答:难点:
(一)、历史包袱沉重
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包括四部分:
(1)、农行和信用社脱钩时从农行划过来的不良贷款;
(2)、国家实施保值储蓄期间本应由国家财政负担的保值储蓄的利息贴补支出;
(3)、合并农村合作基金会时带进来的呆账;
(4)、信用社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的不良贷款,许多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必然限制下一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制度选择空间,也将制约农村金融改革。
(二)、治理结构方面存在弊端
(1)、在产权关系上,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只是形式上的,实际上是完全由政府部门控制的准国有企业机构。
(2)、在激励机制上,主要依赖没有长远打算的年度考核,不仅许多年度考核指标不切实际,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此外,内部的激励和惩罚的力度不够,使信用社的职工觉得经营的好坏与个人的利益没有很强的关系,而信用社主任频繁更换和不明确任期,也难以在信用社内部形成长期的激励机制。
(3)、信用社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或无效,使信用社为了短期利益而进行各种违规操作。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
(1)、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性落实不够。
(3)、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先性体现不明显。
(4)、内部控制执行的权威性难以保证。
对策:
由于农村信用社面临严重的制度环境和内部治理方面的问题,信用社需要有更加彻底的改革,小修小补的改革方式很难使信用社摆脱目前的困境。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由于政策和自身经营的原因造成的严重不良贷款问题,根据国务院{2003}15号文件,人民银行在八个试点省市已经通过发放专项再贷款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来帮助信用社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信用社自身而言,产权改造和合理的治理结构的形成以及金融服务的创新是更迫切的任务。 产权明晰是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这里既涉及原有产权的明晰化,也涉及新增资产产权的明晰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原有产权的明晰化是基于公平的考虑,新增资产产权的明晰化是基于效率的考虑。只有兼顾公平和效率,信用社的改革才能顺利推进。无论是信用社由县乡两级法人向县一级统一法人过渡,还是条件成熟建立农村合作银行,甚至农村商业银行,都有一个原有产权明晰化的过程和新增资产产权明晰化的必要。在产权明晰化的基础之上,按照产权的组织形式选择适当的企业治理结构。如建立县统一法人的信用社,可以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监事会履行内部监督职能。建立农村合作银行的,可以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同时建立"三会"之间的制衡与激励机制。
问题2、你认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最终目的:
农村信用社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开拓来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进行适合"三农"金融需求特点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特别应该注意吸收非正规金融的优点,而不是片面地向所谓的现代金融机构转化,使自己更加灵活,更富有创造力,通过与非正规金融的竞争来扩大对农村市场的占领。
实现途径:
(一) 、改革之路市场化
一是改革方式的市场化。要从信用社的实际需要出发推动信用社的自我改革,而不是仅靠行政推动型的改革。
二是改革主体的市场化。省级政府,银行业监管当局中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应严格限于市场化的间接调控和监管领域。
三是改革对象的市场化。农信社作为改革对象,首先必须赋予其企业的本质特征,既然是企业,赢利性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
(二)、具体运作产权明晰化及企业治理结构规范化
产权必须是单纯的经济性质的权利;不同的交易主体之间必须是明确的界限。出资者的所有出资额构成企业的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具体负责管理,经营,处置。出资者或者股东享有出资者权益,尤其是获得股利和分红的经济权利。
企业治理结构规范化的核心内容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此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下关系:不同出资者之间的关系;出资者与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企业法人内部三会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区域特色多元化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比照股份制的原则和做法,实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改造有困难而又适合搞合作制的,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合作制。
(四)、市场定位产业化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任何区域经济增长,发展,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我国农村地区往往是有资源,无产业,无主导产业,更谈不上完整的产业链条。没有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的支撑,区域经济只能是简单的再生产,无法利用加工增值的利润形成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这是农村经济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所在。只有抓住区域的主导产业做文章,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症结,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五)、目标定位城市化
农信社改革之后,其目标定位应该立足农村城市化进程。正如围绕产业化做文章一样,产业链越向后延伸,产业的空间选择必然趋向于城市。农信社只有立足农村城市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减轻自身的支农负担,实现自身的解放。
市场化改革是基础和前提,具体运作的产权明晰化和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化是条件,区域特色多元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要求,市场定位产业化和目标定位城市化是服务"三农"实现农信社自我发展并且最终完成向真正银行转变的必由之路。
问题3、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