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定位,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融纽带的作用。
二、做大做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品牌。
三、创新发展、开拓业务,满足多种金融服务需求。
四、转换机制,保证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内 容 摘 要
“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对肩负农村金融主力军职能的农村信用社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存 实力与责任不匹配的问题,但是,通过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反哺农村、回报农民,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就一定能够发展壮大起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明确定位,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融纽带的作用。
二、做大做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品牌。
三、创新发展、开拓业务,满足多种金融服务需求。
四、转换机制,保证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农村信用社要做现代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对肩负农村金融主力军职能的农村信用社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是说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既面临着拓展业务领域的机遇,更面临业务拓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的挑战。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存在着实力与责任不匹配的问题,但是,通过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反哺农村、回报农民,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就一定能够发展壮大起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明确定位,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融纽带的作用
明确“立足‘三农’,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充分满足农民、城镇居民、中小企业等不同群体对金融服务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同时,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找准信贷投入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放,努力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需求。“十一五”期间,郸城县农村信用社计划信贷投入总量年均新增贷款余额2亿元,年均新增农业贷款余额要达1.9亿元以上,农业贷款余额占比达95%以上。
二、做大做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品牌
重视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广和扩大贷款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在按规定报批或咨询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授信额度可达5万元。对超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以上的农户融资需求,在认真研究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农户联保贷款业务,以适应农民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业、产业化农业、加工运输业等的信贷需求;农户联保贷款可结合实际适度提高授信额度,经报批或咨询,最高可达20万元。
同时,多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配合地方政府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有合同订单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公司+农户”产业链的种养加工优势龙头企业和相关农户加大信贷支持。
三、创新发展、开拓业务,满足多种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开拓小额信用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移植和借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管理办法和经验,积极稳妥地试办中小企业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扩大农民就业,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二是拓宽服务领域。为激活农副产品流通,增强农民收入,鼓励城镇居民、个体私营户、中小企业到农村收购、贩运农副产品,对城镇居民和小企业经营农副产品流通的融资,可视同农户贷款,采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管理办法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回忆中间业务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金融代理服务;争取全面代理农村通讯、水、电缆用和农村保险业务;针对富裕起来的新农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加大理财、咨询、担保、消费贷款等业务的开发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四是引导农村合理消费。挖掘和推进农民住房贷款业务,在政府补贴和农民自筹的基础上,给予建房投资20%-30%的贷款支持;结合地方政府“三村”(文明村、小康村、生态村)建设,积极开办涉及农民家庭通电、通气(沼气)、通讯、通水、等综合类消费贷款业务,帮助农民改善生活质量。
四、转换机制,保证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扎实进行统一法人联社组建工作,认真推进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薪酬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有效、约束严格、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经营机制,充分激发内部活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用社金融服务体系,合理设置和摆布机构网点,要求各信用社金融服务必须覆盖到各个乡村,在分散、偏远、业务经营达不到保本点的地区,要求采取游动服务、定时定点服务等方式,确保农村群众享受到金融服务。加大电子化网络建设力度,提供新的现代信用支付手段,在广大农户中推广一卡通等现代支付工具,让农民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金融结算服务。
参 考 文 献
1.任树云,《农信社要做现代农村金融主力军》,《中国信合》2006年7月
2.孟庆仑,《“三招”助推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