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新还旧风险的产生
二、借新还旧存在的主要风险
三、化解借新还旧,提高信贷质量
内 容 摘 要
借新还旧是农村信用社业务运行中已存在的一种潜规则运行的形式,央行人民银行对开展此项业务有严格的规定,但农村信用社实际操作中,借新还旧还被滥用之势,给农村信贷带来了风险,在基层工作多年,我深感“借新还旧”所带来的信用社信贷业务的风险和对客户的依赖及追贷的难度,应加以防范和控制。
论农村信用社贷款借新还旧风险的
产生及防范措施
借新还旧是农村信用社业务运行中已存在的一种潜规则运行的形式,央行人民银行对开展此项业务有严格的规定,但农村信用社实际操作中,借新还旧还被滥用之势,给农村信贷带来了风险,在基层工作多年,我深感“借新还旧”所带来的信用社信贷业务的风险和对客户的依赖及追贷的难度,应加以防范和控制。
一、借新还旧风险的产生
资产质量是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近年来,一些信用社为压缩不良贷款,完成上级社所分配的信贷任务及指标,采用借新还旧的方式来应付贷款借新还旧,不仅成为掩盖不良贷款问题的“避风港”,而且成为不良贷款新的发生源。同时也将使部分贷款责任人因此在本年度逃脱责任追究,为信用社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某信用社调查发现,在借新还旧贷款审批的尺度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三类借新还旧的审批条件均不同程度的放宽和变通,并出现第四种借新还旧情况,在37笔期限不匹配类借新还旧贷款调查中,有11笔贷款在实施借新还旧贷款前已经成为次级贷款,在27笔资产保全类借新还旧贷款中,部分贷款未实施包括担保时效、完善抵押手续等实质性保全措施。而将部分压缩贷款本金,维持客户还贷款信心等情况,划分为资产保全类借新还旧贷款。
二是部分经办信用社对已存在种种不良经营迹象的借款人,仍然对其贷款实施不压缩金额、不附加条件的借新还旧,有人为掩盖不良贷款之嫌,调查数据表明,该信用社自主审批的23户贷款客户46笔贷款中,有29笔贷款为无条件借新还旧。
综上所述,借新还旧如不进行、严格控制和有效监管,将对农村信用社资产的真实性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分析“借新还旧”产生的原因,采取有产钳措施化解风险,是保证农村信用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二、借新还旧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借新还旧往往不能真实反映贷款质量,而且误导上级信用社正确决策,对不符合借新还旧的客户给予借新还旧,不仅是一种变相的短期经营行为,而且掩盖了贷款的质量,使贷款失真,误导上级信用社对不良贷款的正确决策,从而形成新的信贷操作风险。
(二)借新还旧造成信用社错过最佳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时机。客户贷款到期不能按期归还,多数情况属于客户经营发生了问题及纠纷,说明了贷款质量变化的前期信号,风险加大。
(三)借新还旧对银行内部管理及客户贷款管理工作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不良贷款压缩,使信用社管理人员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在不行,就借新还旧”,增加了信用社的收贷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客户对信用社的信任度,更严重地会降低客户的还款意愿。
(四)借新还旧补办抵押手续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在借新还旧中办理的补办抵押多属于事后抵押性质,抵押的法律效力低,在法律上难以确认,在清偿还款时存在争议,存在着法律风险。
三、化解借新还旧,提高信贷质量
基层信用社工作多年的经验,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借新还旧的风险对信贷事业的危害,根治因此产生的不良贷款,除了要加大力度,认真监测外,还应在贷款的责任追究、季、年度考核的制度及措施上加以规范。
(一)进一步建立信用社到期贷款借新还旧管理内控机制,属于正常周转使用的优质客户实行“转期续贷”对不属于正常周转使用贷款的不良客户则被动转贷。实现对风险管理的垂直管理。
(二)进一步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重现贷款到期期限和还款期限的匹配制度,深入进行贷前调研,测算还款期限。加强贷后管理,千方百计把握好收贷时机,有必要时,上门收贷。
(三)对贷款分类管理,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直接信贷员要引导客户“回收再贷”,而不是“借新还旧”,在贷款定价上,对借新还旧要规定较高的利率水平,使明白“借新还旧”的财务成本,促使客户归还贷款。同时,加强借新还旧贷款的管理工作,对借新还旧视同不良贷款来管理,评价客户的还贷信誉。
(四)贷款办理抵押时,要防止第三人以抵押贷款的方式造成借新还旧。以免造成“借贷双方恶意串通欺骗第三人”抵押担保,避免法律纠纷。
借新还旧是农村信用社业务运行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我认为基层信用社办理此项业务时要严格执行央行的有关规定,根据客户的经营支行情况,对经营好、信誉好的客户适当应用。决不能把借新还旧当成缓解信贷任务和逃避监管的一种手段,否则,将会加大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造成信用社贷款质量降低,给信用社业务的正常运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必须严格按章办贷,加强内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借新还旧带来的风险,保障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新农村发展的经济后盾。
参 考 文 献
一、杜素梅《论银行贷款借新还旧风险的产生、成因及防范措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二、《金融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