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要是通过增加企业收入,储蓄主要是通过推动投资。
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
几点思考
内 容 摘 要
消费主要是通过增加企业收入,储蓄主要是通过推动投资增加,两个都对GDP有贡献,GDP可分为民间消费、民间投资、政府支出等。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家庭,收入高的时候,消费越多,收入低的时候,消费越少,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我们每个人恰恰正在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所阐述的道理进行着我们日常的消费和储蓄;而生命周期理论则试图对这种现象进行描述并将之运用于对一国宏观经济总量,如:总消费与总储蓄的变动分析上。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个人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以在他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
论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储蓄,从现象看是货币储存过程,似乎是货币的转手保存,属于货币流通范畴。但从实质上看,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转化环节,应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消费经济范畴。因为储蓄的目的和意义最终是为了消费。从本质意义上说,储蓄依赖于消费,作用于消费。
消费主要是通过增加企业收入,储蓄主要是通过推动投资增加
我国从GDP的决定式来看:GDP=C+I+G+NX。GDP可分为民间消费C、民间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其中,1997年,我国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7.5%,民间投资占GDP的比重为36.8%,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1.4%,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为4.3%。显然,民间消费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民间投资,两者之和占到84.3%。而民间投资从根本上说也是由民间消费决定的。人们预期未来将产生稳定的高收入而足以支付高价值商品的购买支出时,人们就会通过贷款购买该类商品,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付这笔贷款。同时这一生中消费水平与储蓄率保持大体稳定的状态。而当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贷到足够的款项满足其正常的消费需求时,便产生了所谓的流动性约束。他将不得不提高当前的储蓄率,降低当前消费水平,以积累到足够的钱去购买该类商品。
2)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人们为了给后代留下遗产而提高储蓄率、减少消费水平,进而造成了目前总需求的萎缩。因为过去人们同样有为后代留下遗产的遗愿,现在与过去并无太大区别。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通过开征遗产税来调节总消费、总储蓄的可行性。政府通过开征遗产税,将对人们为后代留下遗产的遗愿产生抑制作用。这样人们就倾向为后代少留甚至不留遗产,而这就相当于在人的一生中减少了一大笔“费用”支出。人们为保持一生中消费水平的均匀分布,就会将这笔“节省下来的”支出平均分摊在一生中用于消费,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将趋于提高,而边际储蓄倾向趋于降低。
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
消费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面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4)几点思考
中国的储蓄与消费一直以来受到外界关注,中国现在是一种商品消耗密集型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商品价格增长受到了成本制约,而国际油价持续上升等因素都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压力。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居民的消费担忧。由于城镇和农村居民都感觉并未积累足够的收入来满足生活所需,因此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储蓄量,居民的不满意度使得政府鼓励居民消费更加困难。
参 考 文 献
1、上海证券报 日期:2006.04.24 08:11
2、.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消费结构》课题组:《扩大内需与消费政策调整》,《财政研究》1999年第7期。
3、(美)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1997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