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争:挑战炼就强者
二、市场:风险与效益的博弈
三、人力:人才与人才价值
内 容 摘 要
核心竞争力是有效整合企业资源而形成的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已被国内外先进企业证明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业界称为“核竞力”,寓意威力无比的竞争能力。在市场加速开放的环境下,农村信用社“一统”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已被全面打破,为了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信用社如何作出回应,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
论农村信用社
−—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
核心竞争力是有效整合企业资源而形成的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已被国内外先进企业证明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业界简称为“核竞力”,喻义威力无比的竞争能力。在市场加速开放的环境下,农村信用社“一统”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已被全面打破。为了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省联社作出“打造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决策层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前瞻意识、危机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作为一名基层员工,了解并理解自己所在企业的发展方针和重大政策,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更好地开展工作,笔者阅读了相关资料,结合自身体会,试就“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竞争:挑战炼就强者
农村信用社偏居农村,几十年来基本垄断农村金融市场,受市场竞争的冲击基本为“零”,加之体制落后等诸多原因,造成其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危机意识严重缺乏。历经多次改革,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集中表现为发展速度慢、员工素质低、资产质量差、服务手段落后。在开展业务上,表现为“小项目”做不好,“大项目”做不了,扶持起来的一些优质客户流失他行,他行的不良客户返流农村信用社。所经营的业务大部分是高成本,高风险业务,资本充足率低,收益成本率低,风险集中度高是目前农信社普遍的经营特征。 然而,在农村信用社发展压力不断增大的同时,其经营环境-农村市场却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产业规模化,城乡一体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特别是国家对“三农”经济发展政策的倾斜,掀起了农村市场的又一轮强劲发展,从而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成为多家金融机构觊觎的下一个目标市场。从目前的形势看,农业银行、农发行等大型专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经营实力和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毫无疑问将直指我们的高端客户业务,邮政银行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合作社则争抢我们的中低端客户,由此迎来农村金融市场“群雄共舞”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谁更能贴近市场,整合资源,体现出自身的“核竞力”,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反之,则是黯然出局。
农村信用社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农村市场上经历了几代人的“精耕细作”,资金实力在不断增强,存贷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应看到,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整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和农信社在乡镇独家经营的局面所形成,而我们的内部管理、企业文化、核心技术、产品开发、营销水平等,与其他银行相比差距甚大。多年的“井底”环境已经消耗了我们过多的活力,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我们的优势将逐渐蜕化,劣势将全面暴露。显然,没有竞争就形成不了“竞争力”,竞争所带来的“鳗鱼效应”,必将迎来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高峰。只有竞争,才能清理出我们多年集聚下来的沉疴,只有竞争,才能激发出我们的发展潜力。在无情的市场上,在激烈的刀兵相见的拼斗中锻造出坚强的自己。对于“生于斯,长于斯”而且从未离开过农村市场的农村信用社,只要加快整合资源的步伐,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市场,在竞争中打造出“核竞力”,就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
市场:风险与效益的博弈
金融业向来是反映和积聚市场风险的中心,农村信用社作为其中一类企业,防范风险当然是经营管理的首位,同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经济个体,获得良好的效益又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者强调“谨慎”,后者追求“开拓”,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如果过分强调风险,回避甚至惧怕风险,“唯风险”或“风险至上”,我们在市场上的路将越走越窄。如果忽视风险,盲目追求效益,一时辉煌之后必然是轰然坍塌的结局。从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观察,正是这两者之间的博弈,推动着整个金融界管理理念与经营实践的创新与进步,使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资产管理模式开始,经历负债管理模式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形成今天广泛推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一篇范文中这样说:银行的基本职能就是预测、承担和管理风险。由此可见,银行经营的本质即是风险,其经营效益的本质即是风险收益。风险与效益时刻相伴,银行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取效益,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必须管理风险,高风险隐含着高效益,追求高效益意味着承担高风险。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对市场风险的过分恐惧而放弃市场,相反,是在开发市场的过程中,开发和完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预测、防范与管理能力。
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要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打造超越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人力:人才与人才价值
支撑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归根到底在于人才。何谓人才?著名的美国企业家、学者卡耐基认为:人才就是能为企业持续不断地创造财富的那部分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体,企业永远是以追求效益为第一目的,在这个前提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不断淘汰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甚至有损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同时不断引进、充实、激励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利用人才将企业的发展一步步推向高峰。
在货币经济学中有一条理论叫做“劣币驱逐良币”理论(格雷欣定律):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在一个企业中也是如此,如果把品德优良、业绩突出,能力非凡的表现比作“良币”,把品德低劣、作风漂浮、投机取巧的表现比作“劣币”。当企业对“良币”与“劣币”的认可和价值体现一样甚至反向时,“良币”将会逐渐被员工隐藏,或者拥有“良币”的员工将会离开企业,致使企业最终只剩下“劣币”,这样的企业的后果不言而喻。
因此,农村信用社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员工队伍,而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员工队伍的前提,是建立并执行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任人唯贤,论功行赏,让“良币”更“良”,数量更多,从而形成一支斗志昂扬,能力突出的员工队伍,如果离开这个前提,农村信用社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行动必然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