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农信社内控制度及实施及存在问题
二、提高农信社内控制度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内 容 摘 要
近几年来,肇庆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内部控制依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1、制度建设不完善,有效性的基础不牢固。2、操作性风险错误或事故略有下降但难以根绝。3、内控程序不够科学,执行流于形式或难以实施。4、内控部门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内控考评机制。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就提高农信社内控制度有效性提出对策及建议:1、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提高内控制度有效性提供保障;2、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内控建设的制度基础;3、实施流程化银行管理模式,防范操作风险;4、改革内部稽核机制,建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5、培育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6、建立责任明确的内部激励机制。.
农信社内控制度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基础和关键。近几年来,肇庆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内部控制依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本人在此以四会市为例,对当前的农信社内控制度进行了粗浅分析。
一、当前辖区农信社内控制度有效性评价
1、初步建立了内控制度体系,但制度建设不完善,有效性的基础不牢固。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制度建设滞后。如在信贷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沿用以往“单户贷款发放最高余额不能超过农信社的资本总额的30%,各农信社最大前十户贷款余额不能超过农信社的资本总额的150%的规定,这与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对单一客户信贷集中度不超过10%及单一集团客户贷款不超过15%的监管标准相抵触;另一方面,部分制度不切合实际。如规定各币别残钞需成捆方可上缴联社,这造成基层农信社普遍存在库存残钞余额较大,且停留时间较长的现象。
2、操作性风险错误或事故略有下降,但难以根绝。在调查中,本人发现诸如柜员没有按照规定的频度修改口令、部分手工登记簿设置不全或记录不全、业务交接登记不规范、印章使用不规范等操作性问题,屡查屡犯,难以根绝。
3、内控程序不够科学,难以发挥作用,执行流于形式或难以实施。这主要表现在信贷业务的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中,对调查对象未进行详尽的分析,调查流于形式,贷后检查也存在大量走过场的现象,对存在问题没有跟踪整改,对经办人员没有作出处罚以示惩戒,使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的风险分析和风险发现功能怠失。如在大额现金支付中,其审批制度规定5万元以上的现金支付需农信社主任审批,若主任外出,大多数机构则先付后批,事后补签了事,有时甚至忘了补签,以致该审批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为大额现金支取大开方便之门。同时,监督手段的相对落后、监督人员的素质问题,也都导致了农信社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监督不力的情况,弱化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4、内控部门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内控考评机制。目前,农信社系统均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还按照银监部门的要求设立了合规部,但还没有建立起内审部门直接向理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负责的体制,合规部门尚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因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也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且内控执行情况也没有纳入年度考核,因此,内控制度对基层社的约束力不够,影响了内控执行力的提高。
二、提高农信社内控制度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1、应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提高内控制度有效性提供保障。目前,农信社的“三会一层“普遍存在形似而神无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因此,改革后的农信社要严格按照”三会一层“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科学管理、透明决策,真正建立决策、管理、监督、执行各环节相互协调、彼此制衡的管理体制。其中,特别是监事会要与监督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人员有机结合起来,对实施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首先是监事长对决策过程的监督,监事长应列席理事会会议、主任办公会议及有关信贷、财务、人事等方面的重要会议;其次是对决策执行结果实施监督。对理事会作出的每项决策,在主任组织实施后,监事会随之实施跟踪监督,检查决策实施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为决策修改提供依据,提高监事会的独立地位和监督职能。
2、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内控建设的制度基础。全面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根据业务处理的变化,整合现有业务管理模式。修改完善现有信贷管理、资金管理、会计管理、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还需根据当前农信系统风险比较集中的信贷业务、会计出纳业务,进一步规范结算账户的对账制度,明确对账的各项要求,建立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内部业务台账与会计之间的对账制度。通过完善各项制度来约束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所有风险点,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实施流程化银行管理模式,防范操作风险。应按照“流程银行“要求,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基础管理水平。通过强化制度管控、流程管控、人员管控和设施管控等措施,全面控制操作风险。切实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和制度学习,提高员工对制度、流程、职责的掌握程度,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和制度意识。加强制度、流程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通过多种形式对员工操作过程进行实时抽查,并对不规范的操作习惯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
4、改革内部稽核机制,建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目前内部稽核部门对监督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普遍存在临时性、特殊性和应付性稽核。首先,可在市办成立一个稽核中心,负责对全辖农信联社的稽核检查,由市办直接管理,以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稽核队伍。可通过较高待遇等措施吸引德才兼备的人员,通过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稽核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加强稽核监督功能,完善内控体系。稽核部门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及时将检查评价的结果反馈给经营管理层,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评审改进,以增强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同时各联社的合规部门则侧重于业务办理整个过程的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转变。
5、培养诚信敬业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胜任能力和诚信度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行为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因此,应通过培育金融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建立以提高员工素质和敬业精神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创造公平、平等、择优的用人环境,严把用人关,建立健全对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的考核、任用、监督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交流、岗位轮换、任期离任稽核制度。
6、建立责任明确的内部激励机制。严格考核,明确奖罚,对有效执行制度的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为违规违章的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同时,可将员工的执行制度情况与奖金和职位升降挂钩,建立科学的、正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内控执行力的内在压力和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汇编》
2、陈琦 吴锵,《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实施执行分析建议》,《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第4期
3、刘驹,《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现代信合》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