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流动资金普遍偏紧,中小型民企更为突出………………………………1
二、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1
三、资金短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4
四、建议与对策………………………………………………………………………5
五、参考文献…………………………………………………………………………8
内 容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有效解决一问题,本人以自己所处的行政区域为视角而展开探讨,通过对产生问题的成因分析,找出症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现行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探讨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据我县工业景气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全县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满足率为49.7%,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75.5。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原因既有企业自身的困惑,也有金融部门的因素,还有宏观调控政策及原材料价格上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值得有关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探讨。
一、企业流动资金普遍偏紧,中小型民企更为突出
据我县城调队对30家企业景气问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第二季度企业资金环境普遍偏紧,在30家企业中,认为流动资金偏紧的占32.7%,一般的48.4%,充足的占18.9%,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78.9,比去年同期减少12.5个点,处于不景气区间。从企业规模看,中小型民企资金紧张状况比大型企业更加突出。2005年二季度,大型企业的景气指数为107.4,企业融资指数为109.5,而中小民型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81.6,企业融资指数为71.4,两项指标均比大型企业低得多,这说明中小型民企资金紧缺状况更为严重。
二、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
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水平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站稳脚根,必须要使出混身解数,才得争得一席之地。即使是争得一席之地的企业,但因在竞争中耗费成本增大而元气大伤,企业盈利空间及水平将非常有限甚至赔本。那些没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就更不用说了。如建筑行业,目前由于建筑业市场僧多粥少,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许多施工企业纷纷竞相压价,有的甚至用低于成本价报价投标,由于低价中标,使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少,造成施工企业的行业利润较低,加剧了资金的紧张程度。生产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不惜亏本经营,造成亏损占用大,使资金紧缺的局面雪上加霜。
(二)企业信用缺失,企业资金回笼困难。现阶段由于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失信机会成本低,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使许多中小企业出现道德风险,对群体利益造成伤害。因此,在各项商业活动中,导致企业销售货款难以回笼,应收帐款数额居高不下,“三角债”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据县统计局提供的数字,2005年全县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平均为3.64次,其中工业企业为3.92次,商业企业为4.53次,服务企业为5.81次,建筑企业为0.31次。
(三)企业生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对加重了企业资金紧张程度。随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变成了民营企业,而企业在支付改制费用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上,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一来,生产规模的扩大自然对资金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大。如我县一家烯土生产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由原来的年产烯土1000吨扩大到年产3000吨,需新投入资金1300万元,除企业自筹的500万元到位外,缺口的资金800万元仍未有着落,使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四)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去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速度较快,特别是与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煤、油、水、电,价格上涨非常明显,企业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物价的上涨而无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流动资金需求攀升。
(五)企业融资渠道窄、门坎高、难度大。目前,企业在融资方面的渠道是非常有限的,除直接融资(证券市场获得)和间接融资(从金融市场获得)两种方式外,供选择的其它融资方式少之又少。再加上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实行的是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使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更为突出。
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要想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获得资金支持简直是异想天开、难上加难。其原因:一是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标准高、审核严;二是手续繁杂,审批的时间长。唯有寄希望于金融机构贷款上的支持。而要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也不容易,一是宏观调控要求银行对贷款实行总量控制,因此各商业银行放贷条件日趋严格,同时为了降低风险,贷款门坎越来越高;二是民营企业的规范运作程度与银行的信贷条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银行为了达到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平衡,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必须而且应该坚持严格的信贷标准。另一方面,目前中小企业的规模小,有效资产少,财务管理很不规范,无法满足银行的信贷要求;三是贷款实行终身追究制,因此现时的贷款多实行抵押贷款,以保证贷款放得出收得回。很多企业往往因拿不出有效抵押物而“望门兴叹”,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三、资金短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给企业生产经营所带来负责影响是比较大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短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是较大的,如果资金不足,企业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无力,那么一定会制约着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开工不足和竞标困难,使企业不能按合同正常履约,既影响企业的效益,又影响企业的信誉,对后续订货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企业不能在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大量购进,增加原材料储备,而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四)直接影响到企业对生产经营的管理决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由于资金紧缺,一些利好项目因资金不足最终与企业擦肩而过,往往会错失发展良机,即使有好的经营决策思路,但却难以实现。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银企合作,促进诚信互利双赢。事实上,从资金流向和资金存量来看,银行的资金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从金融部门获取的资料显示,2004年德庆县金融机构的存贷比率为45.3%,而2005年存贷比率已下降到39.9%,存贷比例远未达到75%的要求。因此,各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应在诚信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建立合作机制,搭建融资平台。金融机构要与时俱进,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中小企业则要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与协调,改善银企关系,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企业的支持与扶持,建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好银行贷款,通过准确定位、瞄准市场、降低成本、规范管理、发展壮大。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采取各种措施,盘活企业资金。一是搞活企业资金,积极开展清仓压库,减少非生利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核算管理,开源节流,严格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加强产品销售环节的管理,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四是积极清理债权、债务,加速资金周转。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要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制度创新步伐,结合中国国情,在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的主融资渠道作用。一是通过创建信用社区、信用镇村活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增强银企双方的信心;二是积极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引导和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成立担保机构和开展担保业务,引导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为企业筹措资金开拓更多的渠道。此外,各级政府应加大对重点优势企业的保护力度,对一些有市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信贷、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尽快解决企业资金偏紧的难题。
(四)引导、规范、管理民间融资,发挥民间融资的补充作用。
企业在无法获得正规金融资金支持时,大部分资金往往是通过民间借贷中获得。民间借贷主要发生于亲友、同事、生意伙伴之间,信息较透明对称,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低,违约机会成本高。在金融市场不发达,正规金融又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活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民间借贷不景不受法律保护,容易发生经济纠纷。因此,首先,政府要建立民间借贷活动的法律、法规,把民间借贷规范化、正规化。其次,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引导、规范和管理,积极引导、规范和管理民间融资市场,使其从隐蔽走向公开,促进其规范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政府部门多给企业提供支持与帮助。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同时,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地方政府要想企业之所想,通过牵头举办银企融资洽谈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等途径,积极为银行与企业之间搭桥铺路,真正发挥政府就是服务这一职能;二是要深入企业了解实情,关心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如企业的“三角债”问题、劳动力组织以及各种税费减免等等,要及时予以解决,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此外,还要不折不扣地把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排扰解难,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德庆统计》2005年第九期
2、《德府信息》2005年第十二期
3、《2004年德庆金融机构信贷收支分析》
4、《2005年德庆金融机构信贷收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