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 内容摘要
P3....P9:正文
P10………参考文献
内 容 摘 要
一、加强小额信贷问题研究,认真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对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水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管理还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小额贷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四、省联社关于小额贷款管理的举措
对小额信贷问题的研究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风险分析与探讨
一、加强小额信贷问题研究,认真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对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水具有重要意义
我自1995年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以来,从事信贷岗位经营和管理工作已有10余年时间,对信贷管理、尤其是小额信贷管理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认识到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文分析研究,能对加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管理、有效防范小额信贷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就以“面向农村”为发展根基、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相对其他商业银行而言,农村信用社有点多面广、贷款客户分散、贷款业务额小笔数多的特点,小额贷款在贷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以我所在的XX市农村信用联社为例,该联社2008年末各项贷款229,954万元,其中小额信用贷款37,658万元,占16.38%,其中四级分类不良贷款31,836万元、小额信用不良贷款就有13,798万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6%和不良贷款总额的43.34%,不良贷款长期“肿胀难消”,成了农信社发展腾飞的沉重包袱,由于小额贷款以客户的信用为担保,没有物的保证,因此小额贷款一旦形成不良贷款后,化解就非常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贷款不断沉淀,往往最终形成损失贷款,以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2008年末,该联社账龄在10年以上的小额不良贷款就有4,459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14%,账龄在20年以上的小额不良贷款有1,206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79%。按照五级风险分类来划分,逾期361天以上的贷款,就可以定义为可疑贷款,这部分贷款就成了农信社的“鸡肋”—清收无望、弃之可惜。
由此可见,加强小额贷款管理,对防御小额信贷风险、保全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管理还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因素影响
一是社会诚信度不高,客户信用意识淡薄,由于我国在个人征信方面起步比较晚,对个人诚信的约束度不高,导致社会诚信总体偏低,虽然近年通过国家大力倡导公民素质建设和诚信文化建设的努力,社会诚信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客户诚信意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利用农村信用社管理缺陷和相关法律制度缺陷骗取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资金的案件和事故还屡有发生,导致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增加。
二是农村信用社客户具有量多、分散、流动性大的实际特点,管理面临困难更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加,农村信用社客户举家外出打工谋业不在少数,而农村信用社往往存在基层信贷管理人员偏少(我所在的XX市联社一个基层信贷员大多要负责5个村以上的信贷业务)的实际困难,导致农村信用社无力对这部分流动客户贷款的监督管理。
三是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畅,经营管理受地方政府干预较大,在2006年以前,农村信用社往往以区镇为核算单位,工作离不开地方党政部门的干预,特别是农村产业化调整以及兴办乡镇企业时,往往出现地方政府出项目、农村信用社出钱买单的情况,由于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调整中急于追求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在项目发展上盲目上马,项目失败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就成了“打狗的肉包子”。
四是小额贷款保障度底,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放出门的门槛低,往往凭客户信用和用途需求发放,没有物质保障,如果借款人经营出了问题或者突发事故,贷款资金直接面临损失;加上“贷款逾期两年无有效催收记录,贷款诉讼失效”的法律规定,为个别借款人躲债、逃债提供了“保护伞”,更加不利于农村信用社主张和维护自身信贷债权。
(二)主观因素影响
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管理在主观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管理缺陷与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缺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相对其他专业银行而言,农村信用社起步晚、家底薄,积累的管理经验没有其他专业银行丰富。
二是部分管理者和经营者对小额贷款风险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小额贷款无足重轻、不会左右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局势,放松了对小额信贷应有的重视和管理;
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自身职业道德低下,无视制度违规违纪屡有发生。相对其他专业银行而言,农村信用社员工有行政过来的、有顶班上来的、专业技能欠缺,1998年以前,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村基本上都有信用站代办员,个别素质不高的代办员内外勾结、以权谋私,化整为零发放假名、冒名、顶名等小额信用贷款,造成不良贷款垒大户的现象;
四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长期以来没有一套完整科学、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以前一直依附于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往往照搬其他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缺少适合于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
三、关于小额贷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根据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防范风险,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树立独立自主的经营和管理意识
要谋求发展,农村信用社必须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沿着商业化的路线,摆脱地方行政干预,在积极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同时,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不能盲目跟着地方政府的指挥棒转,要把自身定位到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位置上来,在小额贷款的投放和管理上要做到独立自主、对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审慎的处理。
(二)农村信用社要多策并举维护主张债权
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发展不断净化,也需要农村信用社自觉主动地去培育,在这一点上,农村信用社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应对社会实际情况,不能单靠社会的力量。为此,农村信用社一是应加强和地方党政以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取得地方党政部门对打击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工作的合力;二是应注重加强自身法律以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育一批懂管理、精通法律知识的干部员工队伍,在日常的工作中,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和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总而言之,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打击逃废债务者,起到震慑作用,让违约失信者流泪甚至流血,付出应有的代价,保证强制信用的高压态势。
(三)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俗话说“外盗易擒、家贼难防”,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一是要建立完善科学并且切实可行的小额贷款管理措施和办法,明确小额贷款从“调查受理——审查发放——检查收回”等各个环节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让经办人、决策人、监管人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二是要完善小额贷款责任追究制,对人为因素形成不良和损失的小额信贷,落实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要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在小额贷款管理上的工作责任心。
(四)加快电子化建设,将小额信贷客户个人征信等纳入计算机管理,加强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授信管理工作
当前,小额信贷管理风险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主要是小额信贷客户群体数量多、分散以及流动性大的原因造成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一是应该完善客户个人征信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基础工作,在银行业以及其他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共享信息,让此地此时违约失信者即使在异地彼时仍然能够还原不良信用记录的本来面目,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无处遁形;二是要加强客户信用评级和授信管理工作,构建现代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从建立适当的信用风险环境、建立良好的授信程序、建立恰当的信贷管理、测量和监控的程序、确保足够的信用风险控制、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作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对小额贷款的管理,有效防范操作和经营风险。
四、省联社关于小额贷款管理的举措
为加强对小额贷款的管理,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7年6月22日下发了《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操作规程》,从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农户信用评定、信用额度核定、贷款证管理、借款申请、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的发放和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对小额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有一定积极作用;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拟定在2009年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管理,对客户家庭人员组成、资产负债结构、信用记录、社会综合评价等基础信息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能够真实、及时、准确、客观反映客户基本信息,对加强小额信贷管理,防止主观臆断评价客户也会起到明显成效。
总之,小额信贷在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和促进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功勋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对于农村信用社经营者和管理者来说,它的风险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等客观实际问题仍然是存在的,不能对小额信贷管理的问题视而不见,也不能对小额信贷管理的问题夸大其词,应该正面应对、理性认识、科学分析,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让小额信贷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受经济危机冲击低迷的形势下,在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等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发挥出更大的光彩。
参 考 文 献
1、XX市联社2008年度业务报表、资金分析报表
2、《信贷管理制度汇编》(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2007年8月)
3、《金融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邹宏元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