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紧缩政策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影响
(一)货币紧缩政策下农信社的劣势
(二)货币紧缩政策下农信社的优势
二、当前货币紧缩政策下,农信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着力优势贷款结构,严控信贷规模
(二)切实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产质量
(三)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宽盈利渠道
(四)加强内部管理机制与改善外部环境
三、在货币紧缩政策下,农信社发展战略的应对方向
(一)增强资金实力
(二)提高贷款质量
(三)拓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
(四)衍生先进的金融工具,提高服务层次
(五)参与资金市场,加强同业合作
内 容 摘 要
众所周知,自2007年以来,针对经济偏热现象央行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先后6次提高利率,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控信贷规模。在如此密集的货币紧缩政策下,,农信社与商业银行相比,由于自身体制和机制问题,资产质量差、结算渠道单一和中间业务拓展力度不够等因素已成为制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瓶颈。为此,农信社在货币紧缩政策下,既提高盈利水平,又要控制贷款增加,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思考,谋求解决之道。为此本文通过从货币紧缩政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结合当前社会对农信社发展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分析,提出农信社的战略应对方向:通过增强资金实力、提高贷款质量、拓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衍生先进的金融工具提高服务层次、参与资金市场以及加强同业合作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通过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信贷资产管理以及拓宽农信社的融资渠道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降低流动性风险来解决农信社流动性风险问题;通过改善外部环境等等战略方向使农信社在货币紧缩的政策中寻找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从而实现农信社改革发展的目标。
论农村信用社——在货币紧缩政策下的战略方向
有人曾把一国经济比作列车,那么货币政策就如刹车的功能一样,控制着车速的快与慢。2008年,央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此,农村信用社如何善于在货币紧缩政策中寻找优势,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抢抓发展的机遇,实现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货币紧缩政策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影响
(一)货币紧缩政策下农信社的劣势。第一,货币紧缩政策加大了农信社的流动性风险。经过几次宏观调控,目前农信社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5%,较之前的8%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一倍多,这对于本身不良贷款比例偏高,存贷比例失调,资产变现能力弱的农信社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力度、密度前所未有的紧缩政策下,农信社流动性风险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第二,货币紧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农信社资产质量的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的趋势。第三,货币紧缩政策在某各大程度上导致农信社盈利能力的减弱。为此,在受宏观调控趋紧,信贷规模压缩以及自身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下,农信社将面临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的严峻考验。
(二)货币紧缩政策下农信社的优势。在关注货币紧缩政策带给农信社经营压力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农信社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一,央行区别对待政策下,农信社在化解流动性风险“有机可乘”。第二,严控的信贷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促使部分优质中小客户回流农信社。随着宏观调控的趋紧,商业银行无奈收紧信贷规模,使得相当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性资金需求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这一类型客户因贷不到款会转而求助于农信社。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农信社择优选择优质信贷客户的良好时机,农信社可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与优质客户建立起比较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农信社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综上所述,从紧的货币政策既有压力,也有机遇,农信社应审时度势,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农信社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货币紧缩政策下,农信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着力优势贷款结构,严控信贷规模。
就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来作说明,我省农村信用社要着力优化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配置信贷资源,平衡风险与收益,成本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季度投放的行业结构及期限结构等,加强对大额贷款的监控。如以下政策: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用好信贷额度,为优质客户腾出额度空间,将有限的信贷资金运用好;突出重点行业,加大对“三农”、节能环保型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从严控制“两头在外”企业授信;从严控制“三高一剩”行业贷款;加大对部分企业的关注程度,我省农村信用社需要重点关注四类企业:一是扩张速度过快、现金流难以保证的企业,负债率较高现金流较为脆弱,对银行贷款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投资房地产的企业,以外汇结算同时预收期较长的信贷资金以及融资等多层面的不良影响,避免因企业倒闭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连锁反应。
(二)切实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产质量。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国家要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格退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强房地产行业调控,这一系列政策已给农村信用社以警示,因此为防止不良贷款的增加,我省农村信用社必须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切实防范信用风险;第二,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波动,切实防范房地产泡沬风险;第三,密切关注联社大额贷款集中化、长期化风险,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从我省农村信用社在货币紧缩政策下的对策来看,农村信用社要在货币紧缩政策下求得发展那么就必须从审慎经营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资产流动性的分析和预测,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优化资产负债配置,保持存款与贷款结构的动态平衡。
(三)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宽盈利渠道。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现阶段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收益来源渠道单一,在不断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经营和盈利模式显然将面临更加不利的局面,所以我国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借鉴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创新产品种类,努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拓展盈利空间,提高盈利水平。第一,开始结算代理业务,加强结售汇、贸易融资、账户服务、现金管理服务等业务,突破原有代收、代付业务的局限,拓展代理业务范围。第二,开展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信息资源优势,在信息咨询方面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第三,开展承诺担保类业务。第四,在财富管理、资金托管、融资顾问、押汇、保管箱、咨询、租赁、保险代理、证券回购、银行卡等业务转型上做好文章,积极开办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和资产买卖业务。
(四)加强内部管理机制与改善外部环境。
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就要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信贷资产管理,拓宽农村信用社的融资渠道,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从面降低流动性风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稳健发展。
外部环境的改善首先是要做到金融监管部门应逐步放宽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权限的限制,政府部门应继续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应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具体情况酌情考虑优惠政策的延续性,继续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三、在货币紧缩政策下,农信社发展战略的应对方向
相对而言,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体制和机制问题,资产质量差,结算渠道单一和中间业务拓展力度不够等因素已成为制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瓶颈。为此,本人认为,货币紧缩政策下,农村信用社既要提高盈利水平,又要控制贷款增加,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思考,谋求解决之道。
(一)增强资金实力,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源泉。本人认为,农村信用社要始终树立“存款就是经营,就是发展,就是效益”的经营意识,多渠道聚集资金,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夯实基础。
(二)提高贷款质量,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根本。在从紧货币政策吓,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营销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贷款质量,从而保障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调整贷款期限,建立退出机制,逐步退出一些限制类客户和劣质客户,严反贷款准入关,坚决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投放。
(三)拓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障。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方式,经营范围上要有所突破,满足“大农业”领域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层次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积极拓展代理保险,代收税款,水费,电费,物业管理费,代发工资等业务,实现经营收入向新业务收入多元化结构转变,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求效益。
(四)衍生先进的金融工具,提高服务层次,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我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以发行银行卡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衍生先进的金融工具,同时逐步引入高科技人才,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现有人员的培训,逐步提高服务层次。
(五)参与资金市场,加强同业合作,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趋势与选择。实践证明,资金过剩或短缺亦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本人认为资金富裕的联社可通过银企,银银合作方式,提高资金收益,有效解决富余的资金运用不足。面对世界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加强同业合作已成为提高金融体系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货币紧缩政策下,农村信用社要实现改革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机遇,借鉴商业银行的政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政策方向,最终促使农村信用社得到长足的发展,在金融大潮中才能不断改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朱国柱,《对农信社从紧货币政策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思考》,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2008年第3期
2、陈冬,《从紧货币政策对我省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和对策》,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2008年第4期
3、郭赛君,《浅论货币紧缩政策下的农信社流动性风险管理》,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2008年第5期
4、王玉珍,《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引发的银行风险》,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2008年第11期
5、张明久,《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信社可持续发展》,中国信合,2008年10月
6、蒋定之,《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中国信合,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