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有贷款的结构状况
2、当前信贷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3、信贷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a、信贷结构调整需要资金成本
b、优良客户资源稀缺制约信贷结构的调整
c、经营行的短期行为增加了信贷结构的调整
d、金融产品的有限制约了信贷结构的调整
4、今后信贷结构调整对策
内 容 摘 要
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的状况,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如何提高资产质量,国有体制遗留的历史包袱如何解决,在目前的市场中要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及自身的资产质量,商业银行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来迎合市场。
关于信贷结构调整的探讨
一.信贷结构的状况
近年来信贷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农行蚌埠分行的优良客户的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46.92%较2001年底上升26.42个百分点,一般类客户占比为20.5%,较2001年下降13.22个百分点,信贷客户结构的有效调整,拓展了全行的创利空间,为扭亏增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确市场营销目标,在信贷投向上把市场营销的主要目标锁定在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绩优民营企业,教育产业和优良好发展前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客户价值和发展前景确定全行信贷的支持方向,屏弃以客户与我行交往的时间长短确定贷款投向的方法,重点培育和拓展了安徽财贸学院,蚌埠卷烟厂等有实力有发展前景,对我行创造高效益的企业,淘汰一批“散,小,差”无发展前景和创造价值低的客户。重点优良客户对我行财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的作用。同时明确客户准入条件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新介入客户和贷款增量的质量,通过制定客户退出计划积极退出低效客户,在客户退出工作中积极研究国家产业行业政策和产品发展的市场趋势,实现前瞻性,预见性客户退出,区分客户类别,采取相应的退出策略。对表面经营正常,但受国家产业 行政政策调整影响大,隐蔽性,潜在性风险高的客户,抓住时机及时退出,对长期经营亏损,扭亏无望的客户,制定计划,分布退出;对劣质客户实行整体退出,不留隐患。
前信贷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一方面金融增长方式发生转型,由过去简单的规模扩张转向集约化经营,而我行现有的“散,小,差”的客户结构还没有根本好转,优良客户少,限制淘汰客户数量多,优质客户渗透不足和同我行紧密度不够现状,导致劣质客户退出难度大,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信贷结构调整必将成为银行划分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的重要发展手段,从而客观上要求我行进行信贷结构调整,改变旧有的体制和经营方式,向着符合市场化方向发展和推进。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加入WTO,我国经济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政府已经着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对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势产业和企业也在努力实行自我创新,使资金资源集中流向这些产业和企业。与此同时,蚌埠市委推进的省委提出的将蚌埠发展目标定位为皖北,中原地区的加工,贸易,科技中心城市的步伐,2004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7.4%,财政收入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9%,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得到出显。新生一代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为我行经营和发展带来新的有效增长点。为我行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提供了可能。
三.信贷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信贷结构调整需要支持资金成本,一方面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占比为9.73%和22.38%,且均为2000年以前发放,其中包括各类政策性贷款,该部分贷款经过三年清收,剩余部分已形成沉积,无法产生收益。另一方面,由于国有银行历史分工的原因,我行在拓展新客户时,取得的客户认同与同业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营销成本。目前商业银行同时在进行信贷结构调整,并把目标市场锁定于相同目标,客户指向基本相同,并在相同领域激烈竞争,造成了营销成本的增加。同时我行自身传统优质客户也面临着其他银行的激烈竞争,加大了我行的维系成本。
优质客户资源稀缺制约信贷结构的调整,我市的经济结构经过调整,初步形成以生物化工,机械制造为支柱,以医药,电子和农产品为优势的产业群,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开始显现。但是由于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政策,直接导致了市区经济发展不快,带动力弱,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拉大,地区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较慢,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反应在我行的客户结构存在着总量小,优质客户占比低,低效高风险客户占比高,传统行业客户多,新兴行业客户少,尽管我行近年来调整信贷经营策略,加大了优质大客户的营销力度,但是国有老企业多,且历史包袱沉重,缺乏资金积累,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强,地区经济不能得到有效发展,符合我行客户目标发展的很少。客户结构不合理,必然导致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从而影响了我行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信贷结构调整短期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果。
经营行的短期行为增加了信贷结构的调整的难度,目前上级行对经营行的业绩考核主要以利润和存量增量为主要指标。经营行的行长在有限的任职期内,把工作的重点基本上放在开拓市场,营销客户和现有客户的维系上,对能按时付息的存量客户基本上都抱着一种维系的心态,缺乏对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的贷款客户采取果断推出的力度。另外,上级行缺乏对经营行,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形成经营行,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不能充分重视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金融产品的有限性制约了信贷结构的调整,目前,我行提供给客户主要信用品种是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虽然近年来我行在新业务的开发力度上加大了力度,推出了各项适应客户需求的诸多应收帐款融资,对公帐户透支,网上银行,保理业务等新产品。但是新产品在推广和应用中存在人员素质跟不上和制度配套不完善等缺陷,不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产品的推荐和宣传也不够。在经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下,金融产品的及时性和方便性不能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变化,特别是跨地区,集团性的大客户的要求,制约了我行信贷结构的调整。
信贷结构调整对策
以上的问题和情况为我行整改提出了要求,针对问题我行按总行和省分行的精神进行了以下措施:
1总、分行应加大引导力度。总行分行应充分利用人员素质高,信息资源广泛,业务水品高等相关优势,定期发布行业信息分析和区域经济分析报告,引导基层行对金融政策的理解把握和执行力度,对行业的形势和前景做出指导性意见,指导基层行贷款投向行业和产业。避免基层行因信息不灵而发生的贷款投向错误。
2加大信贷转授权空间,适应优质企业,集团性客户的多种信用需求,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良的多种信用需求,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良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对我行的依赖度和忠诚度,省级行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大二级分行的高端客户,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的转授权空间,使二级分行能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下,更加便捷的位高端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以利于经营行营销更多的优质客户,实现信贷结构的调整。
3 加大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整合,提高科技含量。加大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整合力度,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提高我行的竞争能力。逐步扩大金融新产品使用范围,努力丰富传统业务品种,在建立和巩固稳定的客户群体的基础上,利用我行信用创新业务的优势,着力营销优质客户,为全行信贷结构的调整敦实基础。
4 对客户实行差别服务,特色服务,综合服务。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一是对有事行业重点客户,AAA级信用企业等优质客户在信贷资金配置,利率资金价格,信贷审批,客户理财,柜面服务提供贵宾式服务和优惠信用支持,并积极推介我行品牌金融产品;二是对能给我行提供高收益的优良客户,成立客户服务小组,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提高此类客户对我行贡献率;三是发挥我行系统优势,提高我行决策效率和水平,提升对优良客户的经营层次;四是通过整合,是我行传统业务产品与新产品连接一起,实现本外币,资产,负债之间业务的有机结合,实行整体营销,联动营销,交叉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别服务,特色服务和综合服务,把有限的信贷资源按优质客户为我们提供收益的比例进行配置。为高端,优质客户配配备精干的客户经理组,提高最先进的科技服务手段,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挖掘客户的潜力,为我行创造更大的效益,为信贷结构调整创造更大空间。
参 考 文 献
中国农村金融选2004年1-12期
中国农村金融2004年8-12期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资料
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2月21-23日
安徽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