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特点.
1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低下.
2数量上的绝对过剩与相对不足并存.
3显著的人缘,地缘及血缘性.
4人力资源状况的巨大区域差异性.
5封闭性.
二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和比较优势.
1制约因素.
2比较优势.
三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1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策略和措施.
内 容 摘 要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在引导农村资金流向,维护农村金融秩序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整体发展状况不佳,竞争力弱小.尽快提高和全面改善人力资源整体质量,是我国农村信用社有效应对国内和国外银行业两面夹击的一个根本措施.基于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现实壮况和未来发展隐忧的思考,本文对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的特点,制约因素,比较优势,开发管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应对策略和措施等进行系统的分析
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在引导农村资金流向、维护农村金融秩序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整体发展状况不佳,竞争力弱小.尽快提高和全面改善人力资源整体质量,是我国农村信用社有效应对国内和国外银行业两面夹击的一个根本措施.基于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现实壮况和未来发展隐忧的思考,本文对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的特点、制约因素、比较优势、开发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应对策略和措施等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特点
与其它银行相比,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1.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低,绝大部分信用社职工学历都在高中以下,初中及以下(粗文盲)学历的职工占了相当比例,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很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和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职工人数很少,比例很低.年龄结构老化.
2.数量上的绝对过剩与相对不足并存.绝对过剩是农村信用社人均业务规模过小.冗员过多,不能达到基本的盈亏平衡保本点要求.与之并存是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数量上的不足.农村信用社平均每个网点人数相对于正常营业和內控制度要求显得不足,农村信用社电脑、金融、会计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相对于庞大的员工队伍显得不足.
3.显著的人缘,地缘及血缘性.农村信用社特殊的性质,特殊的服务对象,要求农村信用社员工最好是熟悉当地人情,风俗习惯和语言的社员.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自我行业管理职能严重缺位,人员补充主要采取顶替、內招、调动等方式,进人渠道单一,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员工间裙带关系复杂,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农信社人力资源的人缘,地缘及血缘性特征.
4.人力资源状况的巨大区域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存量差异,处在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相比于农村地区和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区位条件好,对人才吸引力强,经过长期积累,人力资源存量较高.人力质量要求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经营商业化程度高,竞争激烈,外汇、网上银行等新业务品种多,对人才素质要求高.而农村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对低的多.人力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差异,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农信社,人才观念相对较强,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强得多.
5.封闭性.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僵化,进人渠道单一,干部交流少,职工轮(换)岗困难,以致长期很少吸收社外优秀人才,员工流动率低,队伍处于一种超稳定的封闭状态.
二、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和比较优势
1.制约因素.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绝大多数地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科技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无疑会大大降低对高素质人才的吸收力.由于区位的固定性和区位条件的难以改变性,农村信用社在吸引人才方面的这种劣势将长期存在,短期內难以消除.农村信用社机构分散,规小,资金实力弱小,抗风险能力若,品牌价值低.作为受聘者,由于信用社工作意味着比在银行等其它金融机构工作面临更大风险和遭受社会地位下降的无形损失,理性的选择便是索要更高的薪酬作为补偿,其结果是农村信用社在招聘同样质量人才时不得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大无疑会使农村信用社急需人力更加缺乏,竞争力和声誉进一步受损,从而吸收人才更加困难.由此循环往复,相互作用,农村信用社可能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因果累积循环.农村信用社员工间复杂的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导致在信用社内部产生狭隘的地方意识,盲目排斥对社外优秀人才的吸收.此外,各种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所代表各种复杂的“影子”利益关系,也成为农村信用社人事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或明或的“绊脚石.”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普遍不理想,部分农村信用社整体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一些高风险地区农村信用社甚至还未从根本上摆脱支付风险.在此大环境下,不少农村信用社不仅无力对员工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通过优厚的福利待遇引进高素质的急需人力,而且面临着社內高素质人力流失问题.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有赖于强有力的行业管理职能.但目前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职能由人民银行承担,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自上而下、专职独立的行业管理体系.现行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农村信用社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对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至关重要.农村信用社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落后、信息较闭塞的农村地区,领导干部素质较低,小农意识较强,人才观念和意识淡薄,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因此极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例如: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在人才市场上大量招聘和储备各类高素质人才,而农村信用社却基本上按兵不动.
2.比较优势.农村信用社员工间密切的人缘、地缘关系并非绝对坏事,它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成为农村信用社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例如:越来越多学有所成的有大、中专文档生不忘乡情和亲情,选择回家创业,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奉献青春和才智.农村信用社由社员入股组成,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在长期的经营服务中,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而且作为金融机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相对较好,是很多农村地区青年人才施展抱负的理想事业载体.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吸引本土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随着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逐步取消和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四大国有银行出于集中争夺城市市场的战略考虑,很有可能在农村地区进一步的战略收缩,信用社将因此获得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信用社由于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服务对象固有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及支农服务等业务的政策性,在资金运用、税收等方面享有一些其它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优惠政策.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长期扎根农村基层,了解农民金融需求,与农民和地方党政关系密切,而不利的区位条件在一定意义构成了缓冲激烈金融冲击的天然屏障,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具有“先天性”的市场优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已明确列入发展计划,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增强对新人才的吸引力.成本优势.农村信用社业务范围较窄,品种较单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对人才资源质量要求和成本相应较低.农村地区物价水平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农村信用社在人才培训、引进和使用具有一定成本优势.
三、农村信用社人来人往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1.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农村信用社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成本、机制等优势,在竞争中获得自身应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农村信用社要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合理确定最佳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水平;根据价值工程理论V(价值)=F(功能)/B(成本,按照各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长对人力资源在不同业务部门和岗位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农村信用社关键是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循序渐进,逐步替换,最终实现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的“大换血”,而且应根据各地人力资源状况、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实际,灵活选择最经济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措施.
2.策略和措施.农村信用社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专职独立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体系,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基本的机构和制度保证.在综合考虑未来经济、金融发展变化基础上,对农村信用社,制定长、中、短期兼顾,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发展建设规划.彻底改变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自为政现象.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信用社实际的前提下,制定严格的农村信用社人员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从制度上有效遏制农村信用社进人上的暗箱操作,确保进入农村信用社人员的基本质量.制定统一人事管理办法,对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的计划、录用、保持、发展、评价和调整各环节进行规范.加紧建立和实行农村信用社人员招聘、录用和使用方面重要关系人回避制度,改善农村信用社內复杂的裙带关系.提高认识增强对加快完善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机制灵活的优势,大力推进人事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在员工中,要打破“铁饭碗”,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改革分配制度,拉开收入差距,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根除分配上吃大锅饭,高平均主义的制度弊病.加强农村信用社內部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交流;而且利用业务往来上的友好关系,主动加强与其它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聘请其他金融机构业务专家对本社员工进行培训、派遣本社业务人员到其它金融机构进行见(实)习等方式,提高自身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以强化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国家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基础设施力度,为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 考 文 献
《大中城市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探讨》吕述宝
“
《农信社人才“断层”现状分析》单鹏
《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一一竞争战略的制高点》吴宏涛
《加强农信社人才资源管理的思考》王迅
《对深化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些思考》王硕平
《改稿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必要之路》张坚红